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土荣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岩心
  • 1篇单井
  • 1篇低渗
  • 1篇低渗储层
  • 1篇第四纪
  • 1篇选层
  • 1篇岩屑
  • 1篇岩性
  • 1篇油气
  • 1篇油气田
  • 1篇有孔虫
  • 1篇盆地
  • 1篇剖面
  • 1篇气田
  • 1篇珠江三角
  • 1篇珠江三角洲
  • 1篇莺歌海
  • 1篇莺歌海盆地
  • 1篇晚第四纪
  • 1篇物性

机构

  • 4篇中海油能源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青岛石大华通...

作者

  • 4篇吴土荣
  • 2篇陈金定
  • 2篇崔书姮
  • 1篇黄合庭
  • 1篇陈木宏
  • 1篇曲日涛
  • 1篇张铜耀
  • 1篇刘春莲
  • 1篇董艺辛
  • 1篇黄智进
  • 1篇王任
  • 1篇赵飞
  • 1篇张耀元
  • 1篇钟鸿鹏
  • 1篇张群

传媒

  • 1篇石化技术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测井技术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珠江三角洲中部大鳌平原晚第四纪古生物记录及环境演化被引量:13
2012年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主要的三角洲之一,人口密集,在未来极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因此该地区的海平面变化研究尤为重要。有孔虫、介形类等微体动物是半咸水中最重要的生物类群,对海平面变化非常敏感,虽然已有许多涉及研究区微体化石的研究,但该地区微体化石定量分析还未开展,详细的古环境演化过程亦有待阐明。本文利用取自珠江三角洲中部大鳌子平原的5个钻孔的岩芯进行分析,对其中PRD05和PRD04钻孔进行详细的微体动物群定量分析和宏体动物群分析,结合各钻孔沉积学及磁化率特征及其他3个钻孔测年样品的微体、宏体动物群分析,讨论了珠江三角洲中部的环境演化过程。微体动物根据已有水深分布资料,划为两种类型分别代表近岸和远岸两种类型,借以讨论海平面变化。结果显示,珠江三角洲中部晚第四纪的古环境由钻孔中从下到上7个层位的划分体现为3个沉积阶段:1)低地沉积阶段(14340cal.aB.P.前),包括基岩及其风化层(层位A),末次冰期前和期间的河流沉积环境(层位B);2)全新世海侵阶段(14340~2860cal.aB.P.),包括障壁后沉积(层位C,14340~6480cal.aB.P.)和河口湾沉积(层位D,6480~2860cal.aB.P.);3)高地沉积阶段(2860cal.aB.P.至今),包括砂坝环境(层位E,2860~230cal.aB.P.)和三角洲平原沉积(层位F,230cal.aB.P.至今)。其中全新世海侵阶段的河口湾沉积,主要由微体动物群特征反映了更高分辨率的环境演化,包括全新世伊始的快速海侵(D1亚层);海侵速率降低(D2亚层);海平面显著上升(D3亚层);海平面范围最大(D4亚层),海平面最高(约5700cal.aB.P.);海平面快速降低(D5亚层);小规模海平面波动(D6亚层)。
董艺辛刘春莲陈木宏曲日涛吴土荣赵飞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有孔虫介形类
一种海上单井岩屑标准剖面的建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单井岩屑标准剖面的建立方法,方法包括(ⅰ)标准井选取;(ⅱ)间隔取样、岩屑样品挑选;(ⅲ)清洗岩屑样品;(ⅳ)岩屑样品入盒;(ⅴ)拍摄岩屑样品;(ⅵ)观察描述岩屑样品;(ⅶ)制备岩石铸体薄片;(ⅷ)观...
闫琢玉张东峰廖高龙陈沛张铜耀吴土荣陈鸣彭志春安东岭陈金定黄向胜崔书姮黄合庭张耀元杨锐郑磊王任黄智进钟鸿鹏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高温高压储层物性特征评价研究
2024年
通过采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及图像分析等技术系统地认识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低渗储层成因机制。结果表明:黄流组一段储层物性受控于沉积微相,临滨砂坝物性最好,平均为17.1%,泥质含量较低;临滨滩砂物性次之,分布相对集中,平均值为12.6%,滨外砂坝最差,平均值为13.1%。该项研究成果对高温高压储层物性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郑磊张东峰闫琢玉李冬林吴土荣崔书姮
关键词:成岩作用低渗储层高温高压
基于恒定梯度编码一维选层T_(2)谱的胶结砂岩层析成像方法
2024年
核磁共振成像是探究岩心尺度非均质性的先进技术,受岩石复杂性和编码技术影响,现有方法效果不佳。基于梯度场的二维/三维核磁共振技术成像容易但信噪比低,无梯度场的传统选层T_(2)谱(频率编码/相位编码)方法效率低。该研究提出恒定梯度编码一维选层T_(2)谱层析成像方法,做到了成像数据体量小、信噪比高且信号更完整。层析T_(2)谱图像及其热度分布,能够有效表征毛细管压力和成岩作用对流体非均匀分布的影响。饱和油状态时,T_(2)谱层间差异性反映成岩作用影响。高饱和油阶段,轴向热度图反映了低毛细管压力游离油的脱出规律。完全驱替后毛细管压力进入稳定状态,轴向热度图反映了微孔中吸附油赋存状态的差异。该技术在胶结砂岩气驱油实验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对解析强非均质岩石渗流规律有重要作用。
吴土荣陈金定张群赵希春郭敏灵程芳桂
关键词:毛细管压力非均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