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振宇

作品数:5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活性
  • 1篇毒理
  • 1篇毒理学
  • 1篇毒性效应
  • 1篇多酚
  • 1篇多酚提取
  • 1篇氧化锌
  • 1篇脂肪
  • 1篇脂肪组织
  • 1篇生物活性
  • 1篇纳米
  • 1篇纳米氧化锌
  • 1篇抗肥胖
  • 1篇抗氧化
  • 1篇抗氧化活性
  • 1篇类化
  • 1篇类化合物
  • 1篇化合物
  • 1篇活性分析
  • 1篇肥胖

机构

  • 5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5篇林少玲
  • 5篇王振宇
  • 4篇曾绍校
  • 4篇郑宝东
  • 1篇陈妮
  • 1篇黄志伟
  • 1篇孔令华

传媒

  • 2篇食品科学
  • 2篇保鲜与加工
  • 1篇中国调味品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天然结合酚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7年
植物化学成分中,酚类化合物由于其益生效果显著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包括可溶性多酚和不溶性多酚,其中结合酚主要以共价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壁中,较难直接被释放出来。因此,相对于可溶性多酚层出不穷的报道,结合酚常常被忽略,文章对结合酚的形成机理、提取方法、生物活性以及应用进行了归纳与阐述,旨在更有效地利用结合酚。
王振宇孔子浩郑舒婷陈小燕郑宝东林少玲
关键词:生物活性
鲜莲结合酚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以建宁鲜莲为原料,研究溶剂酸碱、碱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鲜莲结合酚得率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极性部位结合酚的抗氧化性能。采用中心组合设计优化其结合酚提取工艺,并结合总抗氧化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法对鲜莲结合酚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鲜莲结合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Na OH溶液浓度2.8 mol/L、料液比1∶25(g/m L)、水解时间3.7 h,在此条件下,实测结合酚得率达(8.483±0.063)mg/g(以鲜莲干质量计),此外,通过体外抗氧化能力评价方法得出鲜莲结合酚具有较强的总抗氧化能力以及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能力,其中以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相的抗氧化能力较强,且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结合酚浓度与其抗氧化活性呈明显的线性关系。综上所述,鲜莲富含结合酚类成分,而正丁醇相和乙酸乙酯相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
王振宇葛胜晗周阿容孔子浩曾绍校郑宝东林少玲胡嘉淼
关键词:抗氧化活性
酚类化合物在脂肪生成和肥胖发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8年
肥胖作为当前的世界性健康难题,其药物治疗不仅成本高,而且极易产生副作用。目前,使用天然成分替代药物治疗肥胖被认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植物酚类化合物作为天然成分中的重要一员,已被证实可对脂肪组织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抗肥胖效果显著。本文对酚类化合物类别、体内吸收途径及脂肪生成和肥胖抑制机理进行了综述,旨在提高肥胖患者的健康意识。
王振宇葛胜晗孔子浩黄志伟曾绍校郑宝东林少玲
关键词:酚类化合物脂肪组织抗肥胖
纳米氧化锌在食品中的应用及毒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9年
随着纳米技术的推广,纳米材料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人类在利用纳米材料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注意到纳米材料对人健康产生的潜在危害。本文通过归纳总结国内外研究报道,综述了纳米氧化锌在食品中的应用,并介绍了纳米氧化锌的毒性效应和毒性的作用机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势,以期为纳米氧化锌在食品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孔子浩王振宇陈妮周阿容曾绍校林少玲
关键词:纳米氧化锌毒性效应
天然多酚提取、分离及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7
2017年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天然多酚的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展望了天然多酚提取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有效提高天然多酚的提取率,为天然多酚类物质在食品工业中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王振宇孔子浩孔令华薛晨鸣曾绍校郑宝东林少玲
关键词:多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