张东梅
- 作品数:12 被引量:6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热门诊开展药学服务模式探索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点,探讨医院发热门诊开展药学服务的工作模式。方法回顾整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发热门诊的药学服务工作,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持续改进。结果与结论医院发热门诊在疫情防控第一时间实施电子处方,采取岗前培训、医师诊疗系统药学信息服务支持、推进发热门诊实时互动审方、探索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患者离院后药学服务延伸等有力措施,推动发热门诊药学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保障了发热门诊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随着"互联网+诊疗"模式的迅速兴起,"互联网+药学服务"平台亟待建立。
- 张东梅肖秘苏赵赟周蓉敏万丽丽杨全军郭澄张剑萍
- 关键词:疫情防控药学服务合理用药
- 高危肺栓塞伴肝功能不全与血小板减少症抗凝药学路径实践
- 2025年
- 目的 探索高危肺栓塞(PE)伴肝功能不全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抗凝治疗的药学路径。方法 查阅相关指南和文献,分析并明确高危PE合并肝功能不全与血小板减少症的抗凝药物治疗,形成药学路径,并在临床病例中进行实践。结果 针对不同原因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分级水平及出血风险,制订高危PE患者抗凝治疗的药学路径,并在临床中指导1例急性高危PE患者的抗凝治疗。结论 建立的高危PE伴肝功能不全与血小板减少症抗凝药学路径,可协助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抗凝治疗,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 王燕杨全军杨全军张东梅张东梅张剑萍郭澄
- 关键词:肺栓塞肝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症抗凝治疗
- 血脂异常患者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及调脂药物的选择
- 血脂异常主要是指血中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过高,以及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过低。血脂异常作为脂质代谢障碍的表现,也属于代谢性疾病,但其对健康的损害则主要在心血管系统。血脂异常作为导致冠心...
- 张东梅
- 新医改形势下我院药学门诊服务新模式的持续改进被引量:22
- 2020年
- 目的介绍第六人民医院基于新医改形势转型背景,开展相应的药学门诊服务新模式并持续改进的经验。方法介绍该院已开展的药学门诊服务过程中具体的药师的工作内容、职责、流程改进及成效。结果与结论该院已开展线下药学咨询门诊和线上基于微信平台的药学咨询服务,包括医师-药师联合专病门诊(阿尔茨海默病专病门诊、抗凝专病门诊)、药师独立门诊(肿瘤药学门诊),及“六院药师”微信咨询门诊。通过开设多样化药学门诊服务并履行持续改进措施,优化了患者治疗用药规范,保障了患者药物治疗的疗效、安全性、经济性及依从性,提供患者个体化用药的药学服务,大大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节约了治疗成本。该院所创立的多形式的药学门诊服务模式的改进取得了一定成效,可为医联体及全国医院药学门诊服务借鉴与推广。
- 卢进霍炎张东梅徐嵘李星霞杨黎张剑萍
- 关键词:药学服务
- 我院扎冲十三味丸处方点评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通过对门诊处方的点评,旨在了解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扎冲十三味丸的用药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利用医院计算机系统,通过用药监测数据确定点评药品品种。采取回顾性处方评价方法,抽取2017年5月门诊各科室扎冲十三味丸处方共663张进行统计分析。从各科室不合理处方占比、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重复给药、适应证不适宜、有配伍禁忌的药物联用,以及疗程和时长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月扎冲十三味丸不合理处方占比15.84%。不合理用药比例居首为骨科。不合理处方中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占67.62%,重复给药占33.33%,适应证不适宜占0.95%,有配伍禁忌的药物联用占2.86%,疗程和用药时长问题占2.86%,部分处方存在多项不合理。结论扎冲十三味丸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情况,需要对其加强监督管理。临床需重视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情况,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陈蓓蓉赵赟张东梅张剑萍郭澄
- 关键词:不合理处方处方分析合理用药
- 我国药物利用评价文献可视化分析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推动药物利用评价(DUE)领域的规范发展。方法搜集中国知网(CNKI)自1993年1月至2023年7月已发表的国内DUE相关文献,针对年度发文量,期刊发文量分布,研究作者,机构发文量及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等研究主题,采用Citespace 6.2 R2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探究该领域的研究趋势。结果研究时段领域内年度发文量呈上升趋势(有轻微波动);该领域的研究已形成6个较稳定的团队,但彼此间合作较少;发文最多的期刊为《中国医院》(41篇),最多的作者为宋佳伟(12篇),最多的机构有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亳州市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均10篇),且作者、机构间合作均较分散。关键词分析显示,领域内研究主要集中在DUE的标准制定、实施DUE的途径等方面;基于加权TOPSIS法的心血管用药、儿科用药以及抗肿瘤用药的DUE可能是未来的研究趋势。结论目前我国的DUE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需要相关协会牵头制订规范的DUE程序,建立通行的评价标准,医院也应鼓励开展处方前置审核、追踪药物治疗全过程等,可促进DUE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 苏开燕赵赟张东梅杨全军卢进张剑萍郭澄
