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侠
- 作品数:31 被引量:181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达能营养中心膳食营养研究与宣教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上海市社区居民中心性肥胖与打鼾对血脂异常的交互作用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上海市社区居民中心性肥胖与打鼾对血脂异常的交互作用。方法利用2017年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SHCR-2017),通过多阶段分层抽样,合计纳入研究对象20259人,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价中心性肥胖与打鼾对血脂异常患病的影响。采用相乘交互、相加交互作用模型评估中心性肥胖和打鼾对血脂异常患病的交互作用。结果上海市血脂异常检出率为35.5%,高甘油三酯血症(18.2%)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15.8%)为主要特征。经混杂因素调整后,中心性肥胖(OR=1.74,95%CI:1.63~1.85)与打鼾(OR=1.16,95%CI:1.09~1.24)均与血脂异常相关。交互作用分析表明,中心性肥胖与打鼾对血脂异常患病无显著相乘交互作用(OR=0.98,95%CI:0.87~1.11)。两者对血脂异常患病存在相加交互作用(RERI=2.21,95%CI:1.61~2.81;SI=3.40,95%CI:3.07~3.78;AP=0.54,95%CI:0.49~0.58)。血脂异常四种临床类型中,研究对象对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的相加交互作用显著。与超重、肥胖人群相比,正常体质指数人群中心性肥胖与打鼾对血脂异常的相加交互作用显著。结论中心性肥胖与打鼾对血脂异常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加强对打鼾人群腰围的控制有助于血脂异常尤其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预防。
- 郑杨王英全刘丹妮刘晓侠吴函王玉琢苏秋云喇雪娜杨群娣施燕付晨
- 关键词:血脂异常打鼾中心性肥胖
- 上海市中老年人群优质蛋白质摄入与肌肉衰减症风险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中老年人群优质蛋白质摄入与肌肉衰减症的关系。方法在2017年第四轮"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项目人群中选取5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采用简易五项评分问卷(SARC-F)量表评估体能水平,以评估得分≥4判定为具有肌肉衰减症风险。所有评估对象均参加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卡方检验用于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用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有效样本17 403人,有肌肉衰减症风险的比例为3.3%(579/17403)。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身体活动水平、优质蛋白质每日摄入水平、慢性病(高血压和糖尿病)史、体重指数人群的有肌肉衰减症风险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身体活动水平、高血压患病和自报糖尿病史、体重指数后,结果显示"优质蛋白质摄入量增加"对肌肉衰减症起保护作用,OR值为0.845(0.776~0.921),P=0.000。进一步的膳食蛋白来源分类分析显示起保护作用的优质蛋白质来源于蛋类、畜类、禽类、水产品类、豆类,OR值分别为0.784(0.709~0.868),0.852(0.785~0.924),0.874(0.811~0.943),0.841(0.775~0.913),0.881(0.815~0.952),均P<0.05。结论优质蛋白质摄入量增加对肌肉衰减症起保护作用。膳食中起保护作用的优质蛋白质来源于蛋类、畜类、禽类、水产品类和豆类。中老年人群应增加优质蛋白摄入量以预防肌肉衰减症。[营养学报,2020,42 (5):429-434]
- 陆晔刘晓侠朱珍妮郑杨施燕
- 关键词:中老年人群优质蛋白质
- 美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控战略与行动及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4
- 2019年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报道,2016年全球有2.51亿COPD患者;2015年全球估计有317万人死于COPD,相当于同年全世界所有死亡人数的5%;COPD已成为全球第3位主要致死疾病[1]。我国2014-2015年40岁及以上居民COPD患病率为13.6%[2],2012年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COPD)是农村和城市第4位致死疾病[3]。美国一直十分重视COPD防治研究,早在1998年就与WHO联合发起成立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又先后于2011和2017年发布了COPD防控的战略框架和行动计划,同时有较成熟的监测系统和丰富的COPD防控项目经验。我国面临严峻的COPD形势,但在COPD监测、数据利用、防控项目开展方面处于探索阶段,也尚未形成系统的防控策略。因此,本文对美国COPD防控战略、行动计划和防控项目进行总结,以期对我国COPD防控提供参考和借鉴。
- 陈晓英郑杨刘晓侠刘丹妮汪晶苏秋云杨群娣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上海市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认知和需求分析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依托上海市社区护士规范化培训项目,描述上海市社区护士队伍现状,分析社区护理实践和岗位培训情况,并考察其基线知识技能。方法:以问卷和测试形式对上海市8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培训的社区护士开展调查。结果:66.4%的学员认为应开展规范化岗位培训,34.5%感觉现有知识技能难以胜任家庭医生团队任务。郊区学员更多认为院校护理知识无法覆盖护理实践(OR=2.48)。年龄大于35岁者接受基层护理培训较多(OR=5.14)。市区学员公共卫生培训较少(OR=0.37)。多数学员公共卫生方面的培训经历较少(60.3%),培训认知度较低(31.9%)。公共卫生知识测试结果较基础护理知识和临床技能更差(P<0.01)。结论:社区护士对岗位培训的认同度较好,但对公共卫生培训的认知和知识掌握较差;岗位培训应在部分重点人群中强化。
- 陈勇郁泉珍丁瑾瑜吴春峰刘晓侠冯晓刚
-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护士公共卫生
- 上海市18岁及以上居民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18岁及以上居民代谢综合征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上海市代谢综合征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源于2017年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18岁及以上的居民20244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使用R 3.6.1软件进行基于复杂抽样加权数据的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 22.0构建分类决策树模型分析代谢综合征影响因素。结果上海市18岁及以上居民代谢综合征加权患病率为24.17%,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加权患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血压升高(45.73%)、高甘油三酯血症(34.09%)、中心性肥胖(33.54%)、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23.12%)和高血糖(15.