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伟
-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几种常用入路的探讨及临床体会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导管接触性溶栓几种常用入路的利弊,根据临床体会,为选择合适的导管溶栓入路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2013年4月-2016年5月,对76例下肢DVT患者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不同入路进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对不同入路的临床操作、术后并发症,术后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不同入路置入溶栓导管治疗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相同,但在手术创伤,术后不适感,术后管理及髂静脉压迫的处理上各存在优缺点。结论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安全、有效的,但导管溶栓入路选择需根据临床操作医师习惯、患者深静脉血栓范围、时间及肢体肿胀情况等,选择合适的入路,达到微创、有效、方便操作、术后不适感轻、方便管理的目的。
- 赵玉龙刘顺顺李平梁维军王中伟
- 关键词:溶栓导管接触性溶栓
-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采用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4年9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LEDVT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46)。对照组采用经皮导管接触性溶栓术(CDT)治疗,研究组采用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栓清除情况、大小腿周径差、凝血功能。结果研究组血栓有效清除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研究组小腿周径差、大腿周径差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D-D、FBI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LEDVT患者采用经皮CDT与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均能够改善凝血功能,但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更有利于提高血栓有效清除率,改善大小腿周径。
- 王中伟李龙谢东梁维军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
- 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硬化剂注入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
- 2023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硬化剂注入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接收的94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联合硬化剂注射;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硬化剂注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应激、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P物质(SP)、缓激肽(B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VAS评分及BK、SP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MAP、心率均高于术前,SpO2低于术前,观察组MAP、心率、SpO2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PT、APTT长于术前,FIB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PT、APTT短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硬化剂注入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效果可靠,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应激情况,改善其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应用价值较高。
- 梁维军王中伟黄辉
-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