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化学特征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盐矿
  • 1篇盐矿物
  • 1篇早更新世
  • 1篇水化学
  • 1篇水化学特征
  • 1篇碎屑
  • 1篇碎屑矿物
  • 1篇碳酸
  • 1篇碳酸盐
  • 1篇碳酸盐矿物
  • 1篇泥河湾盆地
  • 1篇盆地
  • 1篇剖面
  • 1篇卤水
  • 1篇矿物
  • 1篇环境意义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河海大学

作者

  • 3篇高东林
  • 3篇任倩慧
  • 3篇刘秀婷
  • 2篇李斌凯
  • 2篇袁小龙
  • 2篇都永生
  • 1篇张岩

传媒

  • 3篇盐湖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补水背景下大盐滩矿区潜卤水水化学特征被引量:2
2017年
为探究补水背景下大盐滩矿区潜卤水水化学组分的变化规律,采用水化学分析测试方法,对2015年5月和7月分别就矿区33口长期观测孔内潜卤水中的Ca^(2+)、K^+、Na^+、Mg^(2+)、HCO_3^-、SO_4^(2-)、Cl^-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矿区潜卤水中Ca^(2+)、K^+、Na^+、Mg^(2+)、SO_4^(2-)、Cl^-的变化趋势,并查明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补水背景下,大盐滩矿区潜水含水层中的潜卤水水化学组分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明显的变化。在时间上,5~7月时间段内,K^+,Na^+、Mg^(2+)、SO_4^(2-)的浓度升高,且Na^+浓度变化幅度较大;Ca^(2+)、Cl^-浓度降低。在空间上,矿区中部和东南部,晶间潜卤水中的K^+、Mg^(2+)、SO_4^(2-)浓度较高;矿区北部晶间潜卤水中的K^+、Mg^(2+)、SO_4^(2-)的浓度则相对较低。补水可以适当地增大开采区域潜卤水中K^+的浓度,提升卤水的质量。
都永生高东林张岩任倩慧李斌凯袁小龙刘秀婷
关键词:水化学特征
泥河湾盆地马圈沟剖面早更新世矿物变化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2020年
在野外考察采样的基础上,对泥河湾盆地马圈沟剖面更新世河湖相沉积序列进行了XRD矿物组分和磁性矿物分析。研究发现,剖面沉积矿物主要由碎屑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组成,碎屑矿物主要为石英、钠长石、白云母和斜绿泥石,其平均含量分别为38.77%、17.16%、29.63%和4.11%,是剖面沉积矿物组成主体,且各矿物之间基本没有相关性;相对于碎屑矿物,碳酸盐矿物在整个剖面中含量较低,主要为方解石和白云石,其平均含量分别为4.72%、3.59%,文石在剖面中零星出现。对剖面典型样品进行热磁分析,确定了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种类以及加热过程中的变化和产物,并对其来源进行了探讨。同时发现,含绿泥石较高的灰绿色粉砂样品加热后磁化率的升幅比灰黄色样品高,而绿泥石的相对含量与该地区化学风化密切相关,进一步说明κ-T曲线的变化特征可以用来反应盆地化学风化作用强度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古环境意义。
孙爱军高东林张岩任倩慧任倩慧袁小龙
关键词:泥河湾盆地碎屑矿物碳酸盐矿物
柴达木盆地昆特依盐湖大盐滩矿区卤水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大盐滩作为柴达木盆地重要的液体钾盐赋存地之一,开展卤水水文地球化学研究能够有效指导钾矿的合理、长期开采。利用改进的Collins图、相关性系数、变异系数及离子等值线图等地球化学分析手段,探讨了该地区卤水水化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目前该地区的卤水类型均为Cl-Na型;研究区内主要卤水化学成分变异程度不大,Na^+及Cl^-在空间上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其余离子均表现出反向的分布规律;研究区内地球化学特征变化除了受到溶滤作用影响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卤水开采及淡水补给的影响;卤水开采及淡水补给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沉积层的物理结构,使地层渗透系数的不均匀性增强;人工淡水补给能够渗入到卤水潜水层中,从而增加可开采卤水量,但对卤水矿化度的影响情况尚不明确。
任倩慧高东林高东林李斌凯都永生李斌凯
关键词:卤水地球化学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