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楠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管线钢
  • 2篇合金
  • 1篇液相
  • 1篇应变速率
  • 1篇原位合成
  • 1篇塑性
  • 1篇塑性变形
  • 1篇铁素
  • 1篇铁素体
  • 1篇热影响区
  • 1篇组织形貌
  • 1篇微弧氧化
  • 1篇微结构
  • 1篇纳米
  • 1篇接头
  • 1篇晶粒
  • 1篇晶粒长大
  • 1篇晶粒尺寸
  • 1篇焊缝
  • 1篇焊缝区

机构

  • 6篇长安大学
  • 2篇西北有色金属...
  • 2篇中国石油
  • 1篇山东交通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宝鸡...

作者

  • 6篇王楠
  • 4篇陈永楠
  • 1篇赵永庆
  • 1篇郝建民
  • 1篇陈宏
  • 1篇丁业立
  • 1篇冯菁
  • 1篇王慧
  • 1篇李娜

传媒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金属学报
  • 1篇中国陶瓷
  • 1篇焊管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应变速率对X80管线钢铁素体/贝氏体应变分配行为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利用代表性体积元(RVE)模型以及EBSD技术,研究了变形量为5%时X80管线钢中铁素体和贝氏体在不同应变速率(10-4~10-1 s-1)下的应变分配行为和微结构演变机制。结果表明,应变速率较低时,铁素体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几何必需位错(GNDs)向低角度晶界(LAGBs)演变以及LAGBs向高角度晶界(HAGBs)的转变,使得应变畸变能得以释放,应变局域化程度较弱。随着应变速率增加,应变响应时间减少,使得LAGBs向HAGBs的转变过程受阻,导致铁素体内部积累了高密度的GNDs和LAGBs,从而加剧了应变局域化。同时,高应变速率时,铁素体和贝氏体间的应变分配系数降低,容易在其界面附近产生应变梯度,由此形成的GNDs堆积及界面背应力,使得铁素体和贝氏体分别呈现压应力和拉应力状态,极大地限制了两相间的应变协调性,增大了界面间应力集中,从而导致应变硬化能力降低。
王楠陈永楠赵秦阳武刚张震罗金恒
关键词:X80应变速率
X70管线钢焊接接头在拉伸过程中的力学响应及性能关系被引量:1
2020年
以X70螺旋埋弧焊管焊接接头为研究对象,采用XTDIC系统测量拉伸过程中母材、焊缝和热影响区的实时应变响应情况,并通过粘贴应变片的电测法获得各区域应变分布曲线,以此为基础研究焊接接头各区域协同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在拉应力的作用下,应变主要集中在焊缝区域,应变量远远大于其他区域,焊缝区域彼此咬合、交错分布的晶粒可有效增加晶界与内部位错的流动阻力,具有较高的应变硬化速率。随着外加应力的持续增加,流动应力开始向热影响区扩散,形成应力集中而断裂。研究结果可以为管线钢焊接工艺设计及塑性变形条件下安全评价提供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
武刚王楠冯菁李娜李娜朱丽霞
关键词:焊接接头组织形貌焊缝区热影响区
纳米非晶陶瓷及其塑性变形研究进展
2025年
纳米非晶陶瓷由纳米级的非晶陶瓷颗粒以及颗粒之间的非晶界面构成,是利用高压环境(常温或高温)对非晶陶瓷纳米颗粒压制成型,使颗粒间的界面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类新型陶瓷材料。相比于非晶颗粒区域,非晶界面具有更多的自由体积,其元素组成、键角和配位数也存在一定差异,这种结构使纳米非晶陶瓷表现出不同于传统玻璃和多晶陶瓷的独特性能。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均表明,纳米非晶陶瓷可以表现出特殊的塑性变形,对于解决陶瓷固有的脆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纳米非晶陶瓷制备与表征的困难性,该领域研究较少且发展缓慢。文章综述了纳米非晶陶瓷的制备方法、微结构及其塑性变形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许西庆郭旭森王江林王竖淮赵瑞王楠
关键词:微结构塑性变形
Ta-Ni-Cu三元体系中的柯肯达尔效应及互扩散机制
2025年
本文基于试验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Ta-Ni-Cu体系在等温扩散期间的柯肯达尔效应及互扩散行为,揭示了柯肯达尔缺陷形成的不平衡扩散机制。结果表明,等温扩散期间Ta-Ni-Cu体系由于不平衡扩散在Ni-Cu界面上产生了柯肯达尔孔洞,而在Ni-Ta界面则没有明显的柯肯达尔缺陷。柯肯达尔缺陷与不平衡扩散时的互扩散系数相关,Ni-Cu体系的互扩散系数比Ni-Ta体系的高4~5个数量级,由此促进了Ni-Cu界面组分元素的不平衡扩散,使柯肯达尔孔洞更易产生和聚集。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等温扩散中Ni-Ta扩散层由于Ni3Ta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使得元素分布呈有序排列,而Ni-Cu扩散层中形成了Cu_(0.81)Ni_(0.19)固溶体,其元素呈无序分布状态,这种扩散层能够阻碍Cu原子运动,由此产生不平衡扩散。
王楠宁炳坤耿纪华王晓龙赵秦阳陈永楠
Ti14合金少量液相下晶粒生长行为及对硬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半固态热处理研究了少量液相(fl〈15%)对α+Ti2Cu型钛合金(Ti14)晶粒长大行为的影响。计算了不同温度及液相含量下晶粒的生长指数,研究了液相含量对该合金晶粒长大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粒尺寸与保温时间呈指数关系;温度升高促使液相含量增加。当液相含量在7%~15%时,晶粒长大机制从Ostwald熟化机制变为液相晶界熔断形式,晶粒合并长大。随着保温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该合金的硬度降低。
赵祎平陈永楠郝建民王慧王楠郭梦乐徐诚雄丁业立
关键词:TI14合金半固态晶粒长大晶粒尺寸
TC4合金表面微弧氧化原位生长自润滑MoS2/TiO2膜层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钛合金表面减摩涂层的设计和制备是提升钛合金构件耐磨性能、保障服役安全的重要技术之一。针对于目前钛合金减摩涂层中减摩剂分散不均匀,易于团聚导致膜基结合力差等问题,本研究采用一步微弧氧化技术在TC4合金表面原位生长纳米MoS2颗粒,制备具有减磨作用的MoS2/TiO2复合陶瓷膜层;讨论了原位反应中硫源添加量对膜层微观结构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2S和Na2MoO4分别为硫源和钼源在TC4合金表面通过微弧氧化制备出了MoS2/TiO2复合陶瓷膜层;通过控制Na2S浓度可以原位生成具有小尺寸、均匀化分布的纳米MoS2颗粒,并实现对MoS2含量和形态的调控。随着Na2S浓度的增加,膜层结构逐渐致密化且表面粗糙度较低,当添加量到达60 g/L时,由于硫沉淀作用导致膜层开始疏松,粗糙度增加。由于膜层表面和内部均存在均匀化分布且具有自润滑作用的MoS2颗粒,所得膜层耐磨性较传统微弧氧化膜层或直接添加MoS2颗粒所得膜层分别提高了395.4%、129.4%;同时,膜基结合力较传统微弧氧化提高了87.1%,达到了723.8 N,说明了该技术在保证良好的自润滑效果同时改善了膜基结合力。该研究结果可以为钛合金耐磨涂层设计和制备提供新思路和研究方法。
杨泽慧王楠陈永楠张龙陈宏郝健民赵永庆史晨星史文龙
关键词:TC4微弧氧化MOS2原位合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