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方

作品数:14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麻醉
  • 3篇术后
  • 3篇麻醉科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再灌注
  • 2篇镇痛
  • 2篇术后疼痛
  • 2篇疼痛
  • 2篇缺血
  • 2篇氯胺酮
  • 2篇麻醉术
  • 2篇麻醉效果
  • 2篇脑缺血
  • 2篇近红外技术
  • 2篇镜检
  • 2篇灌注
  • 2篇芬太尼
  • 2篇复合丙泊酚
  • 2篇丙泊酚

机构

  • 14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陕西省肿瘤医...

作者

  • 14篇陈方
  • 10篇白宁
  • 9篇路凯
  • 3篇王晖
  • 2篇徐瑞芬
  • 2篇王伟
  • 2篇霍苗
  • 1篇杨光
  • 1篇姚溪
  • 1篇段万里
  • 1篇张鹏
  • 1篇李茁
  • 1篇程继
  • 1篇刘捷
  • 1篇刘静

传媒

  • 4篇临床医学研究...
  • 2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近红外技术的患者麻醉术后疼痛辅助识别方法
本发明涉及图像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近红外技术的患者麻醉术后疼痛辅助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麻醉术后的待检测患者的手术部位在历史时刻和当前时刻下的近红外图像;确定近红外图像中每个像素点对应的升温系数、温度波动因子和...
陈方王伟白宁王晖路凯郝亚波
纳布啡复合丙泊酚对接受无痛胃镜联合结肠镜检查术老年患者麻醉效果及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探讨纳布啡复合丙泊酚对接受无痛胃镜联合结肠镜检查术老年患者麻醉效果及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胃肠镜室行无痛胃镜联合结肠镜检查术的154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研究组患者接受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清醒后5、30 min,研究组的Ramsay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毕至离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睫毛反射次数、丙泊酚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术后7 d,研究组的MoCA、DST、DSST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的镇痛、镇静效果显著,可减少丙泊酚用量,有效保护神经认知功能,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尤其适用于接受无痛胃镜联合结肠镜检查术的老年患者。
路凯陈方白宁程方圆谢永业
关键词:丙泊酚麻醉效果神经认知功能
多模式融合教学法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 探讨多模式融合教学法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于我院接受常规规范化培训的43名麻醉科住院医师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于我院接受多模式融合教学法的43名麻醉科住院医师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考核成绩、对麻醉学的兴趣及学习积极性、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培训前,两组的笔试、临床操作及病历书写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培训后,研究组的笔试、临床操作及病历书写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两组对麻醉学的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培训后,研究组对麻醉学的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教学模式各项内容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式融合教学法可有效提高麻醉科住院医师的考核成绩,增强其对麻醉学的兴趣及学习积极性,提高其满意度。
路凯陈方
一种麻醉科用咽喉部位麻醉定量喷雾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麻醉科用咽喉部位麻醉定量喷雾器,包括:储液筒、定量筒和雾化机,雾化机上安装有出雾管,出雾管道的端部固定有喷头,储液筒固定在定量筒的顶部且储液筒的上端安装有端盖,定量筒的下端与雾化机连接,定量筒的内部水...
陈方
亚甲基蓝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亚甲基蓝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亚甲基蓝低剂量组(1 mg/kg)、亚甲基蓝中剂量组(2 mg/kg)、亚甲基蓝高剂量组(4 mg/kg),每组12只。线栓法制备大鼠左侧颈动脉栓塞2 h再灌注24 h模型。亚甲基蓝组于术前1 d,再灌注时腹腔注射相应剂量亚甲基蓝溶液。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行为学测试检测神经功能,TTC染色检测大脑梗死面积,伊文思蓝染色检测血脑屏障完整性,试剂盒与Western blot检测氧化应激水平、炎症反应与血脑屏障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亚甲基蓝能够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减少梗死面积并且维持血脑屏障结构完整。此外,脑缺血再灌注造成脑中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发生,抑制occludin与claudin-5蛋白表达,然而,亚甲基蓝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脑中氧化应激水平与炎症反应,并升高occludin与claudin-5蛋白表达。结论亚甲基蓝可能通过抑制脑中氧化应激水平与炎症反应,升高occludin与claudin-5蛋白表达,维持血脑屏障结构,减少脑中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
程方圆路凯刘捷白宁徐瑞芬霍苗陈方
关键词:亚甲基蓝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
一种临床麻醉科用供药麻醉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临床麻醉科用供药麻醉装置,包括两个相平行且垂直的立架板,所述立架板的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位于所述立架板的顶部内侧设置有撑板,所述撑板的顶部通过支杆连接有储液罐,所述储液罐的底部连接有漏液槽,所述储液罐...
陈方
文献传递
