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平
-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宫颈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分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进一步揭示其生物学本质,为正确的病理诊断提供科学证据。方法:收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及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9年12月诊断原发性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共10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其神经内分泌标记物表达特征并进行随访。病理切片由3位病理医生独立评估。结果:10例患者年龄33~78岁,中位年龄47岁,平均年龄(50.1±15.1)岁。9例小细胞型,1例大细胞型;8例单纯性,2例混合性。1例液基细胞学提示阳性结果。1例二代测序检测出携带体细胞突变。免疫组化染色癌细胞CK阳性率100%(9/9),Ki67增殖指数60%~90%。神经内分泌标记物Syn、CgA、NSE、CD56阳性率分别为90.0%(9/10)、55.6%(5/9)、83.3%(5/6)、85.7%(6/7),癌细胞CK阳性率最高。获得随访资料3例患者均发生远处转移,最常见转移部位胰腺、肝脏。结论: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病理类型以单纯性小细胞型最常见,正确诊断基于HE及免疫组化染色,液基细胞学检查可有阳性发现但诊断价值有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组罕见而高度恶性肿瘤,远处转移常见,预后差,除放化疗外还需更加个体化的靶向精准治疗。
- 黄卓雅刘英霞王秀平廖鹏娟钟鸣苏桂晓王晓冰赵文丽
- 关键词:宫颈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临床病理
- 系统护理干预对提高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提高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术后实施放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状态(SAS评分)及抑郁状态(SDS评分)进行观察。并用生活质量评定表对干预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下降幅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后实施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或缓解术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 王秀平
-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放疗抑郁系统护理生活质量
- EGFR、GPE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表达及其相关性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就诊并手术治疗的EMT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因子宫平滑肌瘤而行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内膜组织中EGFR、GPER蛋白表达情况,采用qRT-PCR法检测EMT组织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GFR和GPER mRNA表达水平,分析EMT组织中EGFR与GPER mRNA表达相关性。结果:EMT异位与在位内膜组织中EGFR、GPE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无差异但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EMT在位内膜组织中EGFR、GPER蛋白在增生期阳性表达率表达高于分泌期,EMT异位内膜组织中EGFR、GPER蛋白在Ⅲ-Ⅳ期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均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EMT组织中EGFR与GPER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31,P=0.000)。结论:EMT组织中EGFR、GPER高表达,与EMT的发生及临床分期可能相关,二者在EMT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相互协同作用。
- 黄卓雅廖鹏娟黄楚楚蔡敏仪苏桂晓王秀平张旻王晓冰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