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慧
- 作品数:12 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市房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7—2023年北京市房山区急性胃肠炎疫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了解2017—2023年北京市房山区急性胃肠炎疫情流行特征,指导抗击疫情,为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至2023年北京市房山区发生和报告的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和暴发疫情的现场调查数据和实验室检测结果,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疫情的三间分布和实验室检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7—2023年房山区共报告71起急性胃肠炎疫情,以人际传播为主,学校和托幼机构为主要疫情场所,GII组诺如病毒为主要病原体。结论学校和托幼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为重点防控单位,流行季前应加强宣传、培训和督导,强化日常传染病防控措施。
- 李海娇郭新慧张云奇赵耀杨鹏于海柱李丽丽
- 关键词:急性胃肠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 2013-2015年北京市房山区肠道门诊病例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掌握2013-2015年房山区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各种病原体检出情况,明确腹泻疾病的防控重点。方法通过"北京市肠道门诊早期监测预警系统"获得2013-2015年房山区肠道门诊就诊病例,并通过病原体监测工作获得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副溶血弧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检测结果,使用流行病学方法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5年,房山区肠道门诊病例中,"胃肠功能紊乱"和"感染性腹泻"最为常见,分别占27.50%和26.08%;6-8月肠道门诊就诊量达到高峰;男性病例略多于女性;20~30岁年龄组为腹泻的高发人群;志贺菌属的检出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他病原则有升高趋势。结论房山区细菌性痢疾的防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需积极控制其他感染性腹泻,针对高发季节和高发人群进行有重点的防控工作。
- 郭新慧李海娇田竞董瑞强石磊李丽丽
- 关键词:肠道门诊传染病病例分析
- 北京市房山区手足口病经济负担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手足口病造成的经济负担,判断其影响因素,寻找减轻经济负担的方法。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对研究对象开展调查,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因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估算手足口病造成的经济负担,并根据调查结果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手足口病患者43例,总经济负担78 010.52元,其中直接经济负担33 681.52元,间接经济负担14 879.00元,无形经济负担29 450.00元。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足口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为就诊次数。结论对北京市房山区手足口病造成的经济负担的测算是低估的。提高医院诊疗水平,控制和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将有效减轻手足口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 张帅李丽丽郭新慧刘静龚海英
- 关键词:手足口病经济负担
- 一起精神病院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调查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对某精神病院集中发热疫情进行调查处置,分析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控制疫情,为精神病院防控流感疫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处理此次疫情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并对采集的标本进行RT-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结果该院某病区于2019年1月16日~1月18日期间,共报告19例发热病例(腋下体温≥37.5℃),罹患率46.34%。采集10件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8件为甲型H1N1阳性,初步判定为一起甲型H1N1流感引起的集中发热疫情。结论医务人员带病工作,病区内通风不畅和无人接种流感疫苗是发生此次疫情的主要原因。提高医务人员及集体单位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规范医务人员上岗制度,且院内加强院感监测及症状监测,早期发现并控制疫情。
- 李海娇田竞郭新慧崔兰梅李丽丽
- 关键词:H1N1精神病院
-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下房山区腹泻病例肠道病原体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北京市房山区腹泻病例肠道病原体的感染情况,为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收集北京市房山区某2家二级医院未使用抗生素治疗的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志贺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菌、弯曲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扎如病毒和腺病毒的分离培养鉴定。结果392例腹泻病例,男性219例,女性173例,以青年为主。至少一项病原体阳性的腹泻病例84例,检出肠道病原菌89株,检出率为22.70%,弯曲菌35株,诺如病毒18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4株,沙门菌10株,副溶血性弧菌4株,轮状病毒4株,扎如病毒2株,肠道腺病毒2株。病原体检出高峰为4~10月。其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为熟食冷荤31例,水果蔬菜9例和凉拌菜8例;食用方式主要为直接食用43例;食用地点主要为居家53例。结论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北京市房山区腹泻病例病原体检出率有所下降,种类多样,以弯曲菌为主,应继续监测并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教育,以提升当地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 董梅刘海波王云霞史文凤刘颖张冬然郭新慧张晓嫒
- 关键词:弯曲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弧菌诺如病毒星状病毒