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60岁组人群(与<45岁组相比OR=1.605)、超重(OR=4.537)、肥胖(OR=15.785)、有糖尿病家族史(OR=1.274)与代谢综合征患病高风险相关,女性(OR=0.609)、城乡结合地区(OR=0.662)和农村地区(OR=0.698)、低体质量(OR=0.187)、高身体活动水平(OR=0.760)与代谢综合征患病低风险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决策树模型结果显示,体质指数分级是代谢综合征患病的最大影响因素,此外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家族史、性别、受教育程度、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常住地区和身体活动水平也是患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上海市18岁及以上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针对代谢综合征的干预管理应重点关注超重肥胖、高龄、居住在城市地区、具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
- 喇雪娜刘晓侠施燕刘丹妮郑杨苏秋云吴函杨群娣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影响因素决策树模型
- 吸烟在社会经济地位和高TG血症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研究吸烟在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与高TG血症之间的中介效应,为进一步防治高TG血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基于2017年上海市开展的成人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的5557名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询问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采用χ^(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分别分析定性资料和定量资料的组间差异。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吸烟在SES和高TG血症之间的作用。结果SES与吸烟呈负相关(OR=0.86,95%CI:0.81~0.91,P<0.001),吸烟与高TG血症呈正相关(OR=1.29,95%CI:1.04~1.59,P=0.019);SES对高TG血症无直接作用,但吸烟在SES和高TG血症关系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_(mediation)=-2.086,P=0.037)。结论吸烟在SES和高TG血症关系中存在完全中介效应,对于不同SES人群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控烟和加强戒烟宣传,以更好地防控高TG血症。
- 郑杨吴函刘晓侠王英全刘丹妮苏秋云杨群娣施燕付晨
- 关键词:吸烟高TG血症中介效应
- 上海市35岁以上居民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关联情况的挖掘被引量:4
- 2024年
- 目的 使用关联规则挖掘上海市≥35岁常住居民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的关联性及关联强度。方法 利用上海市2017年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描述≥35岁常住居民现在吸烟、危险或有害饮酒、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红肉摄入过量、身体活动不足和每天睡眠时长不合格6项行为危险因素共存情况,采用R 4.1.2软件arules包Apriori算法对6项行为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人群的关联情况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19578名居民中至少存在2项行为危险因素的占比为39.4%。支持度超过5%、置信度超过50%且提升度最高的关联规则为:男性35~59岁组{危险或有害饮酒}→{现在吸烟}(C=82.38%)、男性≥60岁组{危险或有害饮酒}→{现在吸烟}(C=63.78%)、女性≥60岁组{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睡眠时长不合格}(C=51.35%)。结论 上海市≥35岁常住居民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共存现象常见且相互间存在关联,不同特征人群的共存关联特点不一,提示在今后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项目中,需提高行为危险因素综合干预的意识,根据不同特征人群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多项行为危险因素综合干预措施。
- 刘晓侠杨群娣刘丹妮苏秋云郑杨施燕
- 关键词: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
- 带有老年健康监测界面的显示屏幕面板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带有老年健康监测界面的显示屏幕面板。;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显示图形用户界面的内容,适用于计算机显示器,平板电脑,手机。;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内容。;4.最能...
- 施燕阮晔郭雁飞孙双圆刘晓侠蒋安丽董俣君汪嘉琦
- 上海市二级医院2017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条件调查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二级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诊疗条件现况,为慢阻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市16个区58家区属二级医院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2017年时的肺功能检查仪配备及应用、慢阻肺治疗药物配备等情况。结果:在肺功能检查仪配备及应用方面,93.1%的二级医院已配备肺功能检查仪,89.7%的二级医院已开展肺功能检查,但肺功能检查应用频率低,月均检查次数<30次的二级医院占比为29.3%。在治疗药物配备方面,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制剂的配备率分别为98.3%和79.3%,但长效β_(2)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复方制剂的配备率只有20.7%。从医院所处区域看,远郊区域二级医院的慢阻肺诊疗条件与城区和近郊二级医院有一定的差距。结论:上海市二级医院肺功能检查应用频率低,部分慢阻肺治疗药物配备不足,且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二级医院应重视肺功能检查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完善慢阻肺治疗药物的配备,优化远郊区域二级医院的资源配置。
- 苏秋云杨群娣刘丹妮刘晓侠吴函郑杨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海量慢性病数据管理系统、方法、终端及介质
- 本申请提供海量慢性病数据管理系统、方法、终端及介质,包括身份识别模块,用于获取当前人员的身份信息并判断其为初诊人员或复诊人员;病史调取模块,用于调取当前人员的慢性疾病历史测量数据及病史信息;测量方案模块,用于根据人员身份...
- 付晨施燕程旻娜郑杨顾凯阮晔龚杨明王玉恒黎衍云吴春晓杨沁平吴菲王思源张晟刘晓侠刘丹妮杨群娣郭雁飞刘丽丽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