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帅华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淀粉
  • 1篇牛血清白蛋白
  • 1篇中试生产
  • 1篇微孔淀粉
  • 1篇维生素
  • 1篇维生素C
  • 1篇吸水
  • 1篇吸水率
  • 1篇吸油
  • 1篇吸油率
  • 1篇黄原胶
  • 1篇BSA
  • 1篇茶碱

机构

  • 2篇渭南职业技术...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作者

  • 2篇侯晓苹
  • 2篇边六交
  • 2篇李帅华
  • 1篇赵娟
  • 1篇侯晓莉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工业...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维生素C、茶碱和BSA在微孔淀粉上的吸附/释放动力学考察被引量:6
2015年
以市售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制备了平均孔径为1.2?m的微孔淀粉;制品中添加0.015%黄原胶得到加胶微孔淀粉。比较了维生素C、茶碱和牛血清白蛋白在3种淀粉上的吸附/释放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3种淀粉对3种药物的吸附均为物理吸附,氢键是主要的作用力;且吸附行为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的效果最好。对于微孔淀粉载药微粒,模拟胃液中的释药行为均是一级和Peppas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在模拟肠液中则均是Higuchi和Peppas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且3种药物的释放都受扩散和溶蚀的共同作用影响。加胶微孔淀粉的吸附能力和缓释性能较微孔淀粉更优良。
侯晓苹赵娟侯晓莉李帅华边六交
关键词:微孔淀粉黄原胶维生素C茶碱牛血清白蛋白
马铃薯微孔淀粉的中试生产制备工艺优化
2017年
在实验室制备马铃薯微孔淀粉的工艺基础上,逐级放大原料量进行马铃薯微孔淀粉的中试生产制备工艺探索,考察了各生产因素对中试制备产品吸水率的影响,确定了预糊化-混合酶解法的中试制备工艺流程。对中试制备产品进行质量控制指标监测,结果为:平均得率63.61%,显示工艺损耗合理;平均吸水率138.53%、平均吸油率56.06%,分别为原淀粉(45.42%和21.46%)的3.0和2.6倍,说明中试产品的吸附性能增幅稳定。用扫描电镜进行形貌观察的结果显示,中试产品表面有均匀的孔洞分布。以上结果表明此制备工艺具有工业实用性,可为马铃薯微孔淀粉的规模化工业生产提供借鉴。
侯晓苹李丽李蕊萍李帅华边六交
关键词:中试生产吸水率吸油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