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静
- 作品数:21 被引量:136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土壤农化分析实验课程探讨农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措施被引量:2
- 2018年
- 文章基于土壤农化分析实验课程教学经验总结出农学专业传统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硬件环境、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程设计、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改革农学专业实验教学的措施。
- 申凤敏姜桂英杨素勤张静静
- 关键词:农学专业实验教学
- 膨润土、褐煤及其混合添加对铅、镉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2
- 2020年
- 为研究膨润土与褐煤对铅镉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形态变化的影响,以河南济源某铅冶炼企业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材料,将膨润土(S)、褐煤(P)按1.5%、3.0%、5.0%单独添加和两者混合添加,进行60天的室内培养后,用BC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添加不同含量的膨润土和褐煤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Pb、Cd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添加褐煤能显著降低土壤中Pb、Cd的有效态含量,褐煤添加量5.0%时土壤中铅和镉弱酸提取态含量分别降低了42.60%和25.20%。单一添加膨润土能显著降低土壤中Pb的有效态含量,而对Cd的有效态含量影响不明显。膨润土5.0%和褐煤(1.5%、3.0%、5.0%)混合处理土壤中铅的弱酸提取态含量降幅达44.50%~46.00%,铅的残渣态含量增幅达30.90%~66.80%。褐煤5.0%和膨润土(1.5%、3.0%、5.0%)的混合添加使土壤中镉的弱酸提取态含量降低、降幅达21.70%~26.00%,镉的残渣态含量增幅达81.60%~110.9%。褐煤单一施用对复合污染土壤中Pb、Cd的钝化效果整体优于膨润土,两者配施的修复效果优于其中一种单一施用的效果,且因配施比例而异。
- 化党领朱利楠赵永芹杨秋云张静静杨金康
- 关键词:膨润土褐煤钝化修复铅镉
- 聚乙烯微塑料对钒胁迫下玉米幼苗生理特性及钒积累的影响
- 2025年
- 为深入研究聚乙烯微塑料(PE)在钒(V)胁迫下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通过土培试验选用黄金粮MY73玉米作为试验材料,重点探究了外源PE对V胁迫下玉米幼苗的生长表现、生理生化、V的积累情况以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施加150 mg·kg^(-1)V的胁迫显著降低了玉米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同时抑制了光合作用的效率和生物量的增加.此外,该胁迫条件还导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造成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并导致丙二醛(MDA)的积累增加. V胁迫下,外源PE对土壤pH值无明显影响,但可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降低土壤有效态V含量,使得玉米幼苗茎叶和根系V含量分别降低3.89%~61.78%和7.11%~18.04%,根系V积累量降低25.90%~46.29%;根系和茎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升高了8.21%~18.19%和8.74%~19.20%,MDA含量分别降低了6.76%~35.11%和5.85%~24.30%.与V单一胁迫相比,0.1%的PE处理下玉米根系和茎叶中POD含量分别提高79.31%和41.01%,茎叶中SOD含量升高了6.18%.外源PE可通过提升玉米幼苗在V胁迫条件下的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从而降低玉米植株V含量和积累量.这一过程有助于减轻细胞膜脂质的过氧化程度,从而缓解V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所造成的毒害影响.同时,0.1%的PE处理下其缓解效应最佳.该研究结果可为土壤-植物系统中微塑料和重金属的互作效应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
- 张静静杨东霞贾布南余沛益范丽娜宋佳化党领张雪海柳海涛
- 关键词:玉米幼苗生理特性
- 膨润土、褐煤及其混合添加对土壤镉污染钝化修复效应被引量:12
- 2019年
- 通过探究膨润土与褐煤单一及其复配对土壤中镉赋存形态及其对玉米各部位吸收镉的影响,为土壤镉污染修复的技术选择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盆栽玉米(Zea mays L.)试验,以河南济源某企业周边0~20 cm表层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材料,将膨润土(S)和褐煤(P)按照1.5%、3%、5%的土壤质量比例单独及二者正交混合添加,利用BCR连续提取法,研究不同钝化剂处理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结果表明:膨润土与褐煤不同比例混合施用可使玉米茎叶和根中镉质量分数分别降低22.2%~49.9%、9.7%~40.6%。膨润土与褐煤的单一及混合施用均可增加玉米的株高及地上部干物质量,降低玉米茎叶和根对镉的富集。钝化后土壤中镉的形态含量发生了变化,土壤中弱酸提取态镉会向着较为稳定的形态转化。膨润土单一施用对镉的钝化效果不显著;单独施用褐煤比单独施用膨润土效果好;膨润土和褐煤两者混合施用的钝化效果最好,可使土壤中弱酸提取态镉质量分数减少10.4%~31.1%。对于重金属镉污染的石灰性土壤,褐煤的修复效果整体优于膨润土,但两者结合使用效果更佳。
- 张静静赵永芹许亮化党领杨秋云
- 关键词:镉膨润土褐煤钝化修复
- “地质地貌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 2023年
-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以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地质地貌学”为例,从新农科背景下“地质地貌学”的课程性质等方面分析其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然后阐述其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最后提出“地质地貌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以期为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其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 张静静宋佳化党领杨锦
