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丰
- 作品数:6 被引量:68H指数:4
-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多源数据整合的河西走廊山洪灾害风险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基于山洪灾害历史统计数据分析河西走廊山洪灾害风险空间分布特征,旨在为河西走廊山洪灾害防治及预警提供决策依据。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三个层面选取3-11月降水量、6-9月0-24h累计最大降水量、高程标准差、坡度、地貌类型、植被覆盖度、表层0-30cm粘粒含量、表层0-30cm砂粒含量、河网密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GDP和人口密度12个风险因子,运用AHP确定因子权重,基于ArcGIS构建信息量模型,完成河西走廊山洪灾害风险制图,划分4个风险等级,分析河西走廊山洪灾害风险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山洪灾害风险呈现"多点成带连片"空间特征,由东南向西北、走廊东端由祁连山脉东段向中部平原、走廊中部由中部平原地区向南北山区逐渐递减分布;极高、高、中、低风险面积分别为1.16×10~4km^2、5.45×10~4km^2、11.71×10~4km^2、5.18×10~4km^2,分别占河西走廊总面积的4.94%、23.18%、49.83%、22.05%;研究将河西走廊山洪灾害划分为4个风险区和11个风险亚区,按极高风险面积,武威区和凉州亚区最大,按高风险面积,武威区和民勤亚区最大,按中风险面积,酒泉区和玉门敦煌瓜州亚区最大,按低风险面积,酒泉区和肃北阿克塞亚区最大。
- 田丰张军冉有华刘金鹏
- 关键词:山洪空间分布特征河西走廊
- 农户参与农地整治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甘肃省河西走廊区为例被引量:3
- 2017年
- 为深入研究农户参与农地整治项目的空间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河西走廊15个县(市、区)的农地整治项目进行实地调查走访,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测算农户参与的水平,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测评农户参与的空间格局及区域差异,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农户参与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农地整治农户参与水平普遍较低,空间区域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2)河西走廊农户参与水平"热点区域"集中分布在东部石羊河流域和西部疏勒河流域,"盲点区域"则处于中部黑河流域的肃州区、高台县、临泽县,总体呈现出空间地域上"两头高中间低"的"哑铃"结构;(3)空间误差回归分析表明,在考虑了空间地理效应之后,"农户耕地块数""村领导对待整治项目态度""农户对种植农产品市场预期"等因素对农户参与空间差异产生了更为显著的影响。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剖析农地整治中农户参与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内在机理,可为政府和国土部门制定差别化的农户参与激励政策以提升农地整治的绩效及农户有效参与度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
- 刘洋陈英张玉娇田丰
- 关键词:农地整治农户参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计量模型河西走廊
- 河西走廊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及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15
- 2017年
-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和纽带,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区位特殊,地位重要。以甘肃省地质灾害报告数据为基础,结合河西走廊地形地貌、水文、土壤和植被等情况,选取高程标准差、坡度、表层0~100 cm内的粘粒和砂粒含量、5-10月降雨量、河网密度和植被覆盖度等7个环境变量,利用Arc GIS技术建立了泥石流沟发育样点和环境变量空间分布图层,构建了河西走廊泥石流灾害危险性最大熵(Max Ent)分布模型,预测了河西走廊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分布概率P,划分危险性等级,完成了河西走廊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制图,并分析了各环境变量对P的贡献率和响应曲线。结果表明:P为0~0.95;其中,极高度危险区(0.5≤P≤0.95)面积约2.57万km^2,约占河西走廊总面积的9.92%;高度危险区(0.2≤P<0.5)面积约4.11万km^2,约占河西走廊总面积的15.87%;中度危险区(0.09≤P<0.2)约4.90万km^2,约占河西走廊总面积的18.92%;低度危险区(0≤P<0.09)约14.32万km^2,约占河西走廊总面积的55.29%。
- 田丰张军冉有华
- 关键词:泥石流灾害危险性MAXENTARCGIS河西走廊
- 2005—2014年疏勒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被引量:27
- 2018年
- 针对疏勒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的特点,采用"环境-经济-社会(EES)"模型,建立疏勒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熵权物元模型,对疏勒河流域2005—2014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研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研究疏勒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的限制因子。结果表明:2005—2014年疏勒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还存在着恶化风险,2005—2007年风险降低,2007—2008年风险小幅增加,2008—2009年风险降低,2009—2013年风险大幅增加,2013—2014年风险有所降低;发展方向表现为"不安全→安全"的阶梯式上升趋势,其中,2005—2007年土地生态安全状态为"不安全",2008—2009年安全状态为"临界安全",2010—2011年安全状态为"较安全",2012—2014年安全状态为"安全";制约2005—2014年疏勒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的关键因子分别是人均耕地面积、森林覆盖率、人均水资源量、产水模数、第三产业产值与GDP占比和耗水率,其中,森林覆盖率和产水模数影响最大,主成分荷载达0.973和0.968。研究结果以期为疏勒河流域土地生态治理决策和人地关系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柳思张军田丰田丰
- 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熵权法物元模型疏勒河流域
- 河西走廊山洪灾害危险度区划被引量:4
- 2017年
- 探究河西走廊山洪灾害危险性分布特征,可为该地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工程规划提供科学支持,对保障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从河西走廊山洪灾害防治及预警角度出发,根据河西走廊山洪灾害发生的机制,选取高程标准差、坡度、植被覆盖度、降水、河网密度、泥石流沟密度6个影响因子,以Arc GIS和IDRISI为平台,构建河西走廊山洪灾害危险度区划多准则决策支持模型,完成了河西走廊山洪灾害危险度区划图。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山洪灾害危险度与6个危险因子是函数关系。其中,高程标准差、坡度和植被覆盖度与危险度呈多项式分布,降水、河网密度和泥石流沟密度则与危险度成正相关性;河西走廊山洪灾害极高度危险区460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12%;高度危险区1383.76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54%;中度危险区2166.8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1.26%;低度危险区154 787.6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5.01%;极低度危险区33 847.8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07%。
- 田丰冉有华张军陈万奈刘金鹏
- 关键词:河西走廊山洪危险度区划
- 甘肃陇南市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及影响因子评价被引量:21
- 2017年
- 陇南市是中国四大泥石流灾害高发区之一,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时段集中,泥石流灾害频发。选取岩性硬度、高程标准差、坡度、3-11月降水量、6-9月0~24 h累计最大降水量、表层0~30 cm砂粒含量、表层0~30 cm粘粒含量、植被覆盖度和河网密度9个影响因子,基于2009年甘肃省地质灾害调查报告数据构建陇南市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的Max Ent模型,模拟陇南市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分布概率P,完成陇南市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制图,探索影响因子作用机理。结果表明:Max Ent模型能应用于陇南市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中,模拟效果表现良好。确定3-11月降水量、6-9月0~24 h累计最大降水量、河网密度、岩性硬度、坡度和表层0~30 cm粘粒含量6个主导因子,并以此为相关机构工程规划与设计提供支持。
- 田丰张军冉有华刘金鹏柳思
- 关键词:泥石流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