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圆圆
- 作品数:13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气象局青年气象科研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西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试验示范基地设计被引量:1
- 2021年
- 西北人影工程在西北地区选取重点区域建设人工影响天气试验示范基地,合理设计观测仪器设备布局,建立了涵盖中尺度水汽、风场监测、云降水宏观场监测、云降水微观场探测的大气、云和降水宏微观三维结构及湿热力、动力综合监测网;在基地科学设计外场试验区,开展外场作业试验,开展新型催化作业装备和催化剂研发。基地的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人影业务自主创新,为西北区域和全国人影业务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提高作业效率和水平,提高西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实际效益。目前该基地已基本完成观测系统以及业务平台建设,观测资料已在研究试验中得到有效应用。
- 方春刚段婧李圆圆李宝梓岳治国田磊田建兵黄山陈添宇陈宝君李集明
- 关键词:地形云试验示范基地
- 新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通过深入新疆人影基层单位调研,与在职、退休专家面对面访谈、电话咨询,梳理了“十二五”以来新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制度、文件、年度总结、科技成果等,参考中国气象局人影现代化评估报告,围绕新时代如何推进新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从服务保障能力、作业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范宏云李圆圆陈胜
-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
- 基于GPM观测的山谷风对伊犁河谷地形降水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研究山谷风对地形降水的影响是深入认识复杂地形条件下局地降水形成机制的关键。根据2014-2021年GPM/DPR数据,采用连通域法识别了伊犁河谷夏季地形降水系统,结合ERA5的10 m地表风资料将降水过程分为谷风型和山风型,对比分析了这两类“喇叭口”地形降水的时空分布、垂直结构及宏微观特征差异。结果表明:谷风降水集中在河谷南部和东部山麓迎风坡,降水时段主要在午后-傍晚(12:00-20:00,北京时,下同),山风降水在河谷平原较多,降水多发于夜间-清晨(01:00-06:00),谷风平均风速(0.79 m·s^(-1))比山风(0.74 m·s^(-1))大6.8%,谷风和山风降水的近地表降水率(R)和雨顶高度(STH)平均值分别为1.32 mm·h^(-1)、1.15 mm·h^(-1)和5.90 km、5.72 km,统计发现STH与R呈正相关;在上坡风影响下谷风降水的R、STH和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_(m))和粒子数浓度(dBNw)在地形抬升作用下出现增幅,在海拔2~3 km处达到极大值,迎风坡形成的上升气流促进了云滴凝结和碰并增长形成雨滴;谷风降水的平均dBN_(w)(33.5)比山风(34.5)偏小近3%,而前者平均D_(m)(1.63 mm)较后者(1.38 mm)大18.1%。由于山风比谷风降水在0℃层以下液相区域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偏小,当雨滴下降到近地面的干燥层时,大液滴破碎蒸发导致dBNw偏多而D_(m)较小。山谷风影响着地形降水的宏观结构和微物理过程,未来在判别地形云人工增雨潜力及数值模拟山区降水精细结构等研究中,将注重考虑山谷风的影响及其动力学机制。
- 王智敏冯婉悦杨璟杨璟李圆圆付亚鹏
- 关键词:伊犁河谷降水系统山谷风
- 新疆天山地区夏季大气气溶胶粒径分布和云凝结核活化特征
- 2025年
- 2019年8月4~25日使用气溶胶宽范围粒径谱仪和云凝结核计数器观测获得了新疆中天山地区气溶胶和云凝结核(CCN)数浓度数据,结合气象要素资料和HYSPLIT模型,分析了CCN和气溶胶粒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天山气溶胶数浓度均值为3607±4105 cm^(-3),爱根核模态粒子占比最高(64.76%)。CCN数浓度在0.1%、0.2%、0.4%、0.6%和0.8%过饱和度下的均值分别为185±185 cm^(-3)、648±345 cm^(-3)、1578±1045 cm^(-3)、2077±1417 cm^(-3)和2408±1657 cm^(-3)。气溶胶数浓度平均谱分布呈单峰型,峰值粒径位于29.5 nm。气溶胶数浓度日变化在08:00(北京时,下同)、17:00和20:00出现峰值,主要受边界层高度日变化、山谷风和排放源等影响。不同模态气溶胶粒子数浓度日变化不同,爱根核模态粒子呈双峰型,积聚模态粒子呈三峰型,而核模态粒子数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可能与新粒子生成有关。CCN活化谱拟合结果为N=3111S0.896(S为过饱和度,N为过饱和度S下CCN数浓度),属于清洁大陆型特征。CCN数浓度日变化在08:00、18:00和21:00出现峰值。新粒子生成事件有利于天山地区CCN数浓度的增加,在0.1%、0.2%、0.4%、0.6%和0.8%过饱和度下新粒子生成事件天CCN平均数浓度分别比非新粒子生成事件天高13%、18%、25%、22%和20%。相对湿度(RH)对核模态粒子数浓度影响较大,对其他模态粒子数浓度影响较小,随着RH的增加,气溶胶谱分布向大粒径方向偏移。当RH>60%时,气溶胶及CCN数浓度随RH增加均出现减少的趋势。由于地形与山谷风的影响,偏北风与偏东风下气溶胶和CCN数浓度较高。天山气团主要有西方气团(占比29.2%)、西北气团(29.3%)、东北气团(27.0%)和南方气团(14.5%)四类。由于气团来向和移动路径的不同以及北方城市带的影响,来自天山北面的东北气团气溶胶数浓度最大,为5449±3793 cm^(-3),南方气团最低,为1971±2087 cm^(-3)。东�
