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春光

作品数:1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物
  • 1篇动物试验
  • 1篇药物缓释
  • 1篇药物缓释载体
  • 1篇药物控制
  • 1篇丝素
  • 1篇丝素蛋白
  • 1篇小鼠
  • 1篇小鼠溃疡性结...
  • 1篇结肠
  • 1篇结肠炎
  • 1篇溃疡
  • 1篇溃疡性
  • 1篇溃疡性结肠炎
  • 1篇缓释载体

机构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篇牛艳山
  • 1篇缪云根
  • 1篇周芳
  • 1篇谢世筠
  • 1篇王梅仙
  • 1篇孙春光

传媒

  • 1篇蚕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纳米丝素颗粒药物缓释剂的研制及在治疗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药物控制释放作用被引量:7
2011年
利用天然丝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制备纳米丝素颗粒作为药物缓释载体。通过磷酸盐缓冲液及乙醇综合处理1 mg/mL丝素蛋白溶液得到颗粒直径比较均匀的纳米级丝素颗粒。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丝素蛋白在pH 8.0的磷酸盐缓冲液作用下其链状胶束结构发生聚集而将药物包裹,自组装形成规则的直径为200~600 nm的球形颗粒,完成与药物的结合,即药物的搭载。在pH 8.0的缓冲液中,单纯柳氮磺吡啶(SASP)药物粉末在1 h左右即将药量的90%释放出来,而加入纳米丝素蛋白的丝素载体药物2 h释放出约60%的药物量,使达到最高药物浓度的时间比单纯药物粉末延长,从而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有利于机体对药物的有效吸收利用。将丝素载体药物用于治疗人工诱导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结果丝素载体药物治疗组小鼠6~12 h血液药物浓度和结肠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降低幅度要低于单纯SASP药物治疗组小鼠,证实了纳米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载药、释药功能。
孙春光谢世筠张芃王梅仙周芳牛艳山缪云根
关键词:丝素蛋白药物缓释载体动物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