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俊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对比剂
  • 1篇胸腹
  • 1篇医用
  • 1篇医用X射线诊...
  • 1篇造血
  • 1篇造血干
  • 1篇造血干细胞
  • 1篇造血干细胞移...
  • 1篇射线
  • 1篇髓系
  • 1篇髓系白血病
  • 1篇挽救性治疗
  • 1篇细胞
  • 1篇理化性
  • 1篇理化性质
  • 1篇慢性
  • 1篇慢性髓系白血...
  • 1篇儿童
  • 1篇方舱
  • 1篇辐射防护

机构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辐射防...

作者

  • 5篇许俊
  • 3篇许乙凯
  • 3篇乔文俊
  • 1篇冯仕庭
  • 1篇赵茜茜
  • 1篇严承功
  • 1篇孙竞
  • 1篇刘启发
  • 1篇蒋玲
  • 1篇许娜
  • 1篇黄芬
  • 1篇林洁
  • 1篇范志平
  • 1篇宣丽
  • 1篇谢传淼
  • 1篇李彩霞

传媒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辐射剂量规范化管理共识被引量:10
2024年
自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X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过去十余年里,CT的临床应用增长迅猛,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分期、治疗方案制定、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X射线也逐渐成为医源性电离辐射的主要来源,其产生的辐射安全问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广大医疗机构已意识到并尝试联合使用低辐射剂量扫描方案,以在保证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但对辐射剂量的管理仍缺乏统一、规范的指导。本共识在设备及机房辐射防护设计、放射医务人员安全操作、低剂量扫描方法应用等基础上,重点引入辐射剂量诊断参考水平(DRL)这一管理工具,及时指导和优化对受检者(特别是儿童等特殊人群)的辐射防护和剂量管理。实际扫描过程中,辐射剂量持续超过DRL时,应及时进行调查并找出原因,在必要和可行的情况下采取纠正措施,进一步提升放射检查的安全性。
广东省辐射防护协会医学辐射防护专家组乔文俊许俊许乙凯
关键词:X射线辐射防护
高浓度磁共振对比剂钆布醇的理化性质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16年
钆布醇(Gd-BT-DO3A)是一种细胞外分布、非组织特异性的、非离子型、大环类顺磁性钆类螯合剂,因其高浓度、高弛豫率的特点,使得钆布醇在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体部的增强磁共振成像、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方面独具优势;其独特的大环状结构,在体内外均具有极高的稳定性,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患者更耐受。本文主要对钆布醇的理化性质及其用于磁共振成像的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许俊赵茜茜许乙凯
关键词:磁共振对比剂磁共振成像
儿童头胸腹CT扫描辐射剂量诊断参考水平的地区性调查研究
2025年
目的调查广东省大型医疗机构儿童CT扫描常见部位辐射剂量诊断参考水平(DRL),探讨儿童CT辐射剂量与年龄的变化关系,为医疗机构辐射剂量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利用Radimetrics软件回顾性获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9年1月—2024年6月儿童头部、胸部、上腹部CT平扫辐射剂量数据。将受检者按年龄分为5组,分别为0~<3岁组、3~<6岁组、6~<11岁组、11~<15岁组、15~<18岁组,对各组CT辐射剂量参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水当量直径(WED)、扫描长度(SL)进行统计,重点分析CTDIvol及DLP与年龄变化的关系,并将本研究DRL与我国2024年《儿童CT检查辐射剂量标准中国专家共识》(简称CHN2024)、美国2022年《美国儿科CT检查诊断参考水平和可达到剂量》(简称ACR2022)、欧洲2018年《欧洲儿童成像诊断参考水平指南》(简称EUR2018)发布的儿童CT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收集儿童4478例(男2831例,女1647例),三个部位各年龄段CTDIvol、DLP、SSDE、WED、SL均值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且三个部位CTDIvol和DLP均表现为与年龄变化呈正相关。本研究头部CT平扫各年龄组DRL分别为:CTDIvol:26.60、32.70、39.60、47.90、53.25 mGy,DLP:441.10、621.20、744.51、848.85、991.00 mGy·cm;胸部CT平扫各年龄组DRL分别为:CTDIvol:1.89、2.23、3.07、4.98、5.93 mGy,DLP:31.03、41.71、70.64、156.10、199.02 mGy·cm;上腹部CT平扫各年龄组DRL分别为:CTDIvol:1.28、2.48、6.26、10.91、11.15 mGy,DLP:30.97、46.85、175.35、273.13、278.48 mGy·cm。与国内外数据相比,头部表现为11岁以上儿童辐射剂量高于CHN2024;胸部及上腹部表现:各年龄组辐射剂量均低于CHN2024,15岁以下儿童辐射剂量低于EUR2018,多个年龄组高于ACR2022。结论年龄是儿童CT辐射剂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应根据儿童年龄
乔文俊杜雪婷许俊许俊冯仕庭谢传淼
关键词:儿童
泊那替尼挽救性治疗allo-HSCT后复发伴T315I突变CML 12例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泊那替尼挽救性治疗T315I突变慢性髓系白血病(CML-T315I)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疗效。方法12例allo-HSCT后复发的CML-T315I患者(10例为移植前存在T315I突变,2例为移植后复发出现T315I突变)纳入该回顾性分析,泊那替尼应用包括泊那替尼单药或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和或供体淋巴细胞输注(DLI)。通过直接测序分析获得的用于RTQ-PCR样品的BCR/ABLKD突变。用Sanger测序法对BCR/ABLKD(氨基酸219-506)突变进行测序。复发标准包括血液学复发、细胞遗传学复发和分子生物学复发。结果12例移植后复发患者中,2例分子学复发患者给予单药泊那替尼治疗,10例血液学复发患者中1例患者给予单药泊那替尼治疗,3例患者给予泊那替尼联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剩余6例患者使用泊那替尼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序贯DLI。泊那替尼治疗后,11例患者获得有效,其中血液学反应为10例患者获得血液学完全缓解(CHR),1例血液学部分缓解(PHR)和1例无效(NR);细胞遗传学反应为10例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1例部分细胞遗传学反应(PCyR)和1例无细胞遗传学反应;分子生物学反应为9例患者获得完全分子学反应(CMR),1例主要分子生物学反应MMR和2例无分子生物学反应。获得CHR的时间中位数为36d(29~96)d,获得CCyR的时间中位数为63d(32~127)d,获得CMR的时间中位数为89d(27~152)d。泊那替尼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598d(93~1470)d,9例患者存活,3例死亡,死亡原因包括2例复发,1例治疗无效。12例复发患者使用泊那替尼治疗后2年总存活率和无复发存活率分别为(75.0±12.5)%和(31.7±14.9)%,治疗后生存时间中位数为621d(93~1470)d。结论小样本回顾性研究提示,泊那替尼挽救性治疗allo-HSCT后复发CML-T315I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周雅许娜谢双锋孙燕玲范志平宣丽蒋玲许俊金华孙竞刘启发黄芬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慢性髓系白血病复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方舱CT感染防控经验被引量:4
2020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爆发后,胸部CT迅速成为COVID-19诊断、治疗、随访等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但影像科内交叉感染的风险也随之升高。为降低此风险,方舱CT被专门用于疑似和确诊患者的CT检查。本研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方舱CT的安装环境及功能划分及操作步骤、患者检查次序、技师的排班管理及感控措施、CT设备与机房内物表消毒等方面,介绍疫情期间方舱CT的检查流程及防控策略。
乔文俊许乙凯许乙凯李彩霞严承功林洁李彩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