- 武自豪刘安康王红磊银燕甄钟秀陈魁杨璟李圆圆李斌景晓琴杨军陈倩刘思晗可玥
- 关键词:气溶胶云凝结核气象要素
- 中天山PM_(2.5)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特征、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价
- 2025年
- 为了了解中天山PM_(2.5)的污染特征,于2019年7—9月在中天山乌拉斯台地区采集了PM_(2.5)样品,分别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了PM_(2.5)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PAHs)含量,并对PM_(2.5)中重金属和PAHs来源和健康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天山夏秋季PM_(2.5)中重金属和PAHs浓度总体偏低;重金属总平均浓度为238.50 ng·m^(-3),各元素平均浓度水平为Fe>Cu>Zn>Pb>Mn>Cr>As>V>Rb>Ni>Co>Se>Cd>Tl,除Fe(139.90 ng·m^(-3))和Cu(78.72 ng·m^(-3))外其余元素平均浓度均在10 ng·m^(-3)以下;PAHs总平均浓度为1.37 ng·m^(-3),3环、4环和5~7环的浓度占比分别为3.59%、32.34%和64.07%。(2)观测期间PM_(2.5)主要受到来自西部的长距离输送和来自北部与西部的短距离输送影响,还可能受山谷风和边界层变化的影响。(3)正矩阵因子分析(PMF)得到污染源为天然气燃烧与石油源(28.56%)、机动车排放和燃煤(28.46%)、生物质燃烧和工业污染(16.14%)、有色金属冶炼(14.32%)和扬尘(12.52%)。(4)经呼吸道途径直接吸入PM_(2.5)中重金属和PAHs对成人和儿童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非致癌健康风险较低;存在致癌风险的单体是Cr、Co、As、Se元素,其余物质健康风险较低。
- 柴明辰徐国杰甄钟秀银燕郑博华陈魁李斌李圆圆
- 关键词:重金属多环芳烃污染特征中天山
- 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在南疆暴雨和非暴雨过程中的差异被引量:1
- 2023年
- 本文利用1981~2020年南疆台站降水资料和欧洲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与南疆降水的关系,通过合成分析,从动热力条件、水汽输送和超地转特性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在南疆暴雨和非暴雨过程(即“空急流”过程)中的差异。结果表明:(1)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对南疆暴雨有重要作用,随着降水等级的增强和强降水范围的增大,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的出现比例迅速增多,南疆一半以上的大雨和暴雨日中都伴有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在南疆大范围暴雨过程中的出现率高达85.0%。(2)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在南疆暴雨中向西部推进的更远,东风层更厚,并在南疆西部与偏西气流形成一个持久的东西风辐合带;在“空急流”过程中,塔里木盆地中部出现一支较强的偏北气流,切断了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的西伸,使其主要维持在南疆东部,其东风层厚度也较南疆暴雨中略低。(3)与我国季风区“空急流”不同,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的“空急流”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与南疆暴雨过程中的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一样都具有超地转特性。(4)与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相联系的偏东水汽输送路径是南疆暴雨过程的主要水汽输送通道,而偏西路径则是“空急流”过程的主要水汽输送通道。(5)水汽和动力条件不匹配是造成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出现“空急流”的主要原因。
- 杨霞何清李圆圆许婷婷周雅蔓
- 关键词:暴雨南疆
- 基于CloudSat资料分析北疆强降雪天气的云结构特征被引量:3
- 2019年
