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红
-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石家庄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生活活动能力分级在脑瘫儿童日常社区康复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生活活动能力分级在脑瘫儿童日常社区康复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该院出院后社区康复的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社区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则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采取针对性的康复锻炼,疗程12周。干预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神经心理发育检查以及脑瘫儿童综合能力测试,比较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前其综合能力评分、GMFM、发育商(D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综合能力评分、GMFM评分、DQ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社区康复管理可以全面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智力等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康复效果。
- 李国君闫志强李利红
- 关键词:脑瘫社区康复生活活动能力
- 脑瘫儿童ADL分级社区康复管理对患儿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社区康复管理对患儿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从我院出院后在社区康复的脑瘫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社区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根据ADL分级采取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疗程10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66)及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 QL)评分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GMFM-66评分分别为(50.23±13.31)分、(43.58±11.65)分,较治疗的(30.18±7.82)分、(29.07±8.04)分有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Peds QL评分在生理、情感、社交及总分分别为(35.32±8.24)分、(68.78±16.45)分、(36.31±7.82)分、(48.18±10.38)分,对照组分别为(30.46±7.38)分、(60.37±14.63)分、(31.08±5.90)分、(43.48±9.87)分,均较干预前的(23.17±5.39)分、(57.64±14.17)分、(22.24±5.13)分、(38.27±8.57)分和(22.34±4.98)分、(56.28±12.47)分、(23.29±4.97)分、(37.29±8.96)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儿童ADL分级社区康复管理可以明显提高康复效果,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
- 李国君闫志强李利红
- 关键词:脑性瘫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
- 针刺结合抗痉挛支具对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效果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抗痉挛支具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135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A、B、C组,3组患者均给与常规对症治疗,同时给与A组患者针灸治疗、B组患者抗痉挛支具治疗、C组患者抗痉挛支具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灸疗法;治疗4个疗程,评价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erg平衡量表评估患者平衡能力,同时测定患者的最大步行速度及步行距离;最大步行速度(WMs)和Holden步行能力分级。结果:A、B、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4.36%、54.29%、92.86%,C组的有效率均高于A、B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BI指数、Berg平衡分数、最大步行速度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C组患者各指标改善情况较其他两组患者更明显(P<0.01);C组患者Holden步行能力分级较A、B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抗痉挛支具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
- 闫志强李国君李利红
- 关键词:偏瘫BARTHEL指数BERG平衡量表
- 引导式教育结合运动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康复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分析引导式教育结合运动疗法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康复成效,为脑瘫患儿的优质诊疗照护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2组均接受运动疗法,包括上肢功能运动疗法、摄食行为运动疗法、双耳杯应用运动疗法、膳食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引导式教育,包括认知层面的引导式管理、引导式情感放松性冥想。在干预前与干预后第4周末,2组均接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调查;采用BSID智力发育量表对2组的运动功能发育水平和智力发育指数进行比较;采用DQ智商量表对2组的大动作、语言、精细动作、社会行为、适应能力5项智商值进行比较;对2组摄食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根据其摄食时的行为表现和摄食时间进行效果划分。结果:2组在干预后的ADL评分相较于干预前均有所改善,研究组干预后的ADL评分为(85.7±6.3)分,高于对照组(67.5±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运动功能发育水平及智力发育指数分别为(98.4±7.9)分、(99.1±8.4)分,均高于对照组(87.4±6.6)分、(94.6±7.0)分,同时2组在干预后的运动功能发育水平及智力发育指数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DQ智商得分分别为(96.3±7.9)分、(100.8±9.2)分、(97.6±10.4)分、(101.6±8.4)分、(98.5±7.8)分,均高于对照组(83.2±6.9)分、(86.0±8.5)分、(84.1±9.4)分、(84.3±7.1)分、(83.2±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摄食行为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84.0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结合运动疗法应用于脑瘫患儿,能促进支配患儿躯体功能的日常活动行为重塑,且能促进患儿心智水平发育,利于个体病情康复。随着脑瘫患儿对外部世界内化度的深化,能提高个体的精神�
- 李利红杨丽亚韩凤田宁宁龚贝贝陈素菊
- 关键词:脑性瘫痪引导式教育运动疗法康复日常活动能力
- 引导式教育结合传统运动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
- 李利红白国芳陈素菊田宁宁龚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