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东博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市血液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液
  • 1篇单采
  • 1篇单采红细胞
  • 1篇血细胞
  • 1篇血细胞分离
  • 1篇血细胞分离机
  • 1篇血小板
  • 1篇血液采集
  • 1篇血液成分
  • 1篇血液成分输血
  • 1篇异体
  • 1篇异体输血
  • 1篇输血
  • 1篇输血方式
  • 1篇自体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分离
  • 1篇细胞分离机
  • 1篇机采
  • 1篇机采血小板

机构

  • 4篇大连市血液中...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大连市中心医...

作者

  • 4篇王东博
  • 2篇范亚欣
  • 2篇徐爽
  • 1篇周俊
  • 1篇高艳
  • 1篇毕晓琳
  • 1篇黄文君
  • 1篇杨盈
  • 1篇刘鑫

传媒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连地区机采血小板人群分布构成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大连地区机采血小板人群的分布构成,从而明确机采献血者的招募方向、扩大无偿献血者队伍,更好地保留固定献血者,保障临床用血。方法选择2015—2017年于大连市血液中心捐献机采血小板的5 248人无偿献血者为研究...
王东博刘贤杨盈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
文献传递
某型血细胞分离机最适校准系数的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校准系数(YSF系数)下Trima Accel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单采血小板Plt含量,探寻该机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最适校准系数。方法选取Trima Accel型血细胞分离机,将调节不同的优化YSF系数后的机器作为3个实验组,保持原YSF系数的机器作为对照组。每台血细胞分离机完成采集110例并记录每份血小板的Plt检测值,重量,通过公式计算得出其实际血小板含量。将4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合格率与高值率,绘制正态分布曲线,选出最合适的血小板YSF系数。结果应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得出使用相同YSF系数的不同机器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一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参数设置对单采血小板Plt含量有显著影响,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YSF系数为0.98的机器采集出的单采血小板Plt含量为(2.76±0.22)×1011/袋,不合格率为14.55%(16/110),高值率为20.00%(22/110);应用YSF系数为0.99的机器采集出的单采血小板Plt含量为(2.69±0.18)×1011/袋,不合格率为14.55%(16/110),高值率为12.73%(14/110);应用YSF系数为1.00的机器采集出的单采血小板Plt含量为(2.65±0.23)×1011/袋,不合格率为22.73%(25/110),高值率为13.64%(15/110);应用YSF系数为1.01的机器采集出的单采血小板Plt含量为(2.59±0.19)×1011/袋,不合格率为33.64%(37/110),高值率为3.64%(4/110)。再经过正态分布曲线比较后得出的最适YSF系数为0.99。结论 Trima Accel型血细胞分离机在YSF系数为0.99时,离散程度最小,合格率符合国家标准,高值率处于最佳水平,可优化血小板的采集过程,提高血小板单采的综合质量。
徐爽王东博刘鑫黄文君周文妍范亚欣
关键词: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
Trima Accel自动血液采集系统升级后的性能变化分析
目的通过对版本升级的Trima Accel全自动分离机系统进行分析,判断升级后系统性能变化及有效性,为减少采集血小板的干扰因素,降低管路报废率,提高机采血小板的采集质量提供数据参考和指导性建议。方法对本中心的14台Tri...
王东博
关键词:分离机
不同自体输血方式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自体输血方式的有效性,促进医疗机构开展自体输血工作,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或大连中心医院行骨科手术的88例自体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随机分为,术中自体红细胞回输组(n=43),储存式自体全血回输组(n=25)及储存式自体单采红细胞回输组(n=20)。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同期42例于受试者收集医院行骨科手术,并且术中仅接受异体输血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42)。记录并分析采血前/术前、输血后当天、输血后第4天,各组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水平、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以及患者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异体输血量等指标。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4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①本研究4组患者采血前/术前的红细胞计数、Hb水平、HCT、血小板计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输血后当天:4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Hb水平、HCT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57,P=0.008)。其中,储存式自体全血回输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最高[(196.0±43.8)×10^9/L],高于术中自体红细胞回输组、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9);但是,与储存式自体单采红细胞回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3)。③输血后第4天:4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H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64,P=0.013)。其中,术中自体红细胞回输组的Hb水平最高[(115.6±23.8)g/L],高于储存式自体全血回输组及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06�
徐爽周俊范亚欣郑井滨王东博尹志群毕晓琳高艳
关键词:血液成分输血单采红细胞异体输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