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丹

作品数:8 被引量:67H指数:3
供职机构: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教育
  • 4篇教师
  • 2篇幼儿
  • 2篇幼儿教师
  • 2篇社会
  • 2篇满意度
  • 2篇工作满意度
  • 1篇地方高校
  • 1篇地方高校教师
  • 1篇信息技术
  • 1篇意蕴
  • 1篇异化
  • 1篇因材施教
  • 1篇智能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社会学视域
  • 1篇省域高等教育
  • 1篇施教
  • 1篇视域
  • 1篇人工智能

机构

  • 8篇淮北师范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8篇王丹
  • 1篇李晓岩
  • 1篇吴立保
  • 1篇王丹

传媒

  • 2篇淮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远程教育
  • 1篇电化教育研究
  • 1篇中国现代教育...
  • 1篇宁波教育学院...
  • 1篇高校教育管理
  • 1篇陕西学前师范...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竞合逻辑与实践路径
2025年
实现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先决条件,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对教育强国建设负有主体责任。本研究依托竞合理论,针对省域高等教育分类标准固化、合作联动不足和分类目标建设失衡、合作理念和行动不足等问题,提出竞合视角下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实践路径,通过构建省域高等教育分类多主体竞合生态关系,建立互涉共生的省域高校分类发展主体,形成互补嵌入的结构化竞合和评价机制,分类引领确立互为目标的价值旨归以突破传统分类发展中的路径依赖和组织惯习影响,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贡献力量。
王丹王丹
关键词:省域高等教育竞合理论
幼儿教师工作倦怠与工作满意度关系被引量:7
2017年
为了探讨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倦怠的关系,采用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和教师工作倦怠问卷,对253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主要发现:(1)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水平较高,工作倦怠水平较低;(2)工作满意度:性别、学历差异不显著;已婚显著高于未婚;私立幼儿园的外部满意度显著高于公立;教龄4-6年和10年以上的幼儿教师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教龄1-3年的幼儿教师;工作倦怠:园所性质不显著;男性的工作倦怠总分和疏离维度显著高于女性;未婚的工作倦怠总分和无效感维度显著高于已婚;学历本科、大专的无效感和工作倦怠总分显著高于学历中专或高中;教龄10年以上的无效感显著低于教龄1-3年;(3)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工作满意度对工作倦怠有显著负向预测。
王丹
关键词: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
时空社会学视域下地方高校教师发展困境形成机制与应对策略
2025年
时间和空间是影响地方教师发展的主体性要素,也是地方高校教师成长的前提和基础。研究基于时空社会学理论视角,以地方高校A大学为个案,通过扎根理论探究地方高校教师发展困境,分析困境产生的时空因素。“时间延展”“时间虚空”“时间错序”“时间冲突”四种时间体验使地方高校教师处于等待的焦虑、虚度的挫败、时不我待的时间规制和分身乏术的身体抢夺之中;“物理空间停滞”“社会空间压缩”和“主观空间窄化”使地方高校教师处于“机遇空间剥夺”和“情感空间丧失”的空间困境之中。对此,通过对时空的解构、重构与融合分析,提出解决策略:明晰教师职责的基本边界、对现有教师发展政策进行适度调整并有针对性增强制度供给、提升教师主动调适和社会认同能力。
王丹李晓岩李晓岩
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对工作投入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为了探讨幼儿教师工作投入的现状以及工作满意度对工作投入的影响。采用工作投入问卷和工作满意度问卷,对298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教师工作投入水平较高;工作投入在性别、学历、婚姻、园所性质、教龄等人口学变量上差异显著;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与工作投入呈显著正相关,工作满意度的总体满意度对工作投入及其各个维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王丹
关键词:工作满意度幼儿教师
人工智能教育伦理政策变迁与价值取向——基于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源流分析
2024年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成为迎接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变量,其重要价值在被广泛认可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引起诸如算法歧视、隐私泄露、数据安全等人工智能教育伦理隐忧。当前研究侧重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伦理规范的结果讨论,缺乏对伦理政策制定以及执行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多源流理论和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在人工智能教育伦理政策变迁模式分析及政策执行上存在一定的解释力,文章通过分析其动力机制明晰我国人工智能伦理政策变迁原因。我国人工智能教育伦理政策变迁在驱动因素上呈现从注重教育伦理中的“技术”走向注重教育中的“人”的政策价值取向演进态势,文章将其价值取向转变归纳为人工智能教育伦理与富强、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价值规约,展现出人工智能教育伦理政策发展的中国智慧。
王丹
数智时代教师主体性的异化与超越
2025年
提升教师创新发展水平是数智时代教育的核心问题。文章基于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综合使用理论分析与逻辑推演方法,从科技加速、社会变迁加速和生活步调加速三重维度解构教师主体性异化的生成机理,从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层面深入剖析教师主体性异化生成的底层逻辑,探索教师主体性发展的超越与复归。研究表明:科技加速导致教师主体创造性缺失;社会加速导致教师主体情感缺失;生活步调加速导致教师主体自主性缺失。教师主体性异化的深层根源在于本体层面对超脱肉身体验的狂热探究及内在焦虑、认识层面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及价值层面坚持资本规训。据此提出三条超越路径:一是促进教师在寻求真我中探寻情理共鸣;二是推动教师在不受掌控中回归教育的本质;三是引领教师在开放共鸣中成就自我。
王丹张琪
关键词:教师主体性
技术赋能教育新基建 构建教育新生态被引量:2
2023年
教育新基建有助于促进智能教育模式发展新形态,优化教育服务供给新模式,促进教与学文化新生态构建,促进教育新生态的构建,开启全新的智能教育时代。教育新基建与教育新生态是互为促进的关系,只有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构建更加稳定、协同、健康的教育新生态。
王丹
关键词:教育生态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化
智能时代教育评价的意蕴、作用点与实现路径被引量:52
2021年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综合质量提升与教育供给侧改革进程。智能时代的教育评价需要与时俱进,利用教育大数据与智能技术"精准识材",改变以往评价体系标准单一、手段趋同等弊端。本文聚焦学习为主体的"全人"评价,着眼智能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围绕学习方式的变化、学习结果的多维尺度等对教育评价转型展开阐释,在分析"评价识材"与"因材施教"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识材"—"施教"—"发展"的路径。从学习投入评测、人格特质识别、创新能力评测、表达能力评估等维度剖析了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的作用点。智能技术赋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将教育场景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共同建立"人机协同"的标注与计算方式,关注实际环境中数据模型的通用性与迁移能力,形成有效的评估方法与干预机制,以实现学习者个体价值回归与主体价值增值。
张琪王丹
关键词:智能技术教育评价因材施教建模方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