- 关键词:药物利用评价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
- 我院“六院药师”微信平台的初步建立与实践被引量:24
- 2017年
- 目的:为医院药剂科的微信平台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设计关于功能定位和内容设置的调查问卷以了解用户的潜在需求,进而建立框架规范;对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六院药师"微信平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调查问卷共21题,面向医师、药师和患者等群体随机发放。共发放100份问卷,有效回收98份。通过调查问卷发现,98.98%的用户认为医院药剂科建设微信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微信平台的主要潜在用户为患者,占70.41%;85.71%的用户想通过微信平台即时获得关于药品的供应、价格、规格等附加信息;69.39%的用户认为药剂科微信平台应该为患者提供简单易懂、简明扼要的合理用药说明,如药品的用法用量、贮存以及用药禁忌等。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我院药师对"六院药师"微信平台的功能进行了定位和内容进行了设置,并制订了《六院药师微信平台规范框架》。经过1年的发展,平台累计订阅用户已达1 242名;共发布药学科普文章149篇,单篇用药科普文章送达人数1 200人次,阅读人数800人次。将"六院药师"的优质药学科普文章同时向"达医晓护""上海药讯""科普中国"等微信平台进行了供稿,在人民网、今日头条等媒体转载。建议采取更加明确的定位、完善有序的管理、适应患者的需求、寻找合适的方法、打造品牌的效应、推送与互动并重等措施来提升微信平台的药学服务质量。慢病管理、专病药师、社区覆盖将是以后工作的有益尝试。
- 肖秘苏张剑萍郭澄赵赟杨全军陈茜茜姜旻张东梅
- 关键词:药学服务信息服务
- 基于Granada-Ⅱ分类法评价利伐沙班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药物相关问题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药物相关问题(DRPs),以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方法抽取医院心内科2022年1月至10月使用利伐沙班的非瓣膜性房颤住院患者的病历127份,以利伐沙班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参考相关指南、共识和文献,采用Granada-Ⅱ分类法对患者使用利伐沙班的必要性(包括DRP1和DRP2)、有效性(包括DRP3和DRP4)、安全性(包括DRP5和DRP6)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27例使用利伐沙班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其中55例(43.31%)发生了DRPs,包括46例(36.22%)DRP4,7例(5.51%)DRP5,2例(1.57%)DRP6。结论该院心内科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利伐沙班的DRPs主要为有效性问题。需加强合理用药培训及干预,促进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的合理使用。
- 张东梅万丽丽赵赟李星霞卢进张剑萍
- 关键词:利伐沙班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回顾性分析合理用药
- 头孢噻肟所致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分析头孢噻肟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1998年至2019年有关文献资料,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原患疾病、发生时间、预后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头孢噻肟所致ADR在11岁以内的少年儿童中发生较多(20.12%);静脉滴注(91.72%)是主要给药方式;ADR累及系统/器官多为全身性反应(53.8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1.83%)、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8.28%);过敏性休克(42.60%)为主要表现形式;ADR发生时间多为用药后30 min内(56.21%),过敏性休克多发生于用药10 min内(77.78%)。5例(2.96%,男3例、女2例)死亡,包括过敏性休克4例和急性喉头水肿1例。ADR与头孢噻肟的使用"肯定有关"10例(5.92%),"很可能有关"155例(91.72%),"可能有关"4例(2.37%)。结论临床应重视头孢噻肟导致的ADR,尤其是过敏性休克等严重ADR,鼓励、推广及规范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工作,以确保用药安全。
- 赵赟张东梅姜旻宗黎琼郭澄张剑萍
- 关键词:头孢噻肟药品不良反应用药安全
- 科研驱动的精准临床药学服务闭环模式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实践效果
- 2025年
- 目的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药剂科与神经内科合作的科研与临床实践平台,整合中美两国的前沿研究成果,围绕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构建从临床问题发现、实验室研究到临床应用的闭环体系,以优化多奈哌齐等现有治疗方案的精准用药。结果建立了阿尔茨海默病精准药学服务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成果转化闭环模式,实现了科研成果向临床的有效转化,提升了多奈哌齐等药物个体化用药的精准性,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为新药研发和优化治疗策略提供了参考。结论该精准临床药学服务闭环模式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不仅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还推动了精准药学服务体系的构建,促进了阿尔茨海默病的个体化治疗与药学创新实践。
- 卢进程晓娟王红梅王修哲张东梅周苗苗王婧傅瑶杨全军张剑萍郭澄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药学服务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