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咏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预后
  • 2篇病理
  • 1篇大细胞
  • 1篇大细胞神经内...
  • 1篇血清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计数
  • 1篇一线化疗
  • 1篇一线化疗方案
  • 1篇遗传学
  • 1篇预后价值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肉瘤
  • 1篇神经内分泌
  • 1篇神经内分泌癌
  • 1篇生物标志
  • 1篇生物标志物
  • 1篇十二指肠
  • 1篇启动子

机构

  • 6篇成都市新都区...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作者

  • 6篇胡咏
  • 2篇陈涛
  • 1篇尹华军
  • 1篇庞健
  • 1篇韦仕秀
  • 1篇郝鹏
  • 1篇徐钢
  • 1篇徐刚

传媒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35岁以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发病因素分析及其预后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探讨35岁以下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35岁以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观察组),并选择80例35岁及以上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照组,分析与比较2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经研究分析发现,2组患者避孕药使用史、初次性交≤20岁、HPV感染史、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年内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35岁以下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期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分期(B=0.927)、浸润深度(B=1.873)、淋巴结转移(B=1.254),P<0.05。结论 35岁以下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分期晚且恶性程度高,影响因素较多,且预后较差,因此加强早期筛查及诊治十分关键。
胡咏
关键词:预后临床病理特点
十二指肠大乳头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2025年
患者女,65岁。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稍感四肢肢端麻木,时有头晕、乏力。后四肢肢端麻木逐渐加重、双眼视物模糊,未重视。1年前,患者在我院就诊,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多个并发症”,予以降糖治疗,血糖控制尚可。1天前,患者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隐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8.52×10^(9)/L,中性粒细胞率:91.9%,红细胞计数:4.89×10^(12)/L,血红蛋白:140 g/L,糖化血红蛋白:8.4%,葡萄糖:16.2 mmol/L,糖化血清蛋白:2.76 mmol/L。患者CT平扫显示十二指肠大乳头部软组织密度结节影(图1),大小约1.5 cm×2.0 cm.
扈远余韦仕秀胡咏张艳方勇超
关键词:十二指肠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计数比值对接受一线化疗方案的Ⅲ-Ⅳ期胃癌患者的预后价值
2023年
目的 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γ-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 GGT)/血小板计数(Platelet, PLT)比值(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 GPRI)对接受一线化疗方案的Ⅲ-Ⅳ期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138例非手术治疗的Ⅲ-Ⅳ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化疗前外周静脉血,检测GGT水平及PLT,根据公式GPRI=GGT/PLT(×109/L),计算不同患者的GPRI值。以GPRI>0.39为界值,将患者分为高GPRI组及低GPRI组。对患者进行连续性随访,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对GPRI比值的影响;利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分析GPRI比值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1)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GPRI、GGT、PLT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39、64.68和178.59,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76、0.659和0.705,GPRI判断患者预后的效能明显优于单独检测GGT和血小板。(2)与低GPRI组相比,高GPRI组患者中>1器官转移及腹膜转移发生率、Ⅳ期患者比例、糖苷类肿瘤标志物(CA19-9)>37 U/mL的患者比例均明显较高(P<0.05)。且>1个器官转移(P=0.002)、腹膜转移(P=0.024)、Ⅳ期(P=0.008)、CA19-9水平(P=0.004)和GPRI>0.39(P=0.033)均是影响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和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独立性危险因素。(3)所有患者的OS及PFS分别为156 d和217 d。低GPRI组、高GPRI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202 d、117 d;中位OS分别为269 d、17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一步行亚组分析发现,在转移器官>1个(χ^(2)=18.24,P<0.01)、Ⅳ期(χ^(2)=19.85,P<0.01)和CA19-9水平升高(χ^(2)=12.65,P<0.01)的亚组患者中,低GPRI组患者的OS均明显好于高GPRI组。结论 GPRI对接受一线化疗方案的Ⅲ-Ⅳ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有望作为晚期胃癌患者的一项新的预后指标。
胡咏黄士月张天丹陈涛罗阳超
关键词: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计数一线化疗晚期肿瘤
病理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免疫组织化学是临床病理诊断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在肿瘤分类、诊断、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探讨病理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希望能够为合理应用提供指导。
胡咏
关键词:病理诊断免疫组化技术
骨肉瘤血清miR-337-3p、miR-484、miR-582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检测骨肉瘤血清miR-337-3p、miR-484、miR-58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67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另纳入同期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DEGseq方法对血清样本进行全基因组miRNA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血清和组织样本中miRNA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NA诊断骨肉瘤的效能。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骨肉瘤预后的因素。结果 经全基因组miRNA分析,骨肉瘤患者血清中miR-337-3p、miR-484、miR-582、miR-1912、miR-4535的表达显著下调。qPCR检测结果显示,骨肉瘤血清miR-337-3p(0.519±0.249 vs. 1.015±0.420)、miR-484(0.669±0.254 vs. 1.029±0.515)、miR-582(0.516±0.258 vs. 0.996±0.381)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同时骨肉瘤组织中miR-337-3p、miR-484、miR-582相对表达量也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骨肉瘤血清样本和组织样本中miR-337-3p、miR-484、miR-582表达量分别呈正相关(P<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miR-337-3p、miR-484、miR-582对于骨肉瘤有良好的诊断效能,联合曲线下面积(AUC)为0.960(95%CI:0.932~0.989)。Logistic回归分析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均显示血清miR-337-3p、miR-484、miR-582表达水平是影响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和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清miR-337-3p、miR-484、miR-582可作为骨肉瘤诊断、预测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张天丹胡咏黄士月徐刚郝鹏庞健刘斐文
关键词:骨肉瘤预后
miR-204启动子甲基化作为结直肠癌表观遗传生物标志物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讨miR-204启动子甲基化在结直肠癌(CR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69例CRC患者血浆样本、肿瘤组织标本和癌旁正常结肠黏膜组织标本;另外招募6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血浆样本。使用肿瘤基因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与基因芯片数据(Methyl450K)分析肿瘤和正常组织中识别的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采用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qMSP)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检测样本中miR-204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和基因表达量。结果 TCGA数据表明miR-204表达与宿主基因TRPM3的表达协调下调,并确定了miR-204启动子周围的两个CpG岛。与癌旁组织比较,CRC组织中miR-204启动子甲基化参考百分比(PMR)升高[1.78(0.35,16.61)vs. 1.51(0.45,2.98),P<0.001],且与miR-204表达量呈负相关(r=-0.324,P=0.007),与DNA甲基转移酶1 mRNA呈正相关(r=0.502,P<0.001)。此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RC患者血浆cfDNA中miR-204启动子PMR显著升高[6.57(0.76,12.45)vs. 1.60(0.59,3.4),P=0.015],并且与CRC组织miR-204启动子PMR呈正相关(r=0.418,P<0.001)。血浆cfDNA中miR-204启动子PMR用于CRC的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01(95%CI:0.610~0.79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5%和94.1%。此外,进一步依据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等进行分层分析,并未观察到miR-204启动子超甲基化与CRC患者主要临床特征的关系(P>0.05)。结论 miR-204启动子甲基化与CRC显著相关,并且血浆cfDNA中miR-204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或可作为CRC诊断和监测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胡咏黄士月张天丹陈涛尹华军徐钢
关键词:结直肠癌甲基化表观遗传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