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姗

作品数:12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穴位
  • 3篇穴位贴敷
  • 3篇阴部
  • 3篇阴部神经
  • 3篇针灸
  • 3篇失禁
  • 3篇贴敷
  • 3篇尿失禁
  • 2篇电针
  • 2篇针灸学
  • 2篇神经调节
  • 2篇前列腺
  • 2篇卒中
  • 2篇卒中后
  • 2篇卒中后尿失禁
  • 2篇疗法
  • 2篇疗法治疗
  • 2篇脑卒中
  • 2篇脑卒中后
  • 2篇脑卒中后尿失...

机构

  • 12篇浙江中医药大...
  • 3篇上海市针灸经...
  • 3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12篇陈姗
  • 6篇宣丽华
  • 3篇汪司右
  • 2篇卢静
  • 2篇高云球
  • 2篇刘姗
  • 1篇吕宾
  • 1篇徐福
  • 1篇王慎鸿
  • 1篇张烁
  • 1篇范一宏
  • 1篇金海峰
  • 1篇孟立娜
  • 1篇蔡利军
  • 1篇周杰
  • 1篇马睿杰
  • 1篇李建华

传媒

  • 1篇World ...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针灸
  • 1篇浙江中医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2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伏贴膏中芥子碱硫氰酸盐在大椎穴的滞留量测定
目的:探讨三伏贴膏中芥子碱硫氰酸盐(sinapine thiocyanate,ST)经皮给药后在皮肤的滞留量.方法:5只SPF级健康Wistar大鼠予以三伏贴膏于督脉大椎穴贴敷,穴位贴敷2小时后去除药物,剪取给药面积皮肤...
陈姗张超宣丽华
关键词:芥子碱硫氰酸盐大椎穴
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前列腺术后尿失禁20例被引量:5
2022年
笔者采用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前列腺术后尿失禁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笔者于2021年5月至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了经盆底肌锻炼无效或无法掌握盆底肌锻炼方法的前列腺术后尿失禁患者20例。
陈姗汪司右刘姗高云球王慎鸿宣丽华
关键词:尿失禁前列腺术后
电针“骶四穴”治疗轻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伴下尿路症状:随机对照试验
2025年
目的:观察电针“骶四穴”治疗轻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伴下尿路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轻中度前列腺增生伴下尿路症状患者随机分为骶四穴电针组(29例,脱落1例)和常规电针组(29例,脱落1例)。骶四穴电针组予电针双侧骶尾关节旁开0.5寸处及会阳穴,常规电针组予电针关元、中极、曲骨及双侧水道、三阴交、足三里,两组均予连续波,频率2 Hz,每次30 min,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周后及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评价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及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于治疗前后经腹部B超测定前列腺体积(PV),并于治疗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及随访时IPSS、OABSS及QOL评分降低(P<0.01,P<0.05)。骶四穴电针组患者治疗4周后及随访时IPSS和QOL评分低于常规电针组(P<0.05,P<0.01),随访时OABSS评分低于常规电针组(P<0.05);骶四穴电针组患者治疗4周后和随访时IPSS、OAB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幅度大于常规电针组(P<0.01,P<0.05),治疗2、4周后和随访时QOL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幅度大于常规电针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骶四穴电针组总有效率为75.0%(21/28),高于常规电针组的39.3%(11/28,P<0.01)。结论:电针“骶四穴”可有效改善轻中度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和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但不能减小前列腺体积。
周杰郑梦怡陈姗赵怡颖马睿杰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下尿路症状轻中度电针随机对照试验
穴位贴敷对过敏性鼻炎大鼠炎性反应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对过敏性鼻炎(AR)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转化生长因子beta 1(TGF-β1)和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探讨穴位贴敷对AR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和穴贴组,每组10只。采用卵白蛋白注射及鼻黏膜刺激法建立AR大鼠模型。穴贴组大鼠予双侧“肺俞”“脾俞”“肾俞”穴位贴敷,隔日1次,药物组每日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滴鼻,均治疗14d。观察大鼠治疗前后行为学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gE、TGF-β1的含量,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鼻黏膜EOS浸润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及血清IgE、TGF-β1水平明显上升(P<0.05),鼻黏膜EOS数量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穴贴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及血清IgE、TGF-β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鼻黏膜无明显EOS浸润;穴贴组与药物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对AR的治疗效果显著,其对AR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血清中IgE、TGF-β1水平而实现的。
陈姗金禹彤朱正阳吴凌韬宣丽华
关键词:穴位贴敷过敏性鼻炎
穴位贴敷不同作用途径的研究进展
穴位贴敷疗法在临床应用广泛,取得了良好效果。该疗法综合腧穴、经络、药物等多重因素,对机体皮肤、神经、内分泌、免疫谢等方面产生多重影响。清代吴师机提出的"内外同理"理论仅揭示其部分作用机理,然其作用机制仍未阐明。作用途径是...
陈姗宣丽华
关键词:针灸学穴位贴敷
文献传递
体表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应用
孟立娜吕宾范一宏金海峰张烁蔡利军陈姗
近年来,中国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率上升,虽然质子泵抑制剂(PPI)使GERD的治疗得到很大改善,但仍有部分患者经足量PPI治疗8-12周后,GERD症状持续未完全缓解,涉及到约40%的GERD患者,属难治性胃食管...
关键词: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针灸学
Warm needling moxibustion at Xià guān(下关 ST 7) plus shallow Puncture for Bell's palsy in pregnancy被引量:4
