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宇

作品数:25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专利
  • 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髓鞘
  • 10篇周围神经
  • 9篇疾病
  • 8篇细胞
  • 7篇药物
  • 6篇坐骨
  • 6篇坐骨神经
  • 5篇胆酸
  • 5篇蛋白
  • 5篇激动剂
  • 4篇乙基
  • 4篇神经髓鞘
  • 4篇脱髓鞘
  • 4篇经髓
  • 3篇凋亡
  • 3篇制剂
  • 3篇神经损伤
  • 3篇髓鞘形成
  • 3篇周围神经损伤
  • 3篇小鼠

机构

  • 25篇南通大学

作者

  • 25篇刘晓宇
  • 23篇孙诚
  • 2篇汤欣
  • 1篇杨宇民
  • 1篇胡彦
  • 1篇黄丽
  • 1篇易晟

传媒

  • 3篇生物过程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教育进展

年份

  • 4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8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苯磺酰胺在制备治疗周围神经粘连类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苯磺酰胺在制备治疗周围神经粘连类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如下:苯磺酰胺在制备治疗周围神经粘连类疾病的药物药物中的应用,并通过具体验证实验进行了证明,具体的,本申请通过直接对神经粘连及肌...
刘晓宇孙诚胡彦
6α-乙基-23(S)-甲基胆酸在制备治疗周围神经脱髓鞘类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6α‑乙基‑23(S)‑甲基胆酸在制备治疗周围神经脱髓鞘类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激动剂6α‑乙基‑23(S)‑甲基胆酸的新用途,且效果好;研究机理的方法简便,准确。
刘晓宇孙诚
LncRNA RXRG-1:3在诊断或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瘤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一种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瘤的生物标志物,所述生物标志物为LncRNA RXRG‑1:3。本发明还公开LncRNA RXRG‑1:3在诊断或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瘤方面的应用,包括以下过程:S1、细胞准备;S2、过表达实验...
刘晓宇袁瑾孙诚
文献传递
跨膜蛋白Tmem63b在制备治疗周围神经脱髓鞘类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膜蛋白Tmem63b在制备治疗周围神经脱髓鞘类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跨膜蛋白Tmem63b的新用途,且效果好;研究机理的方法简便,准确。
刘晓宇孙诚姜育辉
“产学研一体化”生物学科建设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5年
学科建设是高校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学术水平、明确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手段;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现我校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对促进科技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科建设发展对于学校申报项目、培养高层次人才起着示范作用,是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关键。本研究以生命学科建设为立足点,以期丰富学科建设理论深度,树立“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及人才培养体制,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多学科、跨学科的综合教学科研平台,促进创新性的、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科研成果的产出,最终提升生命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及学校的影响力。
刘晓宇易晟黄丽龚佳欢段旭初
关键词:产学研一体化
氟芬那酸在制备治疗周围神经粘连类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氟芬那酸在制备治疗周围神经粘连类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在于:氟芬那酸(2‑(3‑三氟甲基苯胺基)苯甲酸)在制备治疗周围神经粘连类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周围神经粘连类疾病包括坐骨神...
刘晓宇孙诚张美晨
跨膜蛋白Tmem63b在制备治疗周围神经脱髓鞘类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膜蛋白Tmem63b在制备治疗周围神经脱髓鞘类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跨膜蛋白Tmem63b的新用途,且效果好;研究机理的方法简便,准确。
刘晓宇孙诚姜育辉
LncRNA RXRG-1:3在诊断或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瘤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一种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瘤的生物标志物,所述生物标志物为LncRNA RXRG‑1:3。本发明还公开LncRNA RXRG‑1:3在诊断或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瘤方面的应用,包括以下过程:S1、细胞准备;S2、过表达实验...
刘晓宇袁瑾孙诚
6α-乙基-23(S)-甲基胆酸在制备治疗周围神经髓鞘损伤类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6α‑乙基‑23(S)‑甲基胆酸在制备治疗周围神经髓鞘损伤类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激动剂6α‑乙基‑23(S)‑甲基胆酸的新用途,且效果好;研究机理的方法简便,准确。
刘晓宇孙诚
文献传递
帕金森病的致病因素及治疗被引量:1
2021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继阿兹海默症之后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据统计,全球超过一半的帕金森病患者都是中国人,帕金森病已经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我国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根据起源,该病主要分遗传性和特发性两种。帕金森病患者神经病理学特征常表现为大脑黑质区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缺失和特定神经元内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沉积。帕金森病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运动功能障碍,如震颤、僵直、姿势和步态异常等。帕金森病的发病机理涉及多种因素,如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神经炎症等,现在仍然未有定论,因此也未有药物可以完全的抑制疾病的进程和治愈疾病,现多用左旋多巴和多巴胺激动剂治疗PD,也会辅助一些物理康复治疗。所以,如何在多致病因素的情况下寻找到治疗的有效方法是未来研究中的大挑战,同时也是研究的热点。
姜育辉刘晓宇周胜鸾杨宇民
关键词:帕金森病Α-突触核蛋白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