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英江

作品数:22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6篇血栓
  • 6篇系膜
  • 6篇肠系膜
  • 5篇血栓形成
  • 5篇静脉
  • 5篇夹层
  • 5篇肠系膜上动脉
  • 4篇静脉血
  • 4篇静脉血栓
  • 4篇静脉血栓形成
  • 4篇腹痛
  • 3篇诊疗分析
  • 3篇下肢
  • 3篇肠系膜上动脉...
  • 2篇代谢
  • 2篇深静脉
  • 2篇深静脉血栓
  • 2篇手术
  • 2篇手术床

机构

  • 19篇滨州医学院附...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滨州医学院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胜利油田中心...
  • 1篇滨州市中心医...
  • 1篇滨州市人民医...

作者

  • 22篇徐英江
  • 11篇盛玉国
  • 11篇韩新强
  • 8篇王文明
  • 7篇陈刚
  • 5篇马超
  • 3篇刘建勇
  • 3篇武建
  • 3篇李海涛
  • 3篇金毕
  • 3篇王柱
  • 2篇李朋
  • 2篇贾龙
  • 2篇王志刚
  • 2篇张晓明
  • 2篇董圣军
  • 2篇杨淑野
  • 2篇高建伟
  • 1篇张锴
  • 1篇高秀娟

传媒

  • 4篇临床急诊杂志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腹部外科
  • 1篇生理学报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中华介入放射...

