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勇
- 作品数:15 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济阳坳陷页岩油水平井压裂后生产动态数值模拟研究
- 2025年
- 济阳页岩油为陆相原生原储型油气藏,埋藏深、成熟度低、压力系数高,大规模体积压裂改造后形成渗流机理复杂的人工改造空间,常规实验方法很难获得改造空间内准确的储层物性,对数值模拟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目前页岩油内部流动规律尚不十分明确的问题,将水平井井筒周围储层构建为灰箱系统,基于前期地质评价工作对储层物性和压裂效果的认识,建立页岩油水平井数值模拟模型,开展济阳页岩油水平井生产规律研究,明确产油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模型将水平井井筒周围压裂后的储层刻画为人工主裂缝区、微裂缝改造区和未改造基质区,在考虑压裂液注入储层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页岩油水平井生产动态进行拟合,反演了储层物性,预测了最终采油量,分析了工作制度和压裂裂缝对开发指标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探索了井组开发合理井距的确定方法,为济阳页岩油开发设计优化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 蔡鑫杨勇曹小朋于金彪孙红霞胡慧芳汪勇郑乃元郑文宽
- 关键词:页岩油数值模拟合理井距
- 车排子地区石炭系挤压逆冲构造区断层共生裂缝发育程度定量表征被引量:7
- 2017年
- 在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多期挤压逆冲构造背景下,石炭系火山岩断裂伴生大规模构造裂缝。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车排子地区石炭系断层共生裂缝的发育程度进行定量化表征及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与逆断层伴生的高角度剪切缝和扩张裂缝是石炭系发育的主要裂缝类型,构造裂缝的走向、倾角、密度及张开度等参数与断层密切相关;研究区断裂级别可划分为Ⅰ~Ⅲ级,通过建立断层共生裂缝密度分布函数,得出3类断层对裂缝发育的控制范围分别为5.5、3.0、0.9 km。在充分考虑不同级别断层对裂缝发育控制作用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石炭系断裂强度,通过全区断裂信息维到裂缝信息维的转换,最终实现对车排子地区石炭系断层共生裂缝发育程度的精细刻画和定量表征。
- 杨少春牛海瑞宋明水赵永福赵永福
- 关键词:裂缝密度
- 准东地区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地化特征与油源对比
- 2025年
- 为进一步评价准噶尔盆地东部平地泉组烃源岩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选取石钱滩凹陷、石树沟凹陷、古城凹陷、木垒凹陷、引额渠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烃源岩与原油样品的地球化学综合分析及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准东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而木垒凹陷和新吉参1井的平地泉组有机质丰度较差。石树沟凹陷有机质类型最好,主要为Ⅰ-Ⅱ型,其他地区烃源岩主要为Ⅱ2—Ⅲ型;钱1井和引额渠剖面烃源岩多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石树1井多处于成熟阶段;平地泉组烃源岩主要来自混合来源区及陆生植物。石钱滩凹陷稠油来自自生烃源岩,具备与石树沟凹陷致密油或页岩油相似的成藏条件,属于源内成藏。研究结果对于提升准噶尔盆地东部二叠系烃源岩认识,明确勘探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 汪勇
- 关键词: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油源对比
- 砾石质曲流河探地雷达相刻画及沉积模式研究
- 2025年
- 曲流河砂体横向变化快,砂体内部构型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利用探地雷达(GPR),以平—剖结合的思路对新疆呼图壁河与额尔齐斯河砾石质曲流河段进行沉积模式研究,并综合现代沉积、无人机与遥感影像对GPR剖面进行解释。识别出4种GPR相:连续的亚平行低—中振幅反射、连续的顶平底凸型低—中振幅反射、连续倾斜中—高振幅反射以及不连续倾斜高振幅反射,分别对应河漫滩、废弃河道、点坝和滞留沉积4种沉积微相。通过总结砾石质曲流河垂向与横向沉积特征演变及交互作用,建立了多期次沉积模式,并构建了三维地质模型,为后期曲流河储集层预测及建模提供了精细构型组合规律和定量地质信息。
- 韩海波姚宗全王威王威谢宗瑞汪勇汪勇杨帆
- 关键词:探地雷达沉积微相呼图壁河
- 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储层测井综合评价被引量:14
- 2018年
- 针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成岩勘探程度低、岩性复杂、储集类型多样、储层发育特征认识不清等问题,在岩石学研究和常规测井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岩性识别图版和ECS解释建立了研究区单井综合柱状剖面,确定了研究区石炭系火山岩地层孔隙度的ECS测井计算模型,利用电成像测井曲线精确计算了储层裂缝宽度、裂缝长度和裂缝孔隙度等参数,基于成像测井和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判断了裂缝的有效性,明确了研究区不同地震反射的平面分布规律和储层发育有利区带。研究结果表明,该测井综合评价方法能够连续准确地确定储层岩性,提高了储层评价精度,为研究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 汪勇汪勇向奎杨少春杨少春
- 关键词:石炭系火山岩岩性识别储层特征
- 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对岩石力学特性及裂缝扩展影响研究被引量:25
- 2019年
