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臣

作品数:13 被引量:5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3篇油藏
  • 12篇缝洞
  • 12篇缝洞型
  • 12篇缝洞型油藏
  • 6篇盐岩
  • 6篇碳酸盐岩
  • 5篇油田
  • 5篇塔河油田
  • 5篇注氮
  • 5篇注氮气
  • 3篇单井
  • 3篇碳酸盐岩缝洞...
  • 3篇采收率
  • 2篇岩溶
  • 2篇指标体系
  • 2篇碳酸
  • 2篇碳酸盐
  • 2篇碳酸盐岩油藏
  • 2篇提高采收率
  • 2篇超稠油

机构

  • 13篇中国石化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13篇郭臣
  • 5篇解慧
  • 4篇谭涛
  • 4篇陈勇
  • 3篇刘学利
  • 2篇杨占红
  • 2篇李青
  • 2篇赵进
  • 1篇李一波
  • 1篇侯吉瑞
  • 1篇宋传真
  • 1篇李小波
  • 1篇蒲万芬
  • 1篇周明
  • 1篇孙致学
  • 1篇谢爽
  • 1篇刘元爽
  • 1篇鲁新便
  • 1篇惠健
  • 1篇屈鸣

传媒

  • 3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油气藏评价与...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效果及主控因素
2025年
塔河油田不同岩溶地质背景下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处于不同的注氮气开发阶段,注氮气效果差异较大,主控因素不明确,影响后期注氮气系统规划和总体部署。在揭示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主要机理的基础上,利用“两线三区”注氮气经济效果评价方法与矿场统计方法,明确了缝洞型油藏在不同岩溶地质背景下的注氮气效果,并从油藏动静态参数出发分析了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风化壳油藏单井注氮气无效井占比为40%,井组氮气驱无效井占比为31%,存在注气时间长、常规注气续注难的问题;复合型油藏单井注氮气无效井占比为24%,井组氮气驱无效井占比为27%,目前仍处于低轮次注气阶段,是未来注氮气的主要潜力油藏;断控型油藏单井注氮气无效井占比为57%,井组氮气驱无效井占比高达66%,整体注气适应性最差。确定了储集体类型、阁楼体大小、储集层分隔性、构造幅度、洞顶剩余油储量、底水能量和注采参数为影响单井注氮气效果的主控因素,注采部位、井间优势通道、水体倍数、注采参数和注气井网为影响井组氮气驱效果的主控因素。
蒋林魏学刚郭臣朱乐乐曾清勇刘学利
关键词: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主控因素
多尺度多元约束的断控岩溶储集体建模
2024年
断控岩溶缝洞型油藏断裂系统发育,储集空间复杂,离散性和非均质性极强,油藏断裂系统建模困难。以断控岩溶储集体发育成因规律为指导,提出多尺度、多元约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断控岩溶储集体模型。依据断控岩溶成因,将储集体发育划分为4个阶段,以成熟阶段的储集体模式为指导,将断控岩溶储集体划分为溶洞相、溶蚀孔洞相和溶蚀裂缝相;采用蚂蚁体重采样、断距模型和裂缝参数表征的多元约束,建立裂缝发育概率体,采用基于目标的模拟算法,生成北西—南东向和北东—南西向2组小尺度裂缝,建立断控岩溶的裂缝模型,最大程度上体现断控岩溶裂缝发育特征,降低裂缝预测的不确定性,形成断控岩溶储集体预测新方法;2口井验证模型可靠性强,可支持后续开发研究。
李吉康曾清勇郭臣李青朱乐乐
关键词: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地质建模
塔河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氮气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碳酸盐岩油藏储层埋藏深,储集空间多样,大型洞穴是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是主要连通通道.自2005年开始注水替油试验成功以来,随着注水轮次增加,效果逐渐变差,形成了水驱无法动用的"阁楼油".2012年初首...
解慧陈勇杨占红郭臣赵娟
关键词:碳酸盐岩油藏注氮气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耐高温耐高盐强化泡沫体系研制与性能评价被引量:7
2023年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实施氮气驱后面临单向受效、气窜等突出问题。为有效控制气窜及扩大波及体积,研制了新型耐高温耐高盐强化泡沫体系——双重交联高分子凝胶泡沫体系,并在塔河油田东部老区开展了强化泡沫复合氮气驱试验。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表明:新型强化泡沫体系采用0.3%阴-非/阴离子复合型协同增效起泡体系和0.7%高分子凝胶稳泡体系合成,凝胶大分子团聚体在泡沫液膜上发生二次交联,形成双重交联高分子凝胶泡沫体系。该强化泡沫体系能在温度为140℃、矿化度为240 g/L、含油饱和度为50%的条件下强稳定,满足了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地质条件的需求。矿场实施强化泡沫复合氮气驱试验10井次,其中9井次有效控制了气窜并扩大了波及体积,增产效果显著,从而证实强化泡沫复合氮气驱技术是一项可行的适用于缝洞型油藏的提高采收率技术。
宋传真鲁新便侯吉瑞马翠玉屈鸣谭涛郭臣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起泡剂性能评价
缝洞型油藏水驱气驱后剩余油分布及改善对策
2025年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经多年注水注气开发,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随着开发的进行,井组低效、失效趋势逐年增多。为改善开发效果,基于S74单元的地质模型,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再现水驱气驱开发过程,综合地质、生产动态等资料,建立剩余油主控模式,并提出对应的改善技术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缝洞型油藏水驱气驱开发后剩余油主控模式为:顶部阁楼油、井控不足剩余油、高渗通道屏蔽剩余油、高角度裂缝屏蔽剩余油。改善水驱气驱开发效果的主要对策包括:①通过注氮气形成人工气顶,纵向置换顶部阁楼油,采用周期注气的方式减缓气窜速度;②通过部署调整井、侧钻井、原井酸化压裂、高压注水等方式改善连通关系,提高井周及井间控制程度,有效动用井控不足剩余油;③通过调流道封堵井间高渗通道,扩大低渗通道波及体积,进一步均衡驱替前缘,实现高渗通道屏蔽剩余油的动用;④通过调流道降低底水与储集体的连通性,解决因井底发育高角度裂缝而无法形成有效横向驱替、局部水淹的问题,实现高角度裂缝屏蔽剩余油的动用。最终形成了不同剩余油主控模式下的挖潜方法,为S74单元开发方案的调整提供了一定依据。
魏学刚郭臣李小波胡蓉蓉朱乐乐李青
关键词: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
基于优选地震参数的缝洞型油藏单井产能预测模型被引量:4
