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威
-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柴东三湖地区天然气成因及成藏特征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柴达木盆地生物气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1 800 m埋深以上的第四系地层,是一种持续生烃、动态平衡的成藏模式。根据近期天然气样品和烃源岩样品的分析测试结果,发现三湖地区不仅在浅层第四系发育生物气藏,而且在新近系狮子沟组发现了生物气甚至热成因气存在的证据。从生物气形成机理的角度出发,拓展了柴达木盆地生物气分布的深度下限,在中深层发现热成因气也扩展了三湖地区天然气资源的勘探领域。在分析天然气成因和运聚成藏的基础上,指出三湖地区发育两套含气系统,第四系中下部和新近系上部仍可作为三湖地区天然气勘探的接替领域。
- 沙威翟志伟杨红梅马进业赵健朱军
- 关键词:生物气产甲烷菌产气率运聚
- 柴北缘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勘探方向被引量:13
- 2019年
- 柴北缘深层天然气勘探程度低,资源潜力大,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尚不明确,制约了天然气勘探进程。基于地震、地质、地化及钻井等资料的研究,从烃源岩、储层、构造及输导体系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柴北缘深层天然气藏的成藏条件,结合已有勘探成果和地质条件,指出了深层天然气有利勘探方向。结果表明,深层侏罗系分布广,阿尔金山前西段存在侏罗系生烃凹陷,深层高-过成熟度烃源岩生气潜力大;基岩风化壳和次生孔隙发育的碎屑岩可作为深层有效储层,基岩储层物性不受深度控制,深层发育碎屑岩优质储层;广泛分布的以断裂为主的输导体系有利于超深层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纵向和横向运移;多期构造活动使得柴北缘深层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烃源岩持续生烃有利于这些深层圈闭早期、多期成藏。在以上研究成果基础上,指出深大断裂发育的生烃凹陷周围圈闭是深层天然气聚集有利区,盆缘古隆起以及晚期构造带上大型背斜圈闭层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其中阿尔金山前深层是最现实的勘探领域。
- 田继先李剑曾旭孔骅王鹏沙威王牧石正灏宋德康
- 关键词:成藏条件输导体系深层气藏柴达木盆地北缘
- 柴达木盆地侏罗系煤岩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
- 2025年
- 柴达木盆地侏罗系煤岩气勘探处于起步阶段,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基于露头、钻井、地震及实验分析等资料,对侏罗系煤岩分布、品质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生气能力、储层条件、储-盖组合及含气性4个方面对成藏条件进行了评价,明确了其成藏模式及资源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柴达木盆地侏罗系煤岩主要分布于中—下侏罗统湖西山组、小煤沟组和大煤沟组,厚度大,分布面积广,从山前地表到盆地腹地埋深近10000 m均有分布,生气能力强,为煤岩气的生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煤岩以半亮煤—亮煤为主,镜质组含量高,平均体积分数为65.5%,具有高挥发分、特低水分特征,煤岩品质好。(2)研究区侏罗系煤层岩性以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岩为主,煤岩厚度为1.0~80.0 m,TOC平均为57.60%,生烃潜量(S1+S2)平均为79.9 mg/g,氢指数最高达165 mg/g,盆地腹地埋深在4500 m以上,Ro普遍大于1.5%,最高可达3.5%或以上,整体生气能力强;发育气孔、微裂隙、残留组织孔和矿物晶间孔等4种孔隙类型,中、宏孔占比高,具有高含游离气的储集条件;湖沼沉积环境下形成了煤泥和煤砂2种储-盖组合。(3)研究区侏罗系煤层发育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2类成藏模式,初步估算煤岩气资源量达2.32×1012m^(3),勘探潜力大,鱼卡—九龙山地区中侏罗统和牛东—冷湖地区下侏罗统是深层煤岩气有利勘探方向。
- 田继先石正灏李剑李剑沙威杨磊鱼雪蒲永霞
- 关键词:游离气侏罗系柴达木盆地
- 玛湖凹陷西南地区二叠系油气藏相态类型及凝析油气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
- 2024年
- 利用PVT相态模拟软件恢复了玛湖凹陷西南地区二叠系油气藏原始储层流体组分,综合经验统计法与相图判别法对已发现油气藏的相态类型进行了判识,通过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明确了不同相态类型油气的来源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①玛湖凹陷西南地区二叠系油气藏主要分布在风城组和上乌尔禾组,油气藏的相态类型多样,以黑油油藏为主,挥发性油藏和凝析气藏(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和近临界态凝析气藏)次之,凝析气藏主要发育在风城组,储层流体组分以甲烷为主,C7+烃类含量较少。②研究区二叠系不同相态原油的母质类型为偏腐泥型,均为风城组烃源岩成熟阶段的产物,凝析油的成熟度略高于其他相态类型原油,比其他相态类型原油物性更好,具有低黏度、低凝固点和低含蜡量的特点。③研究区二叠系天然气的组分以烃类气为主,其中甲烷的平均摩尔分数为86.21%,非烃类气含量低,成熟度差异较大,R_(o)为0.52%~2.39%;主要为风城组腐泥型烃源岩的产物;上乌尔禾组油气藏中天然气成熟度更高,平均R_(o)值为1.99%,风城组油气藏和凝析气藏中的天然气成熟度较低,平均R_(o)值分别为0.71%和0.85%。④受风城组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和储层物性影响,研究区二叠系发育2套含油气系统,分别为风城组的源内自生自储型油气藏和上乌尔禾组的源外下生上储型油气藏。
- 王义凤田继先田继先乔桐李剑张景坤沙威刘成林
- 关键词:流体相态油源对比二叠系
- 库车前陆盆地东西部油气成藏过程差异性分析——以吐北1和迪那2构造为例被引量:3
- 2019年
- 库车前陆盆地油气演化历史复杂,呈现多期生烃、多期运聚、破坏和调整并举、区带成藏具明显差异性等特点.由于分区对比研究较少,制约了对区带差异性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因此,对库车前陆盆地东部和西部典型含油气构造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定量荧光、流体包裹体和油气运聚数值模拟等技术,系统地对比了库车前陆盆地东西部油气成藏过程差异性.①盆地西部聚集的轻质油组分以三环芳烃和四环芳烃为主,东部以四环芳烃为主,且部分储层段含有早期残余重质组分.②成藏过程具有"早油晚气,晚期规模成藏"特点,西部早期原油充注时间为15Ma左右,东部约为10Ma,西部烃源岩热演化明显高于东部.晚期西部成藏时间为3Ma左右,东部约为2.5Ma,强烈隆升的圈闭捕获了大规模的天然气和轻质油,成藏具有快速高效特点.③西部由于早期丧失了盖层的完整性导致原油散失,主要聚集晚期的天然气和少量轻质原油,东部继承性圈闭很好地聚集了2期油气充注.晚期,东部由于地层的翘倾导致油气向盐体上倾方向或浅部地层调整,形成次生油气藏或逸散.
- 吴海严少怀赵孟军卓勤功王龙白东来张月沙威
- 关键词:库车前陆盆地包裹体盆地模拟油气运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