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少数民族
  • 1篇疟区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麻疹
  • 1篇麻疹流行
  • 1篇麻疹流行特点
  • 1篇免疫
  • 1篇免疫接种
  • 1篇民族
  • 1篇防控情况
  • 1篇高疟区
  • 1篇百日咳
  • 1篇G6PD缺乏

机构

  • 3篇西双版纳州疾...

作者

  • 3篇赵双燕
  • 2篇徐文月
  • 1篇张建中
  • 1篇朱进
  • 1篇李鸿斌
  • 1篇刀天友
  • 1篇车英
  • 1篇范建华
  • 1篇申剑波
  • 1篇杨洋
  • 1篇李海艳
  • 1篇陈绍云
  • 1篇李海燕

传媒

  • 2篇卫生软科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西双版纳州2007-2013年麻疹流行特点及防控情况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了解近几年西双版纳州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麻疹防控情况,为调整防控策略和加速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13年西双版纳州的麻疹疫情及全州麻苗免疫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7-2013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麻疹病例722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41/10万;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7.86%;10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男女比例为1.22:1;流行模式以散发为主,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流行高峰在8月。[结论]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的初始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提高麻疹疫苗接种及时率,消除流动人口的免疫空白和做好境外输入病例防控,是西双版纳州控制和消除麻疹的重点。
赵双燕李海燕徐文月申剑波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免疫接种
1953-2013年西双版纳州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1953-2013年西双版纳百日咳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调整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不同时期实际的防控策略将西双版纳州61年来百日咳防控工作划分为4个阶段,对各阶段的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卡方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53-2013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百日咳病例52,154例,死亡96例,年均发病率为129.33/10万,年均死亡率0.24/10万,其中自然感染流行期(1953-1969年)发病率315.61/10万,至免疫规划时期(2001-2013年)降至1.99/10万;1972-2013年,百日咳一年四季均有发病,3月份的病例开始增多,6-9月为发病高峰,10月后病例明显减少,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89.00%);职业分布以托幼儿童和学生居多(占83.91%)。[结论]西双版纳州百日咳预防控制工作成绩显著,但边远山区和边境地区尚存在免疫空白人群,仍存在小规模局部暴发疫情的可能,应进一步加强百日咳疫苗的常规免疫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同时应加强对传染源管理、疫情监测及免疫水平监测,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百日咳的流行。
赵双燕陈绍云张建中杨洋李海艳徐文月范建华
关键词: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
西双版纳州高疟区少数民族G6PD筛查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高疟区少数民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情况,为间日疟患者的治疗和根治提供安全保障。方法按《云南省高疟区部分少数民族G6PD缺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方案》,用纯化学反应荧法对5 807例高疟区少数民族的标本进行G6PD缺乏症的筛查。结果 5 807例标本中共筛查出G6PD缺乏261例,G6PD缺乏率为4.49%,G6PD缺乏率傣族居首位为9.22%,其后依次为瑶族6.99%、汉族3.39%、彝族2.41%、布朗族2.28%,拉祜族2.12%,哈尼族2.10%,傣族高于其它民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G6PD缺乏率为6.51%,女性G6PD缺乏率为2.92%,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6PD缺乏率勐腊县居首为6.24%,依次为景洪市2.82%、勐海县2.47%,勐腊县高于勐海县和景洪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双版纳州属G6PD缺乏症和疟疾感染的高发区,提示在间日疟患者的治疗和根治中应做好G6PD缺乏的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防止因治疗和根治药物引起的溶血反应。
李鸿斌朱进车英刀天友赵双燕
关键词:高疟区少数民族G6PD缺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