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软骨
  • 1篇软骨母细胞瘤
  • 1篇手术
  • 1篇四肢
  • 1篇外科
  • 1篇外科治疗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瘤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母细胞
  • 1篇母细胞瘤
  • 1篇近期疗效
  • 1篇近期疗效观察
  • 1篇活检
  • 1篇骨母细胞
  • 1篇骨母细胞瘤
  • 1篇病理
  • 1篇病理分析
  • 1篇病理类型

机构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2篇张楠
  • 1篇李晓菊
  • 1篇黄桂林
  • 1篇杜娟娟
  • 1篇周海振
  • 1篇陈博
  • 1篇李瑶

传媒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骨盆恶性骨肿瘤患者病理分析及病灶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确诊为骨盆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病理类型以及病灶特点。方法收集136例经病理确诊为骨盆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WHO 2013版骨肿瘤分型标准以及骨盆分区对136例患者的病灶特点以及病理类型进行分类分析总结。结果本组患者浆细胞瘤发病率最高(30.1%),其次为非霍奇金淋巴瘤(21.3%)、软骨肉瘤(16.2%)、骨肉瘤(9.6%);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以及儿童,平均年龄为(24.6±14.9)岁,好发年龄段位为2~28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为2.25∶1);尤文肉瘤也是青少年好发的骨盆恶性骨肿瘤之一,年龄为2~39岁,相比骨肉瘤年龄跨度更大。136例患者中41例患者单区发病,Ⅲ区发病例数最多为20例,发病率最高(48.8%),其次为Ⅰ区、Ⅳ区、Ⅱ区,单区发病中软骨肉瘤病例数为16例,发病率最高(39.0%);53例患者为多区发病,Ⅰ+Ⅱ+Ⅳ区发病例数17例,发病率最高(32.1%),其次为Ⅰ+Ⅳ、Ⅰ+Ⅱ、Ⅱ+Ⅲ、Ⅰ+Ⅱ+Ⅲ+Ⅳ区,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例数为15例,发病率最高(28.3%)。结论根据经手术或穿刺病理活检分析得出骨盆恶性骨肿瘤中浆细胞瘤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软骨肉瘤、骨肉瘤;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病,总体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中骨肉瘤以及尤文肉瘤好发于青少年;骨盆恶性骨肿瘤患者单发病灶中以Ⅲ区相对好发,且软骨肉瘤在单区病灶中发病率最高;多区病灶中Ⅰ+Ⅱ+Ⅳ区相对好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最高。
李晓菊张楠李瑶
关键词:病理类型病灶
四肢软骨母细胞瘤外科治疗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病灶扩大刮除灭活植骨术治疗四肢软骨母细胞瘤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病理诊断为软骨母细胞瘤的57例临床资料。男41例、女16例,发病年龄8~37岁、平均19.2岁。所有患者术前进行X线片、CT和MRI检查,穿刺组织活检57例(其中43例为软骨母细胞瘤、14例排除恶性肿瘤)。根据MRI测量病灶有9例病变累及骺板。所有患者行病灶扩大刮除灭活植骨术,部分患者给予内植物固定。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按照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系统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肢体功能情况。结果本组病例中肿瘤最常见病变部位是股骨近端31.6%,其次为股骨远端15.8%和胫骨近端14.0%。影像学特征病灶硬化缘占93.0%,其次为钙化占59.6%。组织病理学特征病理切片显示粉红的软骨样基质为91.2%,特征性的窗格样钙化占31.6%。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围手术期内未出现感染、植骨排异反应等并发症。57例随访18~78个月,平均42个月。复发3例(5.26%),3例复发患者再次行扩大刮除灭活骨水泥填塞后至末次随往未复发。9例病变累及骺板者有2例出现患肢短缩,病变位于胫骨近端,患肢较对侧短缩12~20 mm (平均16 mm),其余患者术后双下肢大致等长。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未发现肿瘤恶变和远处转移。术后1个月与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2,P<0.05)。术后3个月MST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8,P<0.05)。结论病灶扩大刮除灭活植骨术治疗四肢软骨母细胞瘤,可减轻或避免术后并发症,有效兼顾患肢功能、降低复发率。
周海振同志超杜娟娟张楠陈博黄桂林
关键词:软骨母细胞瘤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