- 利用NASA发布的2008—2015年CloudSat卫星的2B-CWC-RO、2B-CLDCLASS、2C-SNOW-PROFILE和地面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对北疆沿天山及其周边区域内21次强降雪天气降雪前和降雪期间卫星过境时云宏微观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将研究区域分为北疆沿天山西部和中部地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降雪前和降雪期间的云类型以层云、积云、高层云和深对流云为主。(2)降雪前冰粒子等效半径均值分布在58.65~67.29μm之间,冰粒子数浓度的均值分布在41.2~76.5 L^(-1)之间,冰水含量的均值在25.4~135.1 mg·m^(-3)之间,雪水含量均值在28.0~88.0 mg·m^(-3)之间,降雪强度均值在0.08~0.36 mm·h^(-1)之间。(3)降雪前冰粒子等效半径、冰粒子数浓度、冰水含量、雪水含量和降雪强度均值分别比降雪期间大2.9%、6.2%、34.4%、36.4%和18.7%,且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北疆沿天山西部地区。
- 王智敏冯婉悦李圆圆储长江徐文霞陈勇航
- 关键词:CLOUDSAT强降雪
- 基于GPM/DPR数据的北疆地区降雪云宏观结构和微物理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利用GPM/DPR双频降水雷达资料、FY-2E卫星资料和地面降水实况,对新疆北部四次成熟期降雪过程的红外亮温、水平分布和垂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雪云团的云顶亮温集中在210~245 K,降雪云主要为层状云,中云对降水率贡献最大,近地面降水率多分布于0.5~2.0 mm·h^(-1),回波顶高主要集中在3.0~4.5 km范围内,回波顶高与近地表降水率强弱变化存在正相关;雷达反射率因子(Z)范围在22~35 dBz,强回波中心高度主要分布在1.25~4.50 km;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_(m))为1.01~1.25 mm和粒子数浓度(dB N_(w))为32~36的配置贡献的降水最多,对应的高度范围为2.19~2.50 km和2.13~2.67 km;近地表由碰撞-聚并过程产生的大粒子较多,近地表附近D_(m)达到了2.33~3.00 mm,Z和D_(m)朝地面几乎恒定或稍有增加,Z和D_(m)数值大小与地表降水量变化呈正相关特征。
- 王智敏王智敏施丽娟殷占福殷占福李圆圆
- 新疆地区不同下垫面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利用太阳光度计CE318资料,对新疆地区3个观测站点(阿克达拉、乌鲁木齐、塔中)所代表的草场、城市和沙漠下垫面的440 nm波长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和440~870 nm之间的Angstrom波长指数(AE)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个站点的AOD年均值塔中站最大、乌鲁木齐站次之、阿克达拉站最小。其中阿克达拉站点的AOD全年变化不大,其月均值均小于0.3;乌鲁木齐站点AOD则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春季的AOD月均值是夏秋季节的2.17倍;塔中站全年的AOD表现为单峰型,大值时段主要集中在3-7月。三个站点的AE年均值阿克达拉站最大、乌鲁木齐站次之、塔中站最小。阿克达拉和乌鲁木齐站点的AOD以人为排放等小粒径气溶胶为主,塔中站的AOD主要为沙尘等大粒径气溶胶。从年际变化来看,乌鲁木齐站AOD总体呈下降趋势,塔中站和阿克达拉站AOD总体呈上升趋势。乌鲁木齐霾天气的AOD日均值分布在0.35~1.21之间,塔中站沙尘天气的AOD日均值范围为0.30~2.05。
- 王智敏热苏力·阿不拉冯婉悦李圆圆黄观陈勇航
- 关键词:气溶胶光学厚度
- 新疆天山夏季气象条件对气溶胶粒径分布的影响被引量:3
- 2020年
- 使用宽范围粒径谱仪对天山白杨沟风景区2019年8月5-25日10 nm^10μm气溶胶数浓度粒径分布进行观测,结合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了天山地区夏季气象条件对气溶胶粒径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天山地区10 nm^10μm气溶胶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平均为3539.2 cm^-3、116.5μm^2·cm^-3和17.6μm^3·cm^-3.不同降水过程对气溶胶数浓度的影响不同.不同降水过程中气溶胶数浓度谱均为单峰型分布,持续时间长的小雨和毛毛雨对气溶胶数浓度谱谱形的影响较小,而降雨量较强的短时降水过程往往会使得气溶胶粒径谱峰值往大粒径段偏移.降雨过程气溶胶表面积浓度谱和体积浓度谱为多峰型分布,表面积浓度主要集中在30~500 nm的细粒子段,体积浓度主要集中在1~10μm的粗粒子段.相对湿度(RH)对核模态气溶胶数浓度和积聚模态气溶胶数浓度的影响较大,对爱根核模态气溶胶数浓度的影响较小.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气溶胶数浓度谱均为单峰型分布.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气溶胶数浓度谱的峰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在<40 nm时更加显著.气溶胶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随风速风向的分布与能见度随风速风向的分布呈现相反的趋势.
- 李圆圆王红磊银燕银燕李斌沈利娟
- 关键词:数浓度粒径分布气溶胶气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