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艳蓉

作品数:13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针灸
  • 3篇性关节炎
  • 3篇针灸治疗
  • 3篇膝骨
  • 3篇疗法
  • 3篇灸治
  • 3篇骨性
  • 3篇骨性关节
  • 3篇骨性关节炎
  • 3篇关节
  • 3篇关节炎
  • 2篇针刺
  • 2篇失眠
  • 2篇湿痹
  • 2篇温针灸
  • 2篇膝骨关节
  • 2篇膝骨关节炎
  • 2篇膝骨性
  • 2篇膝骨性关节炎
  • 2篇疗效

机构

  • 10篇湖南中医药大...
  • 9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南华大学

作者

  • 13篇魏艳蓉
  • 6篇赵艳玲
  • 2篇罗景
  • 1篇黄洁
  • 1篇章薇
  • 1篇曹越
  • 1篇钟峰
  • 1篇范伏元
  • 1篇雍苏南
  • 1篇李星慧
  • 1篇谭志高

传媒

  • 4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中国针灸
  • 1篇浙江中医杂志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古代针灸治疗尿失禁的用穴规律被引量:17
2015年
以《中华医典》(4版)针灸古籍文献为主,检索收集其中有关针灸治疗尿失禁条文,建立数据库,采用Weka数据挖掘软件,运用多层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分析古代针灸治疗尿失禁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检索得到尿失禁治疗条文356条,涉及41个腧穴,共364频次。分析发现,1重视手足三阴经腧穴,阴经取穴数是阳经的2.6倍,阴经又以足厥阴肝经取穴最多;2重视足太阳膀胱经穴,足三阳经中,足太阳膀胱经的取穴54次,占65.85%(54/82);3取穴部位偏重人体下肢部和腹部;4取穴以上述诸经的特定穴为主,特定穴个数和频次分别占73.2%(30/41)和79.4%(289/364);5古代医家治疗尿失禁不取膀胱经募穴中极,与现代文献数据相异。结果提示,尿失禁属于"前阴病",阴病要治阴,多选阴经,偏重特定穴,中医临床上要继承与创新并重,将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于针灸古籍文献研究,可以为针灸临床提供经典理论依据。
章薇谭志高曹卷舒龚后武覃佐爱钟峰曹越魏艳蓉
关键词:尿失禁针灸腧穴
针刺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失眠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分析探讨临床上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董氏奇穴,对照组采用针刺常规穴位,两组均每天1次,治疗两周。观察两组接受治疗后失眠症状改善状况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变化情况,以综合评价二者临床疗效。结果:PSQI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1%,对照组为70.0%,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董氏奇穴组可明显降低中风后失眠患者的PSQI评分,提高睡眠率,改善睡眠情况,其疗效优于常规穴位针刺治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丁柏翠赵艳玲罗景魏艳蓉秦思佳
关键词:中风后失眠中医药疗法针刺董氏奇穴
基于“形神并调”探析长留针辨治面肌痉挛
2025年
面肌痉挛是目前临床难治病症,虽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易造成患者因社交尴尬而逃避社会,症状较重者或可导致患者功能性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面肌痉挛的发生常与情志内伤,过极化火、风邪为患,内外相合、五脏渐衰,正气亏虚、阳明脉衰,宗筋失濡等因素有关,且常多种因素共同致病,治疗当形神同治,调畅情志;熄风止痉,滋阴潜阳;扶正理脾,益气养血。长留针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指通过长时间留针激发全身经气,重视全身气血阴阳的整体调节和患者心神状态。本文基于中医“形神一体”理论,重点探讨长留针在辨治面肌痉挛中的应用。通过把握病机和辨证施治,旨在实现“形神并调”的目标,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周劲张游唐旖雯魏艳蓉岳增辉
关键词:面肌痉挛
银黄清肺胶囊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普通型COVID-19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银黄清肺胶囊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普通型COVID-19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隔离病房收治的普通型COVID-19病毒感染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配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予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黄清肺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含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4天后,治疗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银黄清肺胶囊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普通型COVID-19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以缩短患者症状消退时间,改善炎症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阎昱升屈金艳魏艳蓉范伏元汤渝玲高尚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中药泥灸治疗寒湿痹阻证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泥灸治疗寒湿痹阻证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中药泥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推广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7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脱落6例,有效病例66例,每组3...
魏艳蓉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温针灸
文献传递
从足太阳膀胱经生理功能论治多汗症的理论探讨被引量:2
2023年
多汗症归属于中医学“汗证”范畴,中医学认为,汗证的发病与阴阳营卫失衡、腠理开合失调密切相关。针灸是临床上治疗汗证的常用手段之一,但针灸治疗多汗症的机制仍有混淆。本文基于调和阴阳、腠理治疗原则,立足于经典文献,从以足太阳膀胱经发挥调和营卫表里、司膀胱津液气化、燮理五脏六腑等生理功能,结合针刺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现代研究来探讨多汗症的治疗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欧阳心怡黄洁魏艳蓉赵艳玲
关键词:多汗症足太阳膀胱经自主神经系统生理功能
基于“以痛为腧,以知为数”探讨经筋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近五年研究进展
"以痛为腧,以知为数"是经筋疗法的取穴原则和取效判定标准,膝骨性关节炎属于经筋病的范畴,运用经筋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着丰富的理论及临床依据。因此本文从"以痛为腧,以知为数"理论探讨和经筋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和机制...
魏艳蓉张游资艳彭玉婷薛晓胡晓妹唐旖雯周劲岳增辉
关键词:以痛为腧经筋疗法膝骨性关节炎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选穴规律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医学数据库,建立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研究文献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选取的腧穴、经络等进行频次统计,对使用频次在10次及以上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纳入242篇文献,涉及85个腧穴,使用总频次934次,天枢穴应用频次最高,占151次。涉及13条经脉,足阳明胃经使用频率最高,占35.87%。关联规则分析得出7个有效群集:足三里-天枢、中脘-天枢、上巨虚-天枢、天枢-大肠俞、气海-天枢、关元-天枢、支沟-天枢。聚类分析得出4个有效群集:左外水道-左外归来-水道-归来、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支沟-照海-丰隆、天枢-大肠俞-上巨虚-足三里。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临床取穴以足阳明胃经和任脉为主,多采取腹部局部取穴,配合远端循经取穴,俞募配穴、合募配穴得到广泛运用。
魏艳蓉陈德祯雍苏南唐兆安唐艺芸赵艳玲
关键词:脑卒中后便秘针灸数据挖掘
姜京明运用自血疗法结合针刺从心脾论治痤疮经验被引量:3
2020年
近年来,姜京明运用自血疗法结合针刺,从心脾论治痤疮,取效较好,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理论探讨姜京明认为,痤疮的发生是火热和瘀痰湿互结所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都属于疮,亦属于广义上的"湿肿满",脾为生痰生湿之源,由此可以认为,痤疮的发生和心脾二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经云,心主血脉,其华在面。
柏博魏艳蓉王燚焱姜芳赵艳玲
关键词:痤疮自血疗法针刺从心脾论治
穴位埋线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36例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失眠症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以穴位埋线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状况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对照组为8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疗效良好。
罗景赵艳玲丁柏翠魏艳蓉秦思佳
关键词:失眠症穴位埋线认知行为疗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