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翠香 作品数:52 被引量:179 H指数:8 供职机构: 陕西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文化科学 更多>>
血清 TAM 和 Cyfra21-1检测在食管癌诊断和化疗疗效判定中的价值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相关物质(tumor associated material,TAM)和角化素蛋白片段19(Cyfra21-1)检测在食管癌诊断和化疗疗效判定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92例初诊食管癌和术后复发食管癌病人为研究对象,以同时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清 TAM 和 Cyfra21-1水平,计算检测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另外,收集2012年9月~2014年4月化疗前血清 TAM 和 Cyfra21-1均升高食管癌患者60例,化疗2周期后再次检测 TAM 和Cyfra21-1水平,以有效患者指标下降,进展患者指标上升计算判定符合率。结果92例初诊和术后复发食管癌患者,血清 TAM 升高66例,Cyfra21-1升高47例,灵敏度分别为71.7%和51.1%(χ2=8.279,P =0.004)。对照组50例,TAM 阴性47例,Cyfra21-1阴性46例,TAM 特异度为94.0%,Cyfra21-1特异度为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4,P =0.695)。接受化疗患者,有效25例,进展11例,TAM 符合率为77.8%,Cyfra21-1符合率为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7,P =0.781)。结论TAM 和 Cyfra21-1为食管癌诊断和判定疗效的有用指标,并且 TAM 优于 Cyfra21-1。 张振 李力 徐翠香 李芒会 贺利民 马磊 赵院利关键词:食管癌 肿瘤相关物质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hTNF-α)在大肠埃希菌[E.coli BL21(DE3)]中表达条件的优化 2017年 目的构建人肿瘤坏死因子(hTNF-α)表达质粒,并对其进行鉴定,优化hTNF-α蛋白表达条件使之在大肠埃希菌中实现高效表达。方法应用PCR扩增技术获得hTNF-α基因片段并进行相应的鉴定,将鉴定后的hTNF-α基因克隆到pET24a载体中,获得pET24a-hTNF-α表达质粒。将此质粒转化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并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pET24a-hTNF-α质粒,PCR和酶切技术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与目的片段一致。将此质粒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得到最佳表达条件为:M9+LB培养基,37℃,0.5 mmol/L IPTG,pH值=7.5,诱导时间为5 h。优化后的菌体干重增高了2.56倍,hTNF-α产率增加3.68倍,hTNF-α表达率从9.38%增加到32.74%,增高了3.49倍。结论优化了pET24a-hTNF-α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的表达条件,使hTNF-α蛋白得到高效表达。 靳占奎 王曦 杨乐 徐翠香 张丽洁关键词:人肿瘤坏死因子Α 质粒 大肠埃希菌 基因克隆 用于川崎病潜在诊断的CRP和MiRNA特征组合信息处理系统 本发明属于于川崎病潜在诊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川崎病潜在诊断的CRP和MiRNA特征组合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包括:采集KD患儿和非KD发热对照组的血样;使用qRT‑PCR检测CRP、PLT和选定miRNAs的表达水平... 徐翠香 黄晓燕 李慧婷 赵向绒 李亚萍 焦富勇 牛倩柚皮素对胃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柚皮素(Nar)对胃癌细胞HGC-27增殖、细胞周期、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及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GC-27细胞分为0、50、100、200μmol·L^(-1)Nar组,分别加入0、50、100、200μmol·L^(-1)的Nar进行干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4组HGC-27细胞干预24、48 h时的生存率,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4组HGC-27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HGC-27细胞周期变化,荧光显微镜观察4组HGC-27细胞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4组HGC-27细胞中凋亡蛋白Cle-PARP、Bcl-2、Bax以及自噬蛋白Beclin、p62的表达。另取HGC-27细胞分为对照组、Nar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和Nar+3-MA组,3-MA组、Nar+3-MA组用自噬抑制剂3-MA干预1 h,对照组和3-MA组加入不含Nar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Nar组和Nar+3-MA组加入含200μmol·L^(-1)Nar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24 h,收集各组细胞,加入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染料室温避光孵育30 min,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200μmol·L^(-1)Nar组HGC-27细胞24 h时的细胞生存率显著低于0、50、100μmol·L^(-1)Nar组(P<0.05);50、100、200μmol·L^(-1)Nar组HGC-27细胞48 h时细胞生存率显著低于0μmol·L^(-1)Nar组(P<0.05),200μmol·L^(-1)Nar组HGC-27细胞48 h时细胞生存率显著低于50、100μmol·L^(-1)Nar组(P<0.05)。0、50、100、200μmol·L^(-1)Nar组HGC-27细胞的克隆细胞数随干预剂量增高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200μmol·L^(-1)Nar组G_(0)/G_(1)期细胞占比显著高于0μmol·L^(-1)Nar组(P<0.05),S期细胞占比显著低于0μmol·L^(-1)Nar组(P<0.05);200μmol·L^(-1)Nar组G_(2)/M期细胞占比显著低于0μmol·L^(-1)Nar组(P<0.05);与50、100μmol·L^(-1)Nar组比较,200μmol·L^(-1)Nar组G_(0)/G_(1)期细胞占比显著升高(P<0.05),S期和G_(2)/M期细胞占比显著降低(P<0.05)。