- 关键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地质地貌学教学实践
- 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实践与思考被引量:3
- 2018年
- 新入职的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未来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的力量,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承担着历史重任。文章中阐述了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提高的策略。本文结合笔者博士毕业进入高校工作近一年的经验,浅谈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些思考。
- 张静静张彪申凤敏
- 关键词:教学实践
- 建设大型仪器平台对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意义被引量:5
- 2020年
- 文章阐述了建设大型仪器平台对地方高校建设“双一流”学科的重要性。高校大型仪器平台的建设与共享对于高校实验室建设一直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文章分析了构建跨学院、跨学科、支持面广、共用性强的高校大型仪器共用平台的必要性,结合各院校的实践经验,探讨了建设大型仪器平台的策略,并进一步阐明了建设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关键作用。
- 马双龙李仪李凯张静静
- 关键词:大型仪器地方高校开放共享
- 生物质炭对镉铅污染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 2025年
- 为研究连续施用改性生物质炭对农田镉铅污染土壤修复及线虫群落的影响,以改性生物质炭为材料,开展连施改性生物质炭2、3、4和5年的定位试验。通过测定小麦籽粒和土壤有效态镉铅含量,探究改性生物质炭持续钝化土壤镉铅的能力,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改性生物质炭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生物质炭能显著降低小麦籽粒和土壤有效态镉铅含量,其中,小麦籽粒镉含量降幅为21%~35%,小麦籽粒铅含量降幅为27%~39%;土壤有效态镉铅含量降幅分别为21%~43%和15%~28%。施用改性生物质炭降低食真菌土壤线虫滑刃属(Aphelenchoides)丰度,而植物寄生性土壤线虫默林属(Merlinius)、针属(Paratylenchus)等占比均增至40%以上。土壤中线虫c-p2类群的比例大幅降低,而c-p3类群占比增加;自由生活线虫成熟指数减少,植物寄生类线虫成熟指数增加,表明不同营养类群、不同生活史的土壤线虫对重金属污染的反应特性不同。整体而言,连施不同年限处理间线虫群落变化不明显。以上表明,小麦籽粒镉含量在连续施用改性生物质炭4年达到最低,小麦籽粒铅含量施用改性生物质炭2年即可低于GB 2762-2017限值0.2 mg·kg^(-1)。施入改性生物质炭可调节线虫群落结构,从而影响土壤环境,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综合利用与修复方面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 马振华时倩茹宁欣杰魏宏杨王璨张静静张彪杨素勤
-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土壤线虫高通量测序
- 不同钝化剂对微碱性土壤镉、镍形态及小麦吸收的影响被引量:42
- 2020年
-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生物炭、褐煤、鸡粪对土壤Cd、Ni形态变化及小麦植株对Cd、Ni富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可提高土壤pH,褐煤降低土壤pH,均未达显著水平,鸡粪可显著降低孕穗期、成熟期土壤pH,分别降低0. 23和0. 20个单位.生物炭、鸡粪和褐煤单一施用对可交换态Ni含量降低不显著,而对可交换态Cd降低效果显著,小麦不同生长期均以褐煤2%处理降幅最大,分别为30. 50%、43. 34%和31. 20%.小麦地上部、地下部重金属Cd、Ni的含量均有所下降,且降幅随钝化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生长期均以褐煤2%处理小麦根部Cd含量降幅最大,分别达38. 35%、58. 00%和50. 20%.孕穗期、成熟期均以褐煤2%处理小麦根部Ni含量降幅最大,分别达41. 33%和51. 35%. 3种钝化剂均可降低微碱性土壤中Cd和Ni的有效性,且对镉的钝化效果优于镍;均可有效降低不同时期小麦植株不同器官中Cd和Ni的含量.对于重金属镉,3种钝化剂同等剂量水平下,小麦器官中镉的降低效果依次为褐煤>生物炭>鸡粪.
- 张静静朱爽阁朱利楠柳海涛杨金康化党领
- 关键词:褐煤镍小麦
- 不同改良剂对微碱性土壤镉形态及小麦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2
- 2020年
- 研究过磷酸钙、石灰和硅钙镁肥单一施用对土壤Cd形态和小麦植株不同器官Cd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微碱性Cd污染土壤安全利用提供理论参考.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改良剂对小麦成熟期土壤Cd形态以及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提取态镉含量的影响,分析小麦不同器官中Cd的含量.结果表明:过磷酸钙显著降低了土壤的pH值,石灰和硅钙镁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的pH值.3种改良剂均可以显著降低土壤DTPA提取态镉含量,其中施用硅钙镁肥(3%)的效果最好,降幅为73.60%.添加硅钙镁肥可显著降低土壤可交换态镉含量,同时增加残渣态镉含量,其中硅钙镁肥(3%)处理效果最佳,土壤可交换态镉含量降幅为63.30%,残渣态镉含量增幅为56.20%.3种改良剂均可显著降低小麦地上部、地下部Cd含量,其中硅钙镁肥处理对小麦地上部及地下部Cd含量降低效果最佳.硅钙镁肥(1.2%)处理对小麦籽粒镉含量降低效果最好,降幅为90.85%.土壤pH值与土壤DTPA提取态Cd含量达到了极负显著水平,土壤DTPA提取态Cd含量与小麦各器官中Cd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施用不同改良剂可不同程度的降低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和小麦植株不同器官中Cd的含量,缓解Cd对植株的胁迫效应.3种改良剂在同等剂量水平下,硅钙镁肥对小麦器官中镉的降低效果最佳.
- 朱利楠化党领杨金康杨秋云任帅帅张静静
- 关键词:土壤过磷酸钙石灰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