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Coma临床病理分析与影像诊断 2022年 目的探讨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特点及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提高对PEComa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2021年12月30日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例肾脏恶性PEComa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结合搜索2000—2021年期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资料,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强化特点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总结其影像表现。结果本例患者肿瘤位于左肾,经腹腔镜病灶根治术切除,术后病灶经病理证实为恶性PEComa,本研究病例在随访期内,未见转移或复发。回顾文献资料,一共239例患者,男54例(22.6%),女185例(77.4%),其中20例明确指出恶性;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腰痛、腰胀,其次是体检无意中发现,较少见的就诊原因为肿瘤破裂出血急诊就诊、血尿、腹部包块、其他地方病变检查无意中发现等。病理特点:组成PEComa的上皮样细胞呈放射状排列分布于血管周围,胞浆透明至嗜酸性,常表达黑素细胞和肌源性标记物,黑色素瘤相关抗原(HMB45)+为特征性表现。影像学特点:内脏或腹膜后肿块边界清楚,平扫低至等密度,轻度/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PEComa是一种少见疾病,根据临床及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张泳欣 肖学红 唐秉航 黎卫 黄红星 袁润强 卢扬柏关键词:PECOMA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输尿管结石梗阻继发术前CT图像特征对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发热性尿路感染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前CT继发影像特征对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患者术后发热性尿路感染(UTI)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因输尿管结石行输尿管镜碎石术(URS)治疗的50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URS术后出现发热性UTI分为非发热组(A组)与发热组(B组),其中A组432例,B组69例,统计比较两组间的临床因素、结石因素及结石梗阻的继发CT特征改变。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URS后发热性UTI的预测因素。结果 501例患者中69例出现发热性UTI。在单因素分析中,体质指数(t=3.745,P<0.001)、糖尿病(χ^(2)=12.969,P<0.001)、慢性肾功能不全(χ^(2)=18.427,P<0.001)、结石位置(χ^(2)=6.491,P=0.039)、结石大小(t=10.624,P<0.001)、肾积水(χ^(2)=5.314,P=0.021)、输尿管积水(χ^(2)=11.108,P=0.001)、肾积水CT值(t=12.401,P<0.001)、肾周脂肪链(χ^(2)=43.874,P<0.001)、输尿管周围脂肪链(χ^(2)=21.270,P<0.001)、组织边缘征(χ^(2)=21.750,P<0.001)、手术时间(t=3.72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性别、高血压、既往存在急性肾盂肾炎、既往存在结石手术病史、结石CT值、结石边侧、结石数量、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糖尿病(Wald值7.917,P=0.005)、慢性肾功能不全(Wald值12.570,P<0.001)、结石大小(Wald值11.570,P=0.001)、肾周脂肪链(Wald值23.477,P<0.001)、组织边缘征(Wald值19.644,P<0.001)、肾积水CT值(Wald值5.450,P=0.02)、手术时间(Wald值8.812,P=0.003)是URS术后发热性UTI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继发征象包括术前CT上的肾周脂肪链、组织边缘征、肾积水CT值、结石大小、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手术时间是URS后发热性UTI的独立预测因素。 卢扬柏 张泳欣 黄红星 黄亚强 曹彬 冷区 袁润强 黎卫关键词: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 尿路感染 内镜下拦截网篮联合钬激光治疗复发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比单独使用钬激光与配合钬激光使用N-Trap网篮在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术后复发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后复发患者共152例,既往曾采用5种不同方法治疗,其中130例有1~3次ES... 黎卫 李志坚 黄红星 石映江 李法江 罗刚 郑轶群 曹彬 卢扬柏一种前列腺穿刺精准定位辅助装置 本发明属于穿刺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列腺穿刺精准定位辅助装置,包括工作底板,所述工作底板上端面的一侧安装有连接柱,所述工作底板上端面的另一侧设置有定位辅助装置,所述连接柱的上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与... 卢扬柏 黄红星直肠介入超声下前列腺改良12+X穿刺活检及系统穿刺活检与前列腺癌术后Gleason评分的一致性 2023年 目的探索直肠介入超声下前列腺改良12+X及系统穿刺活检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Gleason评分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山市人民医院病理确诊前列腺癌并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312例,术前均行直肠介入超声下改良12+X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以术后病理标本Gleason评分为"金标准",比较直肠介入超声下改良12+X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临床显著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比较两种方法单独或者联合检测与术后Gleason评分的一致性。结果312例患者中,改良12+X穿刺活检联合系统穿刺活检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95.51%vs 80.77%vs 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12+X穿刺活检联合系统穿刺活检对于阳性患者的临床显著前列腺癌检出率高于两者单独检测(94.63%vs 77.78%vs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或者联合活检对于漏诊患者的临床显著前列腺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12+X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Gleason评分升级率(25.00%)明显低于前列腺系统穿刺(44.17%),明显高于联合穿刺活检(1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2例患者接受联合穿刺活检后,尿潴留14例(4.49%),血尿30例(9.62%),发热28例(8.97%),大便带血18例(5.77%),对症处理后基本于穿刺后3 d内好转。结论直肠介入超声下前列腺改良12+X穿刺活检联合系统穿刺活检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且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Gleason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许宇光 卢扬柏 杨颖初 周广新 杨坤 郑智文 姚亚辉 刘晓真关键词:GLEASON评分 基于影像学和血清学特征构建列线图模型对PSA 4~10 ng/mL患者穿刺阳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影像学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其相关参数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PSA 4~10 ng/mL患者穿刺阳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191例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和/或云浮市中医院行血清学PSA及相关指标检测并接受经直肠超声穿刺前列腺首次活检的患者的临床血清学和影像学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列腺癌相关独立风险因素,构建PSA 4~10 ng/mL患者的列线图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游离PSA、前列腺体积、移行带体积、PSA密度及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1)为前列腺癌的独立风险因素。