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寅

作品数:10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矿业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自燃
  • 3篇煤自然
  • 3篇
  • 2篇色谱
  • 2篇气体灭火
  • 2篇气体灭火剂
  • 2篇自然发火
  • 2篇煤自然发火
  • 2篇煤自燃
  • 2篇灭火
  • 2篇灭火剂
  • 2篇发火
  • 2篇风量
  • 2篇CO
  • 1篇代谢
  • 1篇学位
  • 1篇学位研究生
  • 1篇氧化活性
  • 1篇氧化菌
  • 1篇液相

机构

  • 10篇西安科技大学
  • 4篇教育部
  • 1篇陕西陕煤韩城...

作者

  • 10篇邓寅
  • 6篇王彩萍
  • 5篇邓军
  • 2篇张玉涛
  • 2篇马腾
  • 1篇张敏
  • 1篇邓军
  • 1篇陈曦
  • 1篇罗振敏
  • 1篇蔡周全
  • 1篇张嬿妮
  • 1篇王宁
  • 1篇任立峰
  • 1篇易欣
  • 1篇蒋志刚

传媒

  • 3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煤矿安全
  • 1篇科技风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7
  • 3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模拟微生物代谢煤中可燃性气体的反应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一种模拟微生物代谢煤中可燃性气体的反应装置及其试验方法,其装置包括置样箱、菌液供给机构、可燃气体供给机构、气相色谱检测机构和液相色谱检测机构,置样箱为密闭的试验腔体,箱体夹层内设有纯水、加热器和电动水流泵,试验腔体内设有...
王彩萍杨囡囡邓寅蒋志刚陈曦雷昌奎屈娇
文献传递
风量对煤低温氧化中CO产出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为了研究风量对煤低温氧化自燃过程的影响,采用程序升温的方法将煤温控制在恒温条件下,通过逐渐减小风量的手段,比较了CO绝对产生量随煤温和风量的变化规律,确定了不同煤温时的当量风量,并根据CO增长率变化确定了煤自燃的临界温度。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基于CO绝对产生量和风量,推导了煤活化能的表达式,得出了煤温、CO绝对产生量、风量和活化能四者之间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CO绝对产生量随风量的增大而增大,超过当量风量后,CO绝对产生量基本保持不变;煤温越高,煤自燃所需的当量风量越大。该研究对深入探索煤自燃机理和指导现场煤自燃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邓军邓寅张玉涛王彩萍
关键词:风量自燃活化能
淮南矿区煤自燃指标气体及特征参数被引量:10
2023年
为研究淮南矿区煤自然发火过程中的燃烧特性,采用程序升温实验装置,测试了淮南矿区6个不同煤矿中煤样的自燃特性,分析各煤样的CO、CO_(2)、CH_(4)、C_(2)H_(6)、C_(2)H_(4)气体的变化规律,计算并探讨耗氧速率、放热强度及极限参数在不同氧化阶段的变化。结果表明:CO、CO_(2)、CH_(4)、C_(2)H_(6)、C_(2)H_(4)气体均随温度升高呈现增大趋势,并在干裂温度后均表现出近指数增长。CO与C_(2)H_(4)气体可选作为预测淮南矿区煤自燃发展进程的预测指标性气体。耗氧速率与放热强度的变化趋势类似,临界温度前增长较为缓慢,后均呈抛物线式增长,而丁集与潘三两煤样耗氧速率与放热强度的变化较为突出。上限漏风强度随温度升高先减小后增大;下限氧体积分数与最小遗煤厚度则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逐渐减小,且变化趋势相似。淮南矿区新庄孜煤矿的煤样氧化性能最为稳定。
易欣易欣邓寅张敏王兴邓寅
关键词:煤自燃淮南矿区
含水率对煤二次氧化自燃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为研究不同含水率煤二次氧化时的自燃特性,使用1/3焦煤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吸附、解析实验测试水分对煤空隙结构的影响,采用程序升温实验测试不同含水率煤初次、二次氧化自燃特征参数。研究表明:初次氧化后煤样孔结构主要以中孔为主,其孔体积和比表面积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在前期,原煤样产生的CO气体浓度大于不同含水率的水浸煤样,与CO2变化趋势相反;二次氧化煤样的CO,CO2气体浓度和放热强度处于初次氧化原煤样和不同含水率煤样之间,从而表现出不同含水率煤样在初次氧化后,其氧化活性大于原煤样,小于初次不同含水率煤样的氧化活性。为避免水分对煤自燃的影响,应加强对煤在水分的条件下发生初次氧化后煤二次氧化自燃的检测和预防。
邓军邓寅张玉涛张嬿妮
关键词:特性参数氧化活性孔隙结构
煤自然降温过程氧化特性及“滞后”效应实验研究