2022年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强、流体分布复杂,产能预测相关参数往往难以获取,为单井产能准确预测带来较大困难。通过对常见的地震参数进行优选,提出了一种单井产能预测新方法。基于建立基质-裂缝-溶洞三重介质模型,利用Spearman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优选出影响单井产能的地震参数,进而建立优选地震参数与窜流系数和弹性储容比的关系式,将其引入三重介质产能方程中,从而对不同地质背景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单井产能进行预测。以新疆某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实际生产数据及前期测试资料为基础,利用新方法对断裂区、暗河区、明河区及复合岩溶区4个区域134口油井进行产能预测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暗河区油井产能预测精度最高,可达87%;对明河区和复合岩溶区预测精度较低,为80%;同时,该方法的平均预测精度为83%,高于多元线性回归、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方法的预测结果。新方法充分利用已有地震资料,进一步提高了产能预测精度,为复杂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产能预测提供了新思路。
解慧赵进郭臣陈勇
关键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岩溶区
高温高压缝洞型油藏注N2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及实践被引量:9
2020年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具有复杂的地质特征,主要体现在储层发育有孔、缝、洞多种形态,空间展布连续性差,组合模式复杂,表层岩溶系统经风化淋漓形成残余缝洞储集空间。开发中底水易沿高角度裂缝窜进形成水锥,水窜通道外井间剩余油与残丘封存的“阁楼油”大量富集。前期通过物理模拟明确了缝洞型油藏注N2利用密度差进行重力置换宏观机理,但对于置换的“阁楼油”和井间剩余油的驱替机理还不明确,通过开展模拟塔河缝洞型油藏55 MPa和130℃条件注入N2对原油物性影响实验,揭示了注N2在高温高压油藏条件下对原油的溶解膨胀增能、抽提溶解等微观作用机理,基于缝洞地质刻画成果制作可视化物理模型,通过可视化观察井间注N2过程中重力置换和抑制水锥的驱替机理,经过现场实践进一步证明了技术的可行性和推广潜力。
谭涛郭臣陈勇窦莲惠健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N2水锥提高采收率
深层缝洞型油藏烃气混相驱可行性及影响因素被引量:8
2021年
针对塔河油田深层缝洞型油藏,基于室内相态实验,采用经验公式法、拟三元相图法和细管模拟法计算烃气与原油最小混相压力,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油藏前期注入氮气和原油品质对烃气混相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原油最小混相压力远小于地层实际平均压力,研究区深层缝洞型油藏烃气混相驱具有较好的可行性;油藏前期注入氮气对烃气混相驱影响显著,注入氮气波及的储集层区域,烃气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变高,氮气含量与注入烃气含量比大于1.208时,无法形成混相;原油品质对烃气混相驱影响显著,原油中的轻组分含量越高,烃气与原油最小混相压力越低,原油中的重组分含量越高,烃气混相驱最终采收率越低。
李吉康孙致学谭涛郭臣谢爽郝聪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最小混相压力细管实验可行性
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氮气效果评价研究
2017年
效果评价是技术应用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为了解决塔河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氮气效果评价存在指标体系不完善、评价标准不统一、经济因素未考虑等问题,引入数学统计相关理论,结合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氮气开发特点,以完成周期评价的单井注氮气井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氮气综合效果评价方法研究。该研究首次构建起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氮气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与经济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各指标的评价界限,创新形成了基于模糊评判的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氮气效果评价标准,为塔河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氮气效果评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陈勇郭臣解慧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指标体系
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超稠油注氮气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针对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超稠油储量动用程度低、采出程度低、采收率低和掺稀比高的开发现状,在认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模式基础上,依据储集性宏观上相似及联通关系可借鉴性的原则,设计制备了裂缝—溶洞简化的缝洞岩心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岩心串联的方式开展了不同注气压力和不同注气量的氮气驱物模实验,通过分析产出气组成、产出油密度和黏度及采收率变化情况,研究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中注氮气驱替超稠油驱油机理以及对应的采收率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随注氮气压力和注气量的增加,超稠油氮气驱的采收率也随之增加;超过一定压力时,氮气因过早突破,采收率反而呈下降趋势;氮气驱主要依靠增压保压、溶解膨胀、抽提等作用驱替超稠油;为认识碳酸盐岩缝洞型超稠油微观连通模式以及超稠油注氮气驱油具体机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郭臣解慧聂延波杨新影邓博
关键词: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超稠油注氮气采收率物理模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