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晨曦

作品数:16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会议论文
  • 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15篇口腔
  • 9篇口腔白斑
  • 9篇白斑
  • 8篇口腔白斑病
  • 6篇口腔扁平
  • 6篇口腔扁平苔藓
  • 6篇扁平苔藓
  • 5篇异常增生
  • 5篇增生
  • 5篇上皮
  • 5篇上皮异常增生
  • 3篇荧光
  • 3篇自体荧光
  • 2篇阳性
  • 2篇阳性预测值
  • 2篇预测值
  • 2篇预后
  • 2篇细胞
  • 2篇相关危险因素
  • 2篇恶变

机构

  • 16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李晨曦
  • 7篇施琳俊
  • 6篇唐国瑶
  • 4篇邓一文
  • 4篇周曾同
  • 3篇杜观环
  • 3篇王宇峰
  • 3篇魏崴
  • 3篇孙倩倩
  • 2篇刘伟
  • 1篇肖璇
  • 1篇武文妍
  • 1篇沈雪敏
  • 1篇周海文
  • 1篇夏荣辉
  • 1篇范媛
  • 1篇杨丽群

传媒

  • 5篇2018年中...
  • 3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1
  • 7篇2018
  • 1篇201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口腔白斑病相关危险因素——一项横断面研究
目的:口腔白斑病(OLK)是最重要的口腔潜在恶性疾患之一,其危险因素尚无定论。方法:横断面研究,并使用基于R语言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性别、年龄、病损位置、类型、大小、吸烟、饮酒等变量与OLK有无...
陈宣凝李晨曦施琳俊
关键词:口腔白斑病上皮异常增生
无创检测口腔白斑及鳞癌中人乳头瘤病毒及分型
2018年
目的探讨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及其分型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无创方法收集30例正常人、103例OLK、30例OSCC的口腔黏膜脱落细胞,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结合导流杂交技术进行37种HPV基因型别的检测,对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正常人检出HPV阳性1例,检出率为3.33%(1/30);OLK检出HPV阳性5例,检出率为4.85%(5/103);OSCC检出HPV阳性1例,检出率为3.33%(1/3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P=0.90>0.05)。其中OLK中4例为HPV单一型阳性,1例为HPV三重型别阳性。结论 PCR导流杂交检测技术能无创检测口腔HPV分型情况,可应用于临床。HPV在OLK、OSCC中检出率较低,可能与OLK、OSCC的发病关联性不强。
杨丽群肖璇肖璇李晨曦武文妍沈雪敏周曾同范媛
关键词:口腔白斑口腔鳞状细胞癌人乳头瘤病毒
无创筛查技术早期诊断口腔潜在恶性病患癌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口腔癌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OPMD)约有5%~18%转变为口腔癌。OPMD癌变的早期诊断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并降低治疗相关的死亡率。无创筛查技术用于OPMD癌变的早期诊断具有易被患者接受及可重复性等优点。本文将对近年来无创筛查技术早期诊断OPMD癌变的研究进展进行一综述。
李晨曦施琳俊唐国瑶
基于YOLO系列的深度学习模型鉴别口腔白斑病与口腔扁平苔藓
目的:口腔白斑病(OLK)与口腔扁平苔藓(OLP)均属于口腔黏膜白色损害,在临床诊疗中难以鉴别。本研究旨在开发一个基于YOLOv8和YOLOv5系列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深度学习鉴别OLK与OLP并确定病损范围。方法:...
李晨曦金恬昊王子瑞唐国瑶施琳俊
关键词:口腔白斑病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白斑病自体荧光成像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究口腔白斑病自体荧光成像结果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评估199例口腔白斑病患者自体荧光成像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自体荧光成像结果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差异,由此得到风险因素,进一步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著因素。结果:199例研究对象中,129例表现为自体荧光缺失。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清淡饮食习惯(P=0.010)、舌缘舌腹部位(P=0.001)、非均质型损害(P<0.001)和高风险上皮异常增生程度(P<0.001)的口腔白斑病患者发生自体荧光缺失的风险高于对照组,是自体荧光缺失的风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舌缘舌腹损害(OR=2.48,P=0.014)、非均质型损害(OR=4.97,P=0.002)及高风险上皮异常增生程度(OR=2.45,P=0.034)是自体荧光缺失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舌侧舌腹损害、非均质型损害及高风险上皮异常增生的口腔白斑病患者发生自体荧光缺失的风险更高。这些特征提示临床医生应进行更密切的临床随访和早期治疗干预。
李晨曦施芷怡喻仲麟周曾同施琳俊
关键词:口腔白斑病临床病理特征
口腔白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2025年