- 储层岩石是一种具有复杂孔隙结构的天然非均质材料,微观结构影响岩石的宏观力学特性和破裂特性,认识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及其对岩石力学特性的影响对油气开采和储层改造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CT扫描试验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定量表征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据此建立微观孔隙结构的三维模型,根据单轴压缩试验获取模型的细观参数,并在PFC3D中进行单轴压缩模拟,分析微观孔隙结构对岩石力学特性和裂缝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概率分布满足对数正态分布,几何形状复杂,孔隙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微观孔隙的存在造成单轴抗压强度的降低,分形维数越大,单轴抗压强度越小,两者呈近似线性关系;孔隙结构对裂缝起裂位置、扩展及贯通方向具有决定性作用,裂缝起裂位置多出现在孔隙尖端处;在平行于加载方向的平面内,裂缝多沿孔隙尖端近30°方向和平行于加载方向扩展;在垂直于加载方向的平面内,裂缝沿裂隙轴线方向延伸或使孔洞直径增大;加载过程中裂缝易造成孔隙之间的贯通。
- 李静孔祥超宋明水汪勇汪勇刘旭亮
- 关键词:CT扫描微观孔隙结构离散元岩石力学特性
- 准噶尔盆地中部3区块白垩系清水河组多元耦合油气运移模式研究
- 2025年
- 准噶尔盆地中部3区块白垩系清水河组油气富集与差异分布主要依赖于断裂系统-风化淋滤带-砂体-不整合面复合输导体系的三维空间配置,其中:断裂系统与风化淋滤带主导垂向运移与多层位调整,砂体与不整合面控制侧向运移优势路径.通过对底砾岩、不整合面、风化淋滤带以及断裂等输导体系的刻画及其空间配置组合研究,明确仓储层(底砾岩-不整合面-风化淋滤带)与成藏要素的空间耦合关系.建立清水河组3种油气运移模式,具体包括A型断裂辅助式高位仓储(断裂辅助、横向逸散、高位成藏),B型毯砂仓储(横向封闭、毯砂成藏),C型断裂辅助式毯砂仓储(断裂辅助、横向封闭、毯砂成藏).系统阐明运移模式对油气的控制作用与空间演化规律.
- 赵文硕姚宗全汪勇张学才王浩懿韩海波黄钰母豫黔
- 关键词:输导体系不整合面底砾岩白垩系准噶尔盆地
- 餐厨废弃油脂合成的生物油磺酸盐与碱复配的界面性能被引量:2
- 2018年
- 利用餐厨废弃油脂经磺化反应合成了生物油磺酸盐,并与碳酸钠进行复配,测定了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动态界面张力、界面张力稳定性和分配性能。结果表明,生物油磺酸盐的平均分子量为393,属于水溶性;生物油磺酸盐与碳酸钠的复配体系具有较宽的界面活性范围和较好的界面张力稳定性。在碳酸钠质量分数为0.4%~0.8%范围内,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10^(-3)m N/m。随着碳酸钠质量分数增加,复配体系与原油的最低界面张力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碳酸钠最佳质量分数为0.6%。放置90 d后,最低界面张力基本上保持在10^(-3)m N/m。碳酸钠质量分数一定时,随着生物油磺酸盐质量分数增加,生物油磺酸盐在油水两相中的分配系数降低,当质量分数大于0.25%后,分配系数降幅变小。生物油磺酸盐质量分数一定时,随着碳酸钠质量分数增加,生物油磺酸盐在油水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增大,增幅较小。
- 龙运前黄小荷王永政汪勇宋兴兴宋付权
- 基于改进层次熵分析法的致密砂岩储层可压性评价——以准噶尔盆地Z109井侏罗系储层为例被引量:13
- 2019年
- 储层可压裂性评价是储层改造方案设计的重要依据,影响致密砂岩可压裂性的主要因素有天然裂缝、砂岩脆性、水平应力差异、断裂韧性等。研究以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Z109井侏罗系致密砂岩为例,综合考虑天然裂缝、砂岩脆性、水平应力差异、断裂韧性四种影响因素,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和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致密砂岩储层可压裂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可压裂性指数越大,致密砂岩储层越易于压裂,压裂时越能获得较复杂的裂缝网络;可压裂性指数大于0.44,砂岩脆性高,断裂韧性小,裂缝发育程度高,水平差异系数小的储层段为Ⅰ级优质压裂层;可压裂性指数大于0.44,砂岩脆性高,断裂韧性小,裂缝发育程度低,水平差异系数大的储层段为Ⅱ级可压裂层;研究区Z109井4036~4039 m、4062~4067 m、4214~4218 m和4260~4272 m为Ⅰ级优质压裂层,4093~4108 m和4284~4313 m为Ⅱ级可压裂层。研究成果可为致密砂岩压裂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 宋明水刘振张学才汪勇李静杨飞跃
- 关键词:侏罗系致密砂岩储层熵值法
- 火成岩储层物性参数模型及油层判识——以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为例被引量:6
- 2018年
-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发育火成岩油藏,但其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十分复杂。运用岩性鉴定、岩心实测、成像测井、常规测井和试油测试等资料,总结出该区石炭系火成岩孔隙-裂缝储集空间组合特点与规律,即总孔隙度为基质孔隙度和裂缝孔隙度之和,总渗透率为基质渗透率和裂缝渗透率之和,对于裂缝不发育的储层总渗透率近似为基质渗透率。以岩心实测为约束,运用三孔隙度曲线多元回归和FMI成像测井识别有效裂缝等方法,分别建立了基质、裂缝和总体的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与实测储层物性对比验证,模型合理,为车排子凸起火成岩储层物性评价提供新手段,对其它地区火成岩油藏储层评价提供了借鉴。以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为基础,结合多项钻井、录井和试油资料,建立了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成岩油藏油层判识标准。
- 朱勇余一欣王双汪勇
- 关键词:储层物性参数测井解释模型火成岩车排子凸起准噶尔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