艾司氯胺酮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门诊无痛宫腔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比较艾司氯胺酮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门诊无痛宫腔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陕西省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11月自愿接受无痛宫腔镜检查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静脉推注艾司氯胺酮0.5 mg/kg、丙泊酚1.5 mg/kg,B组静脉推注瑞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1.5 mg/kg。记录两组围术期呼吸抑制、低血压、恶心呕吐、体动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苏醒时间、丙泊酚使用量及术后10、30 min数字模拟评分法(NRS)评分;比较两组的患者满意度及手术医生满意度评分。结果A组的呼吸抑制、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恶心呕吐、体动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丙泊酚使用量显著少于B组,术后10、30 min的NRS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患者及手术医生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门诊无痛宫腔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满意,术中不良反应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陈方白宁路凯刘静岳芳
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效果
甘草酸治疗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及脊髓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及脊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雄性C3H/HeJ小鼠共40只,4~6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肿瘤组(Tumor组)、低剂量甘草酸给药组(G1组)和高剂量甘草酸给药组(G2组)。小鼠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接种NCTC纤维肉瘤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Sham组小鼠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仅注射不含肿瘤细胞的α-MEM培养基,Tumor组小鼠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接种NCTC纤维肉瘤细胞,G1组和G2组股骨远端接种肿瘤细胞后2、24和48小时分别腹腔注射甘草酸100和200 mg/kg。于肿瘤细胞接种前两小时、肿瘤细胞接种后4、7、10、14、21和28天测量机械缩足阈值和自发抬足次数;肿瘤细胞接种后28天,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右侧脊髓L3~5节段HMGB1、IL-1β、IL-10、p-Akt、p-mTOR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右侧脊髓小胶质细胞标记物脊髓背角Iba-1阳性细胞密度和Iba-1免疫荧光阳性面积。结果:与Sham组比较,Tumor组小鼠肿瘤接种后10、14、21和28天机械缩足阈值显著下降,7、10、14、21和28天自发抬足次数明显增多(P <0.05)。与Tumor组比较,G1和G2组小鼠肿瘤接种后14、21和28天机械缩足阈值升高,且自发抬足次数减少(P <0.05);与Sham组比较,Tumor组小鼠肿瘤接种后28天损伤侧脊髓HMGB1、IL-1β、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05),脊髓背角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密度和Iba-1免疫荧光阳性面积明显增加(P <0.05)。与Tumor组比较,G1和G2组小鼠肿瘤接种后28天损伤侧脊髓HMGB1、IL-1β、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 <0.05),IL-10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 <0.05),脊髓背角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密度和Iba-1免疫荧光阳性面积下调(P <0.05)。结论:甘草酸可缓解骨癌痛小鼠痛行为的形成并减轻脊髓炎症反应。
路凯白宁陈方杨光何芸
关键词:甘草酸炎症反应骨癌痛脊髓小鼠
基于近红外技术的患者麻醉术后疼痛辅助识别方法
本发明涉及图像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近红外技术的患者麻醉术后疼痛辅助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麻醉术后的待检测患者的手术部位在历史时刻和当前时刻下的近红外图像;确定近红外图像中每个像素点对应的升温系数、温度波动因子和...
陈方王伟白宁王晖路凯郝亚波
基于599例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泵使用的闭环智能化管理改进措施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了解我院术后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泵的使用现状,明确PCA泵使用过程中具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2023年6-12月于我院行手术且术后使用PCA泵的患者,记录其基本信息、临床诊断、手术类型、PCA泵的使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99例术后使用PCA泵的患者,66例患者(11.02%)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泵进行术后镇痛,其镇痛效果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泵(533例,88.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2.80%的PCA泵的配方为阿片类药物联合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镇痛泵中也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为两种NSAIDs联用,或阿片受体的纯激动剂与激动-拮抗剂联用;417例患者(69.62%)对镇痛泵均进行了有效按压,但仍有182例患者(30.38%)在使用PCA泵的过程中存在无效按压情况;仅39例患者(6.51%)将PCA泵中药液使用完全,其余患者的PCA泵中存在残余药液,残余率主要为1%~20%(288例,48.08%),但该部分残余药液的临床处置欠规范,存在安全隐患;绝大多数患者在使用PCA泵过程中,医生、护士或药师未规范进行疼痛评估及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论基于无线镇痛管理系统软件的镇痛泵闭环和智能化管理中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应及时改进,并持续监测和评估改进效果,不断完善镇痛泵的闭环智能化管理,保障其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曹璐张博睿陈方梁栋刘文娟张鹏白宁赵义康李茁
关键词:自控镇痛泵闭环管理智能化管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