目的通过分析口腔白斑病(OLK)的流行病学信息, 探究其临床特征与不同上皮异常增生程度之间的关系, 为临床医师在OLK长期随访过程中的慢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3年2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黏膜病科, 经病理确诊为OLK的430例患者。记录患者的流行病学信息, 对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损害大小、损害部位、损害类型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评估危险因素与OLK上皮异常增生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OLK有效样本430例, 其中诊断为OLK伴发癌变的23例。430例患者年龄为(52.9±12.9)岁(22~85岁);男性213例, 女性217例;损害位于舌缘舌腹176例(40.9%), 其他部位254例(59.1%);损害为均质型302例(70.2%), 非均质型128例(29.8%);上皮异常增生程度包括无[11.9%(51/430)]、轻度[51.9%(223/430)]、中度[24.4%(105/430)]、重度[6.5%(28/430)]和伴癌变[5.3%(23/430)]。吸烟、饮酒、性别在部分二分类系统中, 是上皮异常增生的风险因素, 而舌缘、舌腹以及非均质型损害在所有的上皮异常增生程度二分类系统中, 均与较高程度的异常增生有显著关系(P<0.05)。结论舌缘舌腹以及非均质型损害与较高程度的异常增生有显著关系, 提示临床医师在OLK随访监测过程中, 对舌缘舌腹以及非均质型OLK应予密切关注。
陈宣凝王子瑞金恬昊周曾同李晨曦施琳俊
关键词:白斑口腔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谱研究
目的:采用流式微球分析(CBA)测量口腔扁平苔藓(OLP)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唾液中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差异表达。方法:收集41例OLP、14例RAU患者和14名健康人唾液,采用流式微球...
魏崴孙倩倩邓一文王宇峰杜观环宋晨成李晨曦朱孟雪唐国瑶
关键词:口腔扁平苔藓唾液细胞因子
文献传递
口腔苔藓样损害中淋巴滤泡样结构表征及免疫细胞组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评估口腔苔藓样损害(oral lichenoid lesion,OLL)中是否具有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TLS),并分析其免疫细胞的组成特征。方法:收集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口腔扁平苔藓组织(oral lichen planus, OLP)和口腔苔藓样损害组织(oral lichenoid tissue reaction, OLTR)各30例,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估各组织中是否存在TLS样结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TLS相关的B细胞(CD19^(+)、CD20^(+))、T细胞(CD3^(+))、滤泡树突状细胞(CD21^(+))、生发中心(Bcl-6^(+))和血管(CD34^(+)PNAd^(+))、淋巴管(CD34^(+)Gp36^(+))结构在各组中的数量和分布特点。在组织病理和分子标志物水平,评价TLS在OLL中的形态学表现。利用GraphPad Prism 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LP组和OLTR组中,分别有46.7%(14/30)和23.4%(7/30)的病例存在TLS样结构,TLS样结构出现的频率与疾病类型无关(P>0.05)。与对照组相比,OLP组和OLTR组各分子标志物均高表达,其中,CD19、CD20和CD21在OLP组的表达具有TLS的形态结构特点。OLP组和OLTR组中,Bcl-6(平均积分吸光值分别为15 498±15 108∶1 841±2 276,P<0.000 1)、CD20(13 067±9 049∶7 695±5 159,P<0.05)、CD21(13 968±14 560∶2 552±2 584,P<0.000 1)、PNAd(10 328±10 383∶1 756±1 570,P<0.000 1)和Gp36(12 778±12 390∶2 313±2 578,P<0.000 1)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但表达差异不能作为鉴别疾病类型的依据。结论:OLL中存在TLS,以非经典TLS为主,可见经典TLS;CD20、CD21可作为鉴定OLL损害组织中TLS的标志物,但TLS不能作为鉴别OLP和OLTR的依据。
李晶晶宋晨成李晨曦夏荣辉邓一文王宇峰唐国瑶
关键词:口腔扁平苔藓
自体荧光成像技术作为预测口腔白斑病恶变的无创有效方法:一项回顾性随访研究
目的:口腔白斑病(oral leukoplakia,OL)是常见的口腔潜在恶性病变之一,约有9.5%OL 患者可能转变为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早期发现口腔白斑病恶变能够改善OSCC 患者预后,因此探索可靠的预测OL...
李晨曦刘伟施琳俊
关键词:口腔白斑病恶变预后
计算机辅助下自体荧光图像定量结果与口腔白斑病上皮异常增生等级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探究计算机辅助下自体荧光图像定量结果与口腔白斑病上皮异常增生等级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4月—2024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黏膜病科就诊的口腔白斑病患者357例。利用手持自体荧光仪器获取患者病损的自体荧光图像,将自体荧光图像转为灰度图像,获得量化指标。在Python中拟合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累积概率图。将数据集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生成决策树,调整不同的超参数,获得最佳的模型效果。计算准确度、精确度和F1分值。利用混淆矩阵对模型性能进行可视化呈现。结果·随着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相对色阶平均值呈现下降趋势。在上皮异常增生二分类中累积概率图不同类别曲线之间无重叠,在四分类中仅上皮重度异常增生与其他类别曲线有重叠,说明模型的区分能力较好。在二分类病理等级中,当训练集和测试集比例为4∶1、决策树最大深度为2时,准确度、精确度、F1分值可达到较高,分别为0.792、0.801和0.795。在四分类病理等级中,当训练集和测试集比例为9∶1、决策树最大深度为4时,准确度、精确度、F1分值可达到较高,分别为0.611、0.537和0.569。结论·口腔黏膜病专科医师可将计算机辅助下自体荧光图像定量结果作为参考依据,预测口腔白斑病患者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监控患者癌变风险。
李晨曦王子瑞金恬昊周曾同唐国瑶施琳俊
关键词:口腔白斑病上皮异常增生混淆矩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