年份

  • 2篇2026
  • 4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0
  • 2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CT血管造影的症状型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保守治疗的预后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 探讨症状型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保守治疗的转归。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CT血管造影确诊的34例症状型SISMAD患者保守治疗的临床相关资料,分析其影像学分型、治疗结果及随访结果。结果 34例患者中,23例(67.65%)出现积极重塑,其中完全重塑6例(17.65%),积极的形态改变8例(23.53%),真腔残余直径改善9例(26.47%)。11例(32.35%)出现消极重塑,其中夹层动脉瘤形成3例(8.82%),消极形态改变4例(11.76%),真腔残余直径恶化4例(11.76%)。消极重塑组中7例保守治疗1周后腹部疼痛症状未见明显缓解转为腔内治疗。最终保守治疗成功率为79.41%(27/34)。结论 保守治疗是症状型SISMAD的一线治疗方案。大多数患者在保守治疗后预后肠系膜上动脉转归为积极重塑。
高建伟徐英江陈刚韩新强马超武建尚丹盛玉国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保守治疗
干细胞外泌体和生物材料辅助外泌体修复骨缺损
2026年
背景: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干细胞外泌体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能直接作为载体负载其他小分子或表面修饰,也能与生物材料结合促进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目的:综述不同来源干细胞外泌体的成骨机制及在骨缺损修复中的研究进展。方法:以“干细胞,外泌体,骨,生物材料,载体,生物陶瓷,聚合物,金属,水凝胶,工程化外泌体”为中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以“stem cell,exosome,bone defect,biomaterial,carrier,bioceramic,ploymer,metal material,hydrogel,engineering exosome”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相关文献77篇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不同来源干细胞外泌体可以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血管生成,并调节破骨细胞活性和巨噬细胞表型进而促进骨形成和骨矿化。另外,从生物材料辅助外泌体和工程化外泌体两个方面阐述了外泌体在骨缺损修复领域取得的诸多成果。然而目前关于干细胞外泌体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仍然不足,且这些研究大多仅限于小动物模型,而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型动物骨缺损治疗更加复杂,这也将是外泌体疗法推广过程中的巨大挑战。
刘念董昕玥王菘芃徐英江张晓明
关键词:骨缺损骨再生骨修复生物支架
经胫前静脉途径多介入模式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经胫前静脉途径多介入模式联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急性DVT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介入治疗过程。结果 10例DVT患者均在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同期行机械血栓清除,7例血栓清除率达Ⅲ级,3例达Ⅱ级。7例行狭窄髂静脉成形治疗,5例同期行滤器取出,其余4例行二期行滤器取出,1例放弃滤器取出。术后患肢肿胀明显缓解,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4~7天,平均(6.00±0.94)天。患者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3.60±1.84)个月,随访期内无病变血管管腔血栓复发。结论经胫前静脉途径治疗急性DVT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联合机械血栓清除装置可快速减轻血栓负荷,同期予以狭窄血管球囊或支架成形术可巩固治疗效果,缩短总治疗时间。
韩新强王柱王文明徐英江盛玉国马超纪心刚赵梦鹏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切除术
沸石基咪唑盐框架8纳米材料的活性氧双向调控:从肿瘤治疗、抗菌到细胞保护
2026年
背景:沸石基咪唑盐框架8及其衍生物凭借优异的药物控释能力在组织工程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目的:综述沸石基咪唑盐框架8及其改性材料在活性氧生成与清除中的作用机制,探讨它们在抗肿瘤、抗菌及组织保护领域的应用潜力,分析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方法:由第一作者通过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检索2000-2024年相关文献,中文检索关键词为“沸石基咪唑盐框架8,活性氧,抗菌,抗肿瘤,活性氧吸收,活性氧平衡,组织修复”,英文检索关键词为“ZIF-8,ROS,antibacterial,antitumor,ROS absorption,Balance of ROS,Tissue regeneration”,最终筛选69篇高质量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通过调控沸石基咪唑盐框架8及其改性材料的带隙结构、优化电子转移效率可显著提升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与迁移效率,从而增强催化反应性能,提高活性氧的产生效率,实现更高效、更具靶向性的抗肿瘤及抗菌作用;同时,采用抗氧化酶系统或表面改性技术构建的活性氧清除装置,能够精准平衡多余活性氧,实现对细胞的有效保护。这种基于带隙调控与电子转移优化的双向调控机制,为动态管理活性氧生成与清除提供了重要策略,在抗肿瘤、抗菌及组织保护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王菘芃刘玉三于焕英高晓丽徐英江张晓明刘敏
关键词:活性氧抗菌
手术床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手术床。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医疗行业,给患者进行手术的手术床。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1。
杨淑野徐英江王志刚姜建浩贾龙张治博黄文彦
459例肺栓塞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的临床特点,首发临床症状、危险因素,提高对PE的认识,降低漏诊率、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59例完整PE病例的发病趋势、临床表现,病因及诱因。结果459例PE中男女各有两个年龄发病高峰,女性为20.25岁和60~70岁,男性为20—30岁和60~70岁,但无论男女PE的主要人群集中在40-65岁。圆形分布统计显示PE发病高峰期为11月30日至次年的4月4日,即冬春两季。呼吸困难、胸闷最为常见占64.04%,肺梗死三联征仅占8.50%。诱因中手术、创伤和骨折占44.88%,肿瘤占13.0%。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较易累及的部位依次是肌间静脉丛、股胭静脉、髂静脉、胫腓静脉、外周浅静脉。结论PE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年龄、季节集中趋势。临床症状多样且少有特异性。创伤和肿瘤为常见诱因。
徐英江金毕杨超刘建勇李海涛滕云飞
关键词: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人口统计学圆形分布法
急性自发性孤立性内脏动脉夹层诊疗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自发性孤立性内脏动脉夹层(acute spontaneous isolated visceral artery dissection,AVAD)的发病特点及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AVAD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随访结果。结果25例AVAD病人(男性100%),平均年龄54.5岁(28~74岁)。初始行腔内治疗(裸支架置入术)的病人1例;开放手术治疗1例;初始接受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病人共23例,其中16例病人保守治疗1周后腹痛症状明显改善,保守治疗有效率为70%(16/23)。随访期间有5例病人出现夹层进展,转行腔内治疗,1例病人因长期反复的慢性腹痛转行腔内治疗,1例病人发现夹层动脉瘤转为腔内治疗。5例病人在随访期间经历了短期的餐后腹胀情况,后渐缓解。其余病人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症状复发,CT血管造影(CTA)随访结果示76%(19/25)病人夹层假腔血栓化,真腔血供改善。结论抗栓药物的非手术治疗应是AVAD的一线治疗方案,当怀疑肠缺血或夹层病变进展时,腔内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弥漫性腹膜炎出现时,应及时手术治疗。
王辉高秀娟马佩李朋陈刚韩新强盛玉国徐英江
关键词:内脏动脉夹层腹痛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装置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装置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5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DSA造影明确血栓部位及范围,术中应用AngioJet导管行机械性血栓抽吸,依据血管造影评价血栓清除率,术后辅以溶栓、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定期复查下肢动脉彩超。结果所有患者9个动脉闭塞部位经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治疗,术中造影评估2处腘动脉血栓部分再通,清除率达到Ⅱ级,其余闭塞部位完全再通,清除率达到Ⅲ级。5例患者获随访时间2~13个月,平均(9.0±4.3)个月,随访期内1例出现间跛症状,无病变血管血栓复发,无截肢病例。结论 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装置可快速清除血栓、恢复缺血肢体血供,在治疗动脉新鲜血栓形成所致下肢缺血中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韩新强王雪敏徐英江王文明高建伟武建盛玉国
关键词:下肢栓塞和血栓形成介入性治疗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尿酸代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合并尿酸代谢异常,其尿酸水平升高与胰岛素抵抗、肥胖、血脂异常、恶性肿瘤等方面均关系密切。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妊娠期也易发生高尿酸血症,导致母体相关的并发症,且对子代存在不良影响。因此适时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妊娠及非妊娠期的高尿酸水平,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及其子代的预后。
张宝林张宝林冯飞徐英江徐英江
关键词:非妊娠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尿酸代谢高尿酸血症尿酸水平血脂异常
小鼠肝癌痛模型脊髓组织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2025年
目的 通过鉴定小鼠肝癌痛模型脊髓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DEPs),深入探讨肝癌痛的潜在机制,并寻找肝癌痛治疗的潜在靶点,以期为改善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Hepa1-6细胞接种到小鼠皮下形成皮下移植瘤,6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只,实验组小鼠肝内接种瘤块组织建立肝癌痛小鼠模型。采用液相色谱-质谱串联分析对胸脊髓全蛋白进行分析。DEPs采用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进行验证。结果 肝癌痛小鼠表现出竖毛、探索行为减少和腹部间歇性收缩。在5393个蛋白中共鉴定出89个DEPs,其中上调41个,下调48个。GO富集分析表明,DEPs主要参与分解代谢过程、内质网功能和共翻译转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KEGG通路涉及细胞分解代谢过程、信号转导及其相互作用、蛋白翻译折叠、疾病、氨基酸代谢等一系列通路。小窝蛋白1(caveolin1,CAV1)、受体表达蛋白5(receptor expressed proteins5,REEP5)、基质交感分子2(matrix sympathetic molecule2,STIM2)、溶酶体表面膜蛋白1(lysosome surface facial membrane protein1,LAMTOR1)等内质网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通过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进一步验证编码上述蛋白的mRNA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本研究为了解肝癌痛的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并揭示了内质网相关蛋白在肝癌痛中的重要作用,为癌症疼痛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李海伦张璇田思涵徐英江邵翠杰
关键词:脊髓内质网差异表达蛋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