煤自燃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和化学的动态过程。当煤发生自燃后,应及时采取适当的防灭火措施,抑制煤自燃的发展。在降温过程中需实时监测火区的温度以及气体浓度等参数,因此,对煤自然降温过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研究煤自然...
邓寅
关键词:自燃特性
文献传递
基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安全应急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探索
2022年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对人才综合质量培养的要求下,本文主要从基地建设必要性、定位方向、建设模式和管理模式四个方面对安全应急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基地建设进行了探索。通过对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和运行模式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地反馈、完善和改进,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发展循环,促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同时依托政府主导、校企基地共建、政府全过程监督的模式,从全方位多角度提高高校—校内导师—研究生—校外导师—企业各方的参与积极性,培养满足大应急背景下国家对应急人才的需求。
王彩萍王彩萍屈姣邓寅邓军任立峰
关键词:产学研
模拟封闭火区内煤自然发火及熄灭过程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一种模拟封闭火区内煤自然发火及熄灭过程的实验装置及方法,其中实验装置包括煤体模拟系统、火情监测系统、灭火模拟系统和排污处理系统,火情监测系统包括色谱仪、氮气源、氧气源,以及嵌插于煤体中且分布于不同部位的多个热电偶和多个取...
王彩萍 袁佳怡邓寅 屈姣马腾邓军 邓婕
代谢矿井CH_(4)和CO气体的微生物提取及生长代谢特性被引量:1
2024年
为了降低采空区CH_(4)和CO等可燃性气体的产生和蓄积,抑制可燃性气体爆炸,保障煤矿安全开采,采用生物治理方法,对矿井不同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定向富集和驯化,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富集后的菌液生长特性以及菌群结构关系,通过分离和提纯,确定了代谢CH_(4)和CO气体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其生长代谢特性。结果表明:唯一碳源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目标微生物的富集程度,且不同样品中的优势菌群表现不一,富集后菌群的CH_(4)代谢率达到80%,CO代谢率超过95%;纯化后提取到2株甲烷氧化菌(S2、T7)和3株CO氧化菌(M1、M7、M13),并确定了微生物的生长周期,其中CO氧化菌在对数期内完成了CO气体代谢,CO代谢率超过95%,而CH_(4)气体代谢伴随甲烷氧化菌的生长全过程,代谢相对缓慢,CH_(4)代谢率分别为76.1%、74.5%;此外,甲烷氧化菌利用了更多的CH_(4)气体进行生长繁殖,表现出比CO氧化菌更高的菌液浓度、更高的O_(2)消耗量以及更低的CO_(2)产生量,但CO氧化菌具有比甲烷氧化菌更强的气体代谢能力。研究结果可为采空区CH_(4)和CO等可燃性气体的综合防治提供基础,对防止采空区因自燃而引发热动力灾害事故,确保煤矿安全绿色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邓寅邓寅邓军王彩萍
关键词:菌群结构
模拟封闭火区内煤自然发火及熄灭过程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一种模拟封闭火区内煤自然发火及熄灭过程的实验装置及方法,其中实验装置包括煤体模拟系统、火情监测系统、灭火模拟系统和排污处理系统,火情监测系统包括色谱仪、氮气源、氧气源,以及嵌插于煤体中且分布于不同部位的多个热电偶和多个取...
王彩萍袁佳怡邓寅屈姣马腾邓军邓婕
风量对煤低温氧化气体产物的影响实验被引量:5
2016年
为研究风量对煤自燃低温氧化产物的影响,采用程序升温的方法将煤温控制在恒温条件下,分析了不同风量对煤氧化产生的气体浓度和产生率的影响变化规律。根据CO增长率得出了不同风量下煤的临界温度。实验结果表明:CO气体浓度和产生率与煤温呈指数关系;煤温一定时,CO、CO_2气体浓度随供风量的减小而增大,而CO、CO_2气体产生率随着风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此外,煤的临界温度不受风量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王念鑫蔡周全罗振敏邓寅
关键词:风量临界温度煤自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