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健
-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 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 2021年
- 人文关怀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名重症护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为40例。对照组处于常规护理中,并提供观察小组来考虑人文学科。观察和比较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低床位率(SAS)和抑郁症自我平整度(SDS)。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焦虑自评量表(25.21±4.12)和抑郁自评量表(28.12±3.61)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2.51±3.52)和(43.62±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护理工作经验,本次以实验方式,主要针对人文关怀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展开深入论述,所得文献与同行业人员共享,望对行业的前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马健
- 关键词:人文关怀护理重症监护室心理状态
- 综合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桡动脉闭塞的预防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桡动脉闭塞的预防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49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干预措施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131,围手术期接受了针对桡动脉闭塞预防的综合干预)和对照组(n=118,术中主要使用硝酸甘油预防桡动脉闭塞)。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24 h内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穿刺点出血、术后6 h拇指肿胀的发生率以及术后6 h拇指指尖脉氧饱和度﹤95%的比例。结果两组患者的冠心病特点和介入治疗主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内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术后6 h拇指指尖脉氧饱和度﹤95%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穿刺点出血、术后6 h拇指肿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桡动脉闭塞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马涛马健吴志胜王宝珠
- 关键词:综合干预冠心病介入治疗桡动脉闭塞
- 探讨CCU气管插管患者复苏后早期心理辅导对缓解CCU综合征的影响
- 2017年
- 分析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患者开展气管插管抢救苏醒即应用早期心理干预在降低CCU综合征、再插管与死亡率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在医院自 2015 年 5月至 2016年 5月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行气管插管且抢救苏醒的病人共有 60 例,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成两个组,即常规组与早期心理干预组。常规组的病人给予冠心病重症监护室的常规护理干预,而早期心理干预组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联合早期心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的CCU综合征发生率、再插管的比例与死亡率。结果:早期心理干预组病人的CCU综合征的比例、再插管的比例与死亡率都比常规组的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 < 0.05)。结论: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患者开展气管插管抢救苏醒即应用早期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CCU综合征的比例与相关心理指标,避免再插管,减少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性。
- 马健丁雪茹肖雪
- 关键词:再插管早期心理干预
- 心脏中心监护室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应用三维质量结构理论构建C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方法首先查阅CCU护理质量评价的有关文献,在"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的理论基础上,结合相关诊疗规范制定出CCU护理质量评价设定初选指标。应用Delphi专家问卷法对初选的指标进行2轮调查函审,筛选出最终的质量评价指标,同时计算出每个指标的权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6名专家进行函审。调查问卷的有效率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34、0.856,经研究小组集体评议最终确立C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条目。评价指标包括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3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结论心脏中心监护室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遵循了权威专家的意见和相关的医疗文件,符合目前CCU护理的实际需要,有助于提高CCU护理安全质量。
- 丁雪茹李新琳马健张慧娜陈晓琴范英
- 关键词:安全管理护理质量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经PCI治疗后院内死亡的高危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出现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3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介入科行PCI治疗的180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7例治疗无效出现院内死亡的患者纳入死亡组,同期133例经PCI治疗后康复出院的患者纳入存活组,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引起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PCI治疗后出现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患者的年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比例大于存活组(t=2.947、5.068,均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时的SBP低于存活组,肌酐、血乳酸、心率(HR)高于存活组(t=-2.175、3.136、2.870、2.045,均P<0.05);死亡组患者PCI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Ⅲ级的患者比例低于存活组(χ^(2)=7.840,P=0.005);死亡组患者PCI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70、11.294、9.632,均P<0.05);年龄越大、入院时收缩压(SBP)降低、入院时HR越高、入院时肌酐越高、入院时血乳酸越高、PCI后TIMI血流分级≤Ⅱ级、合并急性肾损伤、合并消化道出血均会增加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PCI后出现院内死亡的风险(均P<0.05)。结论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经PCI治疗后出现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重点人群给予早期干预,减少该类人群死亡风险。
- 马健董霞王宝珠高小莉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预防措施
- 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研究进展
- 2023年
- 苏醒延迟是全身麻醉常见的并发症,当患者发生麻醉苏醒延迟时,不仅会对 PACU 正常工作秩序产生干扰,延长患者机械通气和监护时间,增加患者躁动、麻醉不良反应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作为麻醉医生,除了在确保术中患者安全且舒适的前提下完成手术,尽可能使患者安全且快速苏醒,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因此在围术期应对患者及早评估,及时运用适当的手段进行处理。本文就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主要根据患者因素、手术因素、麻醉因素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及苏醒延迟的预防及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预防及处理全麻术后苏醒延迟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 马健马海平
- 关键词:苏醒延迟全身麻醉
- 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护理风险与防范分析
- 2019年
- 研究分析冠心病监护病房中各类护理风险类型及针对性护理方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8年11月期间本院冠心病监护病房收治患者共85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研究。18年2月~6月期间收治4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18年7月~11月期间收治42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指标。结果:相较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的实施,可实现对冠心病监护病房常见护理风险事件的有效规避,并积极改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有效康复。
- 马健
- 关键词:冠心病监护病房护理风险
- 无创呼吸联合营养支持对矽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20年
- 矽肺是尘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长期大量吸入二氧化硅粉尘,导致肺部发生结节性纤维化改变的疾病。呼吸衰竭是矽肺患者的严重并发症,患者长期肺功能减退出现换气功能障碍,肺泡通气量不足,若合并肺部感染,易发生呼吸衰竭,增加死亡风险。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特点,已经被广为使用[1]。有报道,超过60%的矽肺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现象[2]。我们对该院矽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营养支持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梁敏丁雪茹阿依苏丽丹·阿不都瓦力王阿娇马健张慧娜
- 关键词:矽肺患者肺泡通气量呼吸衰竭联合营养支持无创正压通气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