- 2012—2023年北京市房山区其他感染性腹泻时空聚集性研究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对2012—2013年北京市房山区其他感染性腹泻进行分析,了解房山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获取2012—2023年北京市房山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应用GeoDa 1.22.0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采用SaTScan 9.5软件探索其时空聚集性。结果2012—2023年北京市房山区28个乡镇/街道均有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报告,累计报告病例1756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8.73/10万,年度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9.156,P<0.05)。病例发病呈明显季节性,6—8月出现高峰,12月出现次高峰。2013年、2015年、2016年、2021年和2022年房山区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呈全局空间正相关,莫兰指数分别为0.26、0.24、0.24、0.34和0.27,除2019年外,其他年份局部自相关分析均出现“高-高”区域。不同年度的SaTScan时空扫描分析显示,2014—2020年一类聚集区主要分布在长阳镇,在4—9月出现聚集现象。结论北京市房山区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呈现一定的空间自相关,存在时空聚集现象,经济较发达、人口流动量较大的地区是其他感染性腹泻防控的重点区域,应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 郭新慧张云奇马仲慧李丽丽李丽丽于海柱黄旭丁凡
- 关键词:其他感染性腹泻空间自相关发病风险
- 2011-2020年北京市房山区其它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6
- 2022年
-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北京市房山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收集2011-2020年报告、现住北京市房山区的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病例,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1-2020年北京市房山区共报告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例17 581例,无死亡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2.01/10万;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起,累计报告病例225例。在2014年、2016年有两个小高峰,2016年后呈明显持续下降趋势;每年发病集中在6-8月,有明显的夏季高发特点;男女比为1.16∶1;<5岁年龄组的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923.21/10万);发病以散居儿童(29.55%)、平原地区(63.67%)为主。以细菌感染为主,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构成比最高(29.08%);其次为病毒感染,其中诺如病毒GⅡ型构成比最高(56.51%)。结论 北京市房山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的防控重点为5岁以下散居儿童及干部职员,同时应加强病原学监测。
- 崔冉李丽丽田竞李海娇郭新慧李外李爱军黄少平
- 2010—2019年北京市房山区5岁及以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期和超额发病数的估计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通过分析北京市房山区2010—2019年5岁及以下儿童的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判定流行期并估计超额发病数,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北京市房山区2010—2019年5岁及以下儿童的每月手足口病发病数,拟合调整Serfling回归模型,判定流行期和估计超额发病数。结果拟合的调整Serfling回归模型决定系数为0.711。经调整Serfling回归模型判定,2010—2019年北京市房山区5岁及以下儿童的手足口病流行期共25个月。2010—2015年、2018年出现夏季流行期,主要集中在5-7月。2010—2011年、2014年、2017年和2019年出现秋冬季流行期,主要集中在10-11月。累计超额发病4 402人,占总发病数的29.16%(4 402/15 094),除2017年和2019年外主要集中在夏季流行期。结论用调整Serfling回归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北京市房山区5岁及以下儿童的手足口病发病数。除夏季流行期外,应加强秋冬季手足口病的重视程度。
- 马仲慧魏柯雯郭新慧龚海英李丽丽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期
- 2014年27周~2016年26周北京市房山区流感监测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分析北京市房山区2014年27周~2016年26周流感监测结果。方法利用"北京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中流感样病例周数据以及哨点医院流感病原学监测周数据,分析房山区流感样病例发病趋势和流感病毒构成情况。结果 2014年第27周~2016年第26周,房山区流感样病例(ILI)、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与流感病毒阳性率变化趋势一致(r=0.715,P<0.01;r=0.721,P<0.01),发病高峰为每年冬春季。2014-2016年,流感样病例年龄组构成不同(χ2=112.486,P<0.01),流感病毒亚型构成不同。共报告流感暴发疫情16起,其中10起(62.50%)由甲型H3N2引起。结论 2014-2016年流感病毒流行强度及流行毒株不一。ILI、ILI%和流感病毒阳性率三者的高峰基本吻合,证实了房山区流感监测系统在预警预测流感流行趋势和暴发疫情中的实际作用。
- 崔兰梅郭新慧田竞李丽丽
- 关键词:流感流感样病例病毒亚型
- 札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特征系统综述被引量:29
- 2019年
- 目的了解全球札如病毒(SaV)急性胃肠炎暴发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通过万方、中国知网、PubMed、Webof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2018年1月以前发表的SaV急性胃肠炎暴发文献,对文献进行评价和筛选,分析暴发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场所分布、人群分布、传播途径、病原学特征、患者临床症状等。结果共收集到34篇SaV暴发文献,涉及146起暴发,发生时间范围为1976年10月至2016年4月。138起暴发报告了发生月份,均来自北半球,全年均有发生,8月发生最少,12月发生最多,主要发生于温度较低月份。报告暴发较多国家为日本、加拿大、美国和荷兰。共141起暴发提供了发生场所,常见的为托幼机构(48/141,34.04%)、长期看护机构(41/141,29.08%)和医院(16/141,11.35%)。31起暴发共1704例病例具有临床症状信息,腹泻最常见(1331/1704,78.12%),然后分别为恶心(829/1198,69.20%)、腹痛(840/1328,63.25%)、呕吐(824/1704,48.36%)和发热(529/1531,34.53%)。119起暴发确定了病毒型别,其中GⅠ组(51/119,42.86%)和GⅣ组(45/119,37.82%)SaV较为常见,GⅣ组SaV引起的暴发在2007年突然增加,GⅠ组导致的暴发则在2008、2011-2013年报告较多。结论SaV暴发主要为发达国家报告,寒冷月份高发,常发生于托幼机构和长期看护机构,主要流行株为GⅠ组和GⅣ组。我国SaV暴发防控工作较为落后,需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SaV暴发监测工作。
- 于悦郭新慧严寒秋高志勇李伟红刘白薇王全意
- 关键词:札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流行病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