基于这些显著变量构建的融合模型表现最佳,AUC为0.750(95%CI:0.678~0.821),敏感性为72.7%,特异性为77.2%,准确性为74.9%。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的前列腺癌概率与病理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进一步证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构建的列线图及预测模型在术前能较好地预测PSA 4~10 ng/mL患者前列腺癌的风险,为临床医师提供直观的预估工具,有助于根据前列腺癌发生的风险调整治疗计划,从而优化患者的生存结果。 梁建嫦 吴锦锋 张泳欣 沈俊鑫 陈振杰 谭健 钟睿 赵卫 卢扬柏 袁润强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血清学 一种磁共振检查的隔音降噪组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共振检查的隔音降噪组件,涉及磁共振检查技术领域,包括可拆卸设置于移动台面上的隔音罩,所述隔音罩内部设置有腔体,所述隔音罩远离患者一端通过封闭板封闭,所述隔音罩靠患者一端的内壁设置有与腔体相连通的气囊,所... 张泳欣 卢扬柏 肖学红基于影像学和血清学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较好预测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微血管浸润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术前基于影像学和血清学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肝癌微血管浸润(MV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于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切除或肝移植的548例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最终纳入315例肝癌MVI患者,年龄53.2±11.5岁,肿瘤最大直径3.7~7.0 cm。收集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分析,采取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查出能预测MVI的独立风险因素,构建预测HCC中MVI的列线图模型,利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MVI(+)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3月(95%CI:8.1~17.9),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0.6%、38.5%和30.9%(P<0.05);MVI(-)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7月(95%CI:32.7~61.3),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7.9%、62.3%和38.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更大的肿瘤体积、突破肝外生长、缺乏或不完整假包膜、存在动脉期瘤周强化以及术前过高的球蛋白值是MV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最终模型效能曲线下面积为0.895,95%CI为0.859-0.930,准确性为85.1%,敏感度为85.9%,特异性为84.1%。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病理结果MVI(+)/MVI(-)概率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构建的列线图及预测模型能较好地术前预测MVI(+)的概率,可以根据MVI发生的风险调整HCC的治疗计划,以优化生存结果。 张泳欣 张水兴 肖学红 黄晓星 杨昂 唐秉航 卢扬柏关键词:肝细胞癌 列线图 单孔经皮肾镜和腹腔镜处理肾囊肿的术式对比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单孔经皮肾镜肾囊肿去顶术和传统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肾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患者行经皮单孔单通道肾镜肾囊肿去顶术,39例行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肿大小和位置基本相近(P>0.05)。比较两组的治疗相关指标,包括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止痛药使用次数。另统计两组的不良反应和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共53例完成手术。单孔组的住院天数比腹腔镜组更少,但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1.4)d vs(5.9±2.0)d,P=0.056]。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80.5(36.0)min vs 63.0(37.0)min]、出血量[7.5(8.0)ml vs 10.0(0.0)ml]、术后引流量[0.0(50.0)ml vs 0.0(30.0)ml]和止痛药使用次数[2.0(2.0)次vs 1.0(4.0)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腹腔镜组[(2.4±0.5)d vs(3.1±0.8)d,P=0.002]。单孔组无明显不良反应,腹腔镜组出现2例。单孔组和腹腔镜组分别有12例和17例随访,此29例影像学随访均提示囊肿完全消失或体积减少大于50%,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单孔经皮肾镜下处理肾囊肿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的效果相近,安全可行。单孔肾镜处理肾囊肿在术后住院时间上具有一定优势。 曹彬 王强 卢扬柏 黄红星 黄亚强 龙永富 钟睿 李灿永 罗刚关键词:经皮肾镜 腹腔镜 肾囊肿 Zinner综合征的诊治经验:基于1999—2020年中国25例病例的最新汇总分析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精囊囊肿合并同侧肾发育不良或缺如这种罕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高对Zinner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20年5月发表于国内期刊的精囊囊肿合并同侧肾发育不全23例及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诊断的2例患者的诊断年龄、患侧(R/L)、症状、诊断性检查、治疗和预后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平均诊断年龄为35.65岁,72.0%的患者发病时的年龄在11~40岁之间,13例(52.0%)患者的精囊囊肿和肾发育不全位于左侧,12例(48.0%)位于右侧,R︰L≈1︰1。最常见的症状为:尿急(27.3%,6/22)、会阴痛(27.3%,6/22)、尿频(22.8%,5/22)和排尿困难(18.2%,4/22)。最常见的检查是经直肠指检(DRE,88.0%,22/25)、经腹部B超检查(84.0%,21/25)、CT(64.0%,16/25)及MRI(60.0%,15/25)。手术切除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共18例(72.0%),其中开腹手术7例,腹腔镜手术10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成功率100.0%,经尿道囊肿去顶术1例,囊肿抽液及引流术4例(17.4%),复发率100.0%。结论精索囊肿合并同侧肾发育不全是一种罕见泌尿系统异常,发病常见于11~40岁,最常见的症状为尿急、会阴痛、尿频和排尿困难。常见的诊断性检查包括腹部B超检查、经直肠指检、CT及MRI检查,手术精囊切除和经尿道手术囊肿去顶术效果良好,囊肿抽液及引流术复发率高,适用于囊肿疾病活检诊断。 卢扬柏 张泳欣 黎卫 冷区 黄亚强 王强 袁润强 黄红星关键词:症状 诊断性检查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