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
- 作品数:54 被引量:490H指数:15
- 供职机构: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政府补助、数字化转型与企业新质生产力被引量:7
- 2024年
- 探讨政府补助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有助于理解政府干预政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文章从企业数字化转型渠道出发,构建政府补助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11—2022年相关数据,考察政府补助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补助有助于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且上述结论通过了多种方式的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对非国有企业、相对年长的上市公司和制造业企业的新质生产力具有更大的推动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将通过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 孙献贞李言
- 关键词:政府补助
- 智能化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在分析智能化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以中国工业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对理论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采用熵值法测度评价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进行收敛检验。本文发现在样本期间内,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增长趋势,不同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且行业间的差异正不断缩小。实证分析智能化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发现智能化能显著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发现工业智能化能够通过提高生产率,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 孙献贞李言
- 关键词:智能化生产率
- 数字经济发展与地区绿色创新:负担还是赋能?被引量:28
- 2023年
-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的新型经济形态,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可能对地区绿色创新发展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在采用全国工商企业注册数据量化分析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绿色创新先抑制后促进,整体呈现U型影响特征。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会给地区绿色创新造成一定负担;当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赋能效应”才有所显现,开始有利于地区绿色创新发展。考虑变量衡量误差、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等问题后,研究结论依旧稳健。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主要经由地区融资约束和政府环保重视度这两个渠道对绿色创新产生U型影响。研究结论可为中国更好地利用数字经济发展契机推动地区经济绿色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进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王海沈盈盈李言
- 关键词:数字经济融资约束
- 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劳动力配置效率
- 2024年
- 随着中国人口结构转型,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成为进一步释放人口红利的途径。从创新创业活动渠道切入,构建劳动力市场分割影响劳动力配置效率的作用机制。基于2005—2019年中国城市层面数据,利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劳动力配置效率的影响效应和机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增加将会抑制劳动力配置效率,且上述影响具有稳健性。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财政支出规模较小和经济规模较大地区,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增加对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大,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增加对南方地区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且影响幅度更大,2011年之后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增加对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抑制作用有所减弱。机制分析发现,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增加将会通过抑制创新创业活动渠道进而抑制劳动力配置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增加不仅会抑制劳动力配置效率,还会抑制劳动生产率。
- 李言段兆轩
-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分割
-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变迁:1978—2016被引量:17
- 2019年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经历了由非均衡发展向协调发展的转变。本文从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两个层面出发,结合协调发展的视角,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的变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改革开放到二十世纪末,以非均衡发展为导向,东部地区经济增速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且区域经济增长协调度逐渐提高;三大地区第三产业占比不断上升,区域经济结构稳步升级,但区域经济结构协调度先升后降。(2)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协调发展为导向,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逐渐超越东部地区,且区域经济增长协调度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三大地区第三产业占比先降后升,且区域经济结构协调度也是先降后升。(3)区域经济增长协调度与区域经济结构协调度之间存在负面的互动效应,区域间产业结构差异化发展将有助于提高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步性。
- 李言毛丰付
- 关键词:区域经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协调度PVAR模型
- 住房抵押贷款与银行业风险分析——来自中国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被引量:4
- 2019年
- 降低杠杆率是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根据美国的经验,在不同经济部门之间进行杠杆转移是降低杠杆率的有效策略。结合中国各部门的杠杆率情况,通过增加住房抵押贷款规模提高住户部门的杠杆率,成为实施杠杆转移策略的可操作选项,但增加住房抵押贷款规模将会影响商业银行风险,进而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增加住房抵押贷款规模会通过信贷和抵押品价值效应两个渠道发挥降低商业银行风险的作用,但该作用会受到住房抵押贷款规模和房价变动的影响。利用2000-2015年65家商业银行相关数据,采用Z值测度商业银行风险,检验了住房抵押贷款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商业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规模较大时,增加住房抵押贷款规模对商业银行风险的降低作用显著;当房价上涨且变动幅度较小时,增加住房抵押贷款规模对商业银行风险的降低作用显著。
- 高波李言李萌
- 关键词:住房抵押贷款银行业风险房价
- 组合式房产税改革的宏观经济效应——兼顾居民用房与商业用房的DSGE框架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房产税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框架,兼顾居民用房与商业用房,模拟分析房产税改革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提高居民用房房产税税率对总消费、投资、房价和总产出等变量的均衡值和波动均以负面影响为主,但会降低社会福利损失;(2)降低商业用房房产税税率对总消费、投资、房价和总产出等变量的均衡值和波动均以正面影响为主,但会提高社会福利损失;(3)提高居民用房房产税税率与降低商业用房房产税税率同时实施时,不仅能够对冲居民用房房产税改革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能够有效对冲改革对投资和总产出的负面影响,还会降低社会福利损失。因此,中国下一步试点改革应当重点关注组合式改革方案。
- 李言
- 关键词:房产税改革商业用房宏观经济效应DSGE模型
- 中国省际横向财政失衡的测度与分析
- 2022年
- 文章借鉴市场分割指数测度思想构建横向财政失衡指标,并分析了横向财政失衡的区域差异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横向财政失衡程度有所减轻,且横向财政支出失衡程度明显小于横向财政收入失衡程度;Dagum指数分解结果显示,区域层面的横向财政失衡总体差异都主要是由于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所致,且横向财政收入失衡地区差异有所扩大,横向财政支出失衡地区差异有所缩小;PVAR模型的动态分析结果显示,地方政府横向财政收入失衡构成了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而经济增长则会显著降低地方政府横向财政支出方面的差异。
- 李言肖雨婷
- 关键词:经济增长PVAR模型
- 经济增长目标与劳动力价格扭曲被引量:3
- 2022年
- 文章基于中国城市层面数据,利用生产函数法测算劳动力价格扭曲,探讨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劳动力价格扭曲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通过劳资谈判力量渠道作用于劳动力价格扭曲;实证分析表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提高将加剧劳动力价格扭曲,且在分地区层面,东部地区的影响幅度最大,在分城市规模层面,大城市的影响幅度最大;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会通过加剧劳资谈判力量失衡对劳动力价格扭曲产生负向影响;分位数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力价格扭曲越大,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劳动力价格扭曲的影响幅度越大。
- 李言张帆
- 关键词:经济增长目标政府工作报告
- 货币政策应该对房价波动做出反应吗——基于中国房地产市场衰退情境的模拟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2014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明显的衰退和复苏的调整过程,在衰退阶段,房地产市场总需求和总供给出现了结构失衡的局面,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如何减轻房地产市场调整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关键。本文从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视角出发,模拟分析在货币政策反应函数考虑和不考虑房价波动的情形下,房地产市场进入衰退阶段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货币政策反应函数考虑房价波动时,能够有效减轻房地产市场进入衰退阶段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2)当货币政策反应函数考虑房价波动时,能够显著减轻房地产市场进入衰退阶段时房价的波动程度,进而实现更小的社会福利损失。
- 李言毛丰付
- 关键词:房价波动DSGE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