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
-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基于磁控胶囊内镜调查基层人员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调查基层人员消化道病变的检出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481名基层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磁控胶囊内镜(MCCE)对其进行消化道检查。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CCE检出消化道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受检者均完成MCCE检查,154人(32.0%)检出消化道病变。检出病变包括糜烂性胃炎106人、慢性萎缩性胃炎25人、消化道息肉17人、胃溃疡16人、反流性食管炎5人、贲门炎4人、十二指肠球炎1人、小肠炎1人。特种作业岗位、6个月内执行过长时任务及有腹胀、嗳气、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与消化道病变有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特种作业岗位、6个月内执行过长时任务、有嗳气和恶心呕吐症状是检出消化道病变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基层人员消化道病变总体的检出率较高,以酸相关性疾病为主,且其发病与从事特种作业岗位、6个月内执行过长时任务密切相关。工作于特种作业岗位的基层人员更应警惕消化道病变的发生,而出现消化道症状对病变的预测仅具参考价值,需重视功能性胃肠疾病的鉴别和注重内镜检查。
- 张一丹夏天陈佳云蒋熙吴浩黄文李兆申钱阳阳
- 关键词:胃肠疾病流行病学
- 虚拟环境模拟训练对军校学员心理应激影响的观察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虚拟现代战场环境模拟训练对军校学员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将军校学员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军事演习前观察组进行虚拟现代战场环境模拟训练,对照组学员观看介绍当代战争的DVD或VCD。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军校学员军事演习前后心理应激水平进行测评。结果:对照组学员军事演习后SCL-90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及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附加项目因子分值显著高于中国青年常模(P<0.05);而观察组学员仅躯体化、焦虑、恐怖因子分值显著高于中国青年常模(P<0.05)。观察组军事演习后SAS、SDS总分值与军事演习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对照组军事演习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虚拟现代战争环境模拟训练可提高军校学员的心理应激水平。
- 黄文钟海忠鞠金涛徐纪平李兆申
- 关键词:心理应激军校学员
- 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的驻岛人员肠道菌群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驻岛人员肠道菌群特征,为维护驻岛人员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及提供精准的医疗保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驻岛人员若干,同时纳入沿海地区人员若干作为对照,对人员粪便标本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比较两组人员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菌群组成差异。结果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驻岛人员肠道菌群丰度较沿海地区人员升高,beta多样性分析提示驻岛人员肠道微生物群落构成与沿海地区人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驻岛人员肠道内拟杆菌门丰度低于沿海地区人员(30.8%vs 48.3%,P<0.001),而肠道内变形菌门丰度高于沿海地区人员(28.3%vs 10.2%,P<0.001)。经多重假设检验校正后发现,驻岛人员肠道内拟杆菌属、罗斯氏菌属、另枝菌属、副拟杆菌属丰度显著下降,普雷沃氏菌属、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柠檬酸杆菌属、产粪甾醇真杆菌属丰度显著提升。结论海岛特殊环境影响驻岛人员肠道菌群特征,肠道微生态健康亟需精准保障。
- 吴浩谢沛张菂黄文李兆申薛芊鞠金涛
- 关键词: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
- 战后平民幸存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2年
-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由暴露于生命威胁事件而产生的一种受迫害的感觉,其呈现出的三大特征性症候群包括侵害性症状、逃避症状及易于唤醒症状。关于PTSD流行病学研究的文献很多,但其结果因各自研究对象和评价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针对难民、迁徙人群及社区人群的研究受到对战争创伤的定义不同、样本选择的不同以及是否进行心理干预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战争创伤或精神折磨后平民中PTSD的发病率尚无准确结论。目前针对PTSD的研究存在的不足:一是既往研究分析方法存在差异,不同研究小组间的统计结果也存在差异;现有研究均针对非西方种族及某些特定人群,采用的样本尚存在选择性偏倚。二是绝大多数研究未设置对照组,所得结果缺乏可靠性及通用性。三是战后PTSD的研究应重视国籍及文化背景的影响。PTSD流行病学研究领域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的简易PTSD筛查和测量工具,开展各类创伤性事件后PTSD发病率及其分布特征的调研,对于PTSD的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孔祥毓肖立宁黄文李兆申
- 关键词:应激障碍创伤后流行病学
- 生物钟与肠道微生态间的双向调控被引量:2
- 2023年
- 生物钟是将个体生理节律与外部时间联系起来的重要机制,能预测并响应时间变化,决定睡眠-觉醒周期,参与调节摄食、体内激素平衡等多种生理行为的昼夜节律。哺乳动物体内中枢生物钟能够调节肠道、肝脏、胰腺等外周生物钟,维持各器官稳态并同步运行,并能通过调控进食和睡眠等诱导肠道微生物结构、数量和定植行为的昼夜改变。肠道微生物是肠道微生态的核心部分,能够对包括大脑在内的多器官、多系统发挥调节作用,并被证明是宿主生物钟分子节律性表达和多种昼夜节律活动的驱动因素。研究已经部分揭示了哺乳动物肠道微生态和生物钟之间的关联,以及它们对疾病的影响,但仍需进一步探究它们在不同疾病背景下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本文综述了目前有关哺乳动物生物钟与肠道微生态间的双向调控关系及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干预措施和治疗靶点。
- 王帆杨光锐黄文李兆申
- 关键词:生物钟肠道微生态
- 新型便携式内镜在基层医疗机构上消化道检查中的应用:532例诊治操作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新型便携式内镜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上消化道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532例基层人员进行新型便携式内镜检查,主要观察指标为内镜检查成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操作时间、内镜检查结果、息肉摘除与活检病理结果,以及检查主观感受评价。结果532例受检者中,2例因不能耐受检查在内镜插入食管后中途退镜,6例因检查时反应大未检查至十二指肠降段,最终524例完成上消化道检查,内镜检查成功率为98.5%。内镜检查时间为(4.7±1.8)min,保护套穿脱时间为(4.2±1.4)min。内镜检查结果显示,最常见病变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85.1%,451/530)、反流性食管炎(14.7%,78/530)、胆汁反流(14.0%,74/530)。共完成息肉摘除10例,息肉摘除率为71.4%(10/14);完成活检病理诊断44例,活检率为8.3%(44/530)。受检者检查中的主要不适症状为恶心(53.6%,285/532)、呕吐(51.1%,272/532)和咽痛(38.5%,205/532),检查后的主要不适症状为咽痛(27.8%,148/532)、恶心(19.5%,104/532)和呕吐(14.7%,78/532),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及心肺并发症等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新型便携式内镜可安全、有效地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完成上消化道诊治操作,且节省洗消流程,但检查不适感发生率较高,有待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
- 徐超邹文斌赵九龙张婷黄念吴浩刘翠黄文李兆申廖专
- 关键词:上消化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