2017年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a protocol consisting of warm needling with moxibustion at Xiàguān(下关 ST 7) plus shallow puncture on Bell's palsy(BP) in pregnancy.Methods Thirteen patients with BP received an intervention of warm needling moxibustion at ST 7 plus shallow puncture,and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House–Brackmann 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HB)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Result After intervention,the HB grade improved significantly(P0.05).Conclusion Warm needling moxibustion plus shallow puncture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herapy for pregnant BP patients.BP in pregnancy appears to be more frequent in the last trimester.The severity of nerve injury and the timing for the first visit to the doctor after the onset of facial paralysis are essential factors for the recovery and prognosis of pregnant with BP.
陈姗宣丽华刘姗
关键词:PREGNANCYMOXIBUSTION
生/炒白芥子贴膏穴位贴敷大鼠后主要有效成分透皮率及皮肤结构情况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研究白芥子贴膏主要有效成分,以及生/炒白芥子贴膏穴位贴敷后白芥子主要有效成分的透皮率和贴敷部位皮肤结构的改变。[方法]建立白芥子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指纹图谱,探索白芥子贴膏中主要有效透皮成分。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9组(A、B、C、D、E、F、G、H和I组),除A组外其余各组分别贴敷双侧肺俞、脾俞、肾俞穴位,B、D、F、H组用生白芥子贴膏贴敷,C、E、G、I组用炒白芥子贴膏贴敷,各组分别贴敷2 h后取下膏药,B、C组即刻,D、E组2 h后,F、G组4 h后,H、I组22 h后分别处死大鼠,并剪下贴敷处皮肤样品。以质液联用系统(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左侧穴位皮肤样本中主要有效成分的浓度,并计算透皮率;右侧穴位皮肤使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以观察皮肤结构变化。[结果]各时点(0.5、1、2、4、8、12、24 h)白芥子贴膏均能透过皮肤,而且峰形稳定,峰面积最大的有效成分为芥子碱硫氰酸盐(sinapine thiocyanate,ST)。生白芥子贴膏组(B、D、F组)贴敷处ST透皮率均显著高于同时点炒白芥子贴膏组(C、E、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2 h组(H、I组)ST透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F、H组ST透皮率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G组ST透皮率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与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肺俞、脾俞与肾俞穴位间比较,ST透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贴敷后各组大鼠皮肤组织结构较A组疏松,生白芥子贴膏组(B、D、F组)较炒白芥子贴膏组(C、E、G组)疏松更加明显,其中以生/炒白芥子贴膏2 h组(B、C组)皮肤结构松散最明显,4 h(D、E组)皮肤开始逐渐恢复,22 h(H、I组)皮肤结构较整齐。[结论]白芥子贴膏主要有效成分为ST,生白芥子贴�
金禹彤吴凌韬陈姗宣丽华
关键词:穴位贴敷透皮皮肤结构芥子碱硫氰酸盐
1例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伴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治疗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伴神经源性膀胱的评估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儿童脊髓栓系综合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2岁男性患者,因"脊膜膨出术后排尿困难11年余"就诊。神经系统检查显示,患者四肢肌力、...
陈姗李建华吴方超廖志平宣丽华
关键词:脊髓栓系综合征神经源性膀胱针灸康复治疗脊髓圆锥
少腹逐瘀汤通过抑制TRPA1改善间质性膀胱炎的作用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对间质性膀胱炎(IC)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IC的患者56例,比较少腹逐瘀汤治疗前后的24 h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盆腔疼痛和尿频尿急症状调查表(PUF)评分。取30只C57BL/6J雌性小鼠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少腹逐瘀汤(14.82 g/kg)组、高剂量少腹逐瘀汤(29.64 g/kg)组和高剂量少腹逐瘀汤(29.64 g/kg)+桂皮醛(10 mg/kg)组,每组6只;采用环磷酰胺诱导构建IC小鼠模型,建模后连续灌胃给药30 d。检测各组小鼠疼痛阈值、4 h排尿次数、尿动力学指标和膀胱体重比,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膀胱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膀胱组织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膀胱组织瞬时受体电位A1(TRPA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少腹逐瘀汤治疗后,IC患者的24 h排尿次数、VAS评分和PUF评分均降低,最大排尿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少腹逐瘀汤能降低IC小鼠的4 h排尿次数、膀胱体重比以及膀胱组织IL-6、IL-8、TNF-α水平(均P<0.05),升高最大排尿压、最大膀胱容量和膀胱顺应性(均P<0.05),抑制膀胱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和TRPA1表达(均P<0.05)。小鼠膀胱组织TRPA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4 h排尿次数、膀胱体重比以及膀胱组织IL-6、IL-8、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1),与疼痛阈值均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少腹逐瘀汤能有效缓解尿频、尿急和疼痛症状,抑制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膀胱组织TRPA1表达有关。
高云球陈姗严佳胜
关键词:少腹逐瘀汤间质性膀胱炎炎症反应尿动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