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宏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杨树
  • 1篇杨树人工林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带
  • 1篇土壤重金属
  • 1篇人工林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自然保护
  • 1篇自然保护区
  • 1篇污染
  • 1篇污染分析
  • 1篇路域
  • 1篇保护区
  • 1篇长白山自然保...

机构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吉林省长白山...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沈阳市环境监...
  • 1篇吉林省白河林...

作者

  • 4篇丁宏
  • 3篇崔建国
  • 3篇金永焕
  • 2篇朴正吉
  • 1篇李善龙
  • 1篇王铎
  • 1篇赵林森
  • 1篇孙超
  • 1篇周永斌
  • 1篇王景田
  • 1篇赵莹
  • 1篇于文杰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林业科技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浙江林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道路影响域土壤Zn和Pb分布及污染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分别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的阔叶红松林、针叶林和岳桦林等3种森林中不同利用强度的6个路段,垂直于道路设置长50 m、宽10 m采样断面,在距路基4、12、20、28、40和48 m随机采集表层0~20 cm土壤,利用ICP-ES测定土壤样品中Zn和Pb的含量。研究不同森林类型、不同利用强度道路50 m路域范围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随道路利用强度增强,在阔叶红松林和岳桦林带,路域50 m范围土壤Zn和Pb含量增加明显;在针叶林带,路域50 m范围土壤Pb含量增加明显;随道路利用强度增强,Pb在阔叶红松林带路域土壤中积累范围为12~28 m,在针叶林带路域中积累范围为20~40 m,在岳桦林带路域0~50 m范围积累都明显;与阔叶红松林带土壤相比,岳桦林带路域土壤Pb含量变化对道路产生的Pb污染更敏感;利用强度强的岳桦林带路域土壤Zn和Pb的污染分指数最大,分别为1.49和1.52,都为轻度污染。
李善龙金永焕王铎丁宏孙超朴正吉宗占江王景田
关键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带路域土壤重金属
浅析红松人工果材林生长和结实的外部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08年
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全面实施大大限制了红松林的木材采伐量,使林业部门及人员不能再单纯追求木材收获所带来的利益,而趋向于追求木材和种籽的双重效益。充分了解红松果材林生长和结实的影响因素是实现种材兼收的重要前提。本文对红松生长和结实的各种外部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综述,分析了地理位置、立地条件、主要气象因素、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经营管理等各种外部影响因素与红松生长和结实的因果关系,对正确拟定经营方案,实现红松果、材丰产,提高林业部门的经济收入以及满足社会需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丁宏金永焕崔建国于文杰赵莹
关键词:影响因素
道路的生态学影响域范围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08年
道路建设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动植物栖息地破碎等严重的生态学后果,道路生态学随之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20世纪90年代,道路生态学的研究重点转移到道路的生态学影响域等相关领域,包括生态学影响范围、类型及其形态、格局等。大量研究表明,道路对周边动植物等生物因子以及周围环境中土壤、水分和空气成分等生态因子的影响范围各不相同,道路生态学影响域的范围随着道路的利用率以及各生态因子种类及其变化特点而有所不同。在综述国内外学者对道路生态学影响域范围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建议中国应开展道路生态学影响域的综合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道路规划的实践中,推动国内道路生态学研究的发展。
丁宏金永焕崔建国赵林森朴正吉
辽阳地区杨树人工林边缘效应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对辽阳地区不同杨树人工林进行胸径测量,观察林缘到林内方向上胸径的变化趋势,结合人工林密度,计算其边缘深度,分析杨树人工林不同方向上边缘效应的大小、不同面积杨树人工林边缘效应大小以及同一林地不同杨树品种的边缘效应大小,从而为杨树人工林的合理栽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辽宁杨、9年生3930杨和8年生3930杨3个样地中,东部方向上表现出的边缘效应最大,北部次之。②面积最大(50hm2)的3930杨树林边缘效应最显著。③同一林内行状混交的3个杨树品种中,108杨的边缘效应最显著,其次为107杨,最小为3930杨。
丁宏周永斌崔建国
关键词:杨树人工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