50、100、200μmol·L^(-1)Nar组HGC-27细胞的ROS荧光强度显著高于0μmol·L^(-1)Nar组 赵向绒 王建华 武敏 屈杰 侯强 黄晓燕 徐翠香关键词:柚皮素 胃癌 活性氧 自噬 凋亡 大骨节病患者SIRT1异常表达与软骨细胞凋亡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大骨节病(KBD)患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类1(SIRT1)的表达及其与软骨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从青海省KBD病区贵德县选取20例KBD患者作为KBD组,同时在病区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4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的空腹肘静脉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外周血SIRT1及硒蛋白基因[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2、GPX3、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XNRD)1、TXNRD3、碘甲腺原氨酸脱碘酶Ⅰ(DIO1)、硒磷酸合成酶2(SPS2)]mRNA水平;并采用曲线拟合法进行KBD患者外周血SIRT1与硒蛋白基因表达关联分析。同时,体外培养人正常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单纯白藜芦醇(RES)组(验证RES对SIRT1的激活作用)、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损伤组(软骨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和RES保护组(RES预保护后进行tBHP损伤),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细胞SIRT1,硒蛋白基因及凋亡相关基因[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肿瘤抑制基因P53]mRNA水平。结果人群研究中,KBD组外周血SIRT1 mRNA水平(1.12±0.38)低于对照组(1.8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P=0.002)。经曲线拟合分析,KBD组外周血GPX3、TXNRD1和TXNRD3 mRNA水平随SIRT1 mRNA水平的升高均有所升高(R^(2)=0.48、0.66、0.95,均P<0.001);DIO1 mRNA水平随SIRT1 mRNA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R^(2)=0.51,P=0.024);GPX2、SPS2 mRNA水平随SIRT1 mRNA水平的升高均未见显著变化趋势(R^(2)=0.16、0.12,P=0.064、0.114)。细胞实验中,与对照组(1.00±0.10)比较,单纯RES组SIRT1 mRNA水平(1.79±0.07)较高(P<0.05)。与tBHP损伤组比较,RES保护组硒蛋白基因GPX3、TXNRD1、TXNRD3、DIO1 mRNA水平均较高(均P<0.05);凋亡相关基因BAX、P53 mRNA水平及BAX/BCL2比值均较低,BCL2、NF-κB p65 mRNA水平均较高(均P<0.05)。结论KBD患者SIRT1低表达;RES激活SIRT1后可能通过上调硒蛋白基因表达来增强软骨 杨晓莉 车景敏 张迪 徐翠香 靳占奎 熊咏民关键词:大骨节病 凋亡相关基因 多发性硬化症致病机制与治疗方案综述研究 2025年 多发性硬化症(MS)作为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脱髓鞘疾病,给年轻人群带来了严重危害,已成为非创伤性残疾的首要原因。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其致病机制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深入探讨了可能触发MS的几种关键致病因素,主要涵盖遗传因素、病毒因素以及自身免疫因素等方面。此外,还对MS的疾病修饰治疗、对症治疗和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方案进行了全面综述,详细分析了各种治疗方案的优缺点以及临床应用前景。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旨在为进一步理解MS的发病机制以及优化治疗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依据。Multiple sclerosis (MS), as an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disease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has brought serious harm to young people and has become the leading cause of non-traumatic disability. At present,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ed action of multiple factor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in-depth discussion of several key pathogenic factors that may trigger MS, mainly covering genetic factors, viral factors, and autoimmune factors. In addition, the disease-modifying therapy, symptomatic treatment and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eatment regimens of MS are comprehensively reviewed,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treatment regimen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spects are analyzed in detail.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se contents, it aims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pathogenesis of MS and optimizing treatment strategies. 王梓桐 郭春艳 徐翠香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症 免疫性疾病 致病机制 优化硫酸铵法纯化单克隆抗体 被引量:4 2022年 改进硫酸铵法纯化单克隆抗体,优化硫酸铵的饱和度,让最终饱和度达45%,通过两次沉淀,使单克隆抗体的纯度进一步提升,再利用醋酸缓冲液去除杂蛋白,最终得到便于保存的单克隆抗体。优化后的硫酸铵法提取出蛋白质的纯度大大提高,且浓度和效价都高于传统方法,能纯化出与亲和层析纯度相媲美的单克隆抗体。优化后的硫酸铵沉淀法简单便捷,易于操作且纯化抗体纯度高,也便于抗体保存。 李研 徐翠香 黄晓燕 孙晶莹 常乐 杨晓丽 靳占奎 王建华关键词:单克隆抗体 沉淀法 盐析法 低频交变电磁场对去势大鼠血液骨转换的调控效应研究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明确低频正弦波交变电磁场对骨质疏松大鼠血液中骨转换相关重要标志物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交变电磁场大鼠骨代谢的调控效应提供依据。方法:36只4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成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及+交变电磁场刺激组。对及+交变电磁场刺激组大鼠行以构建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空白对照组打开腹腔但不摘除卵巢。对+交变电磁场刺激组大鼠施加频率15 Hz、强度20 Gs的全身性正弦波交变磁场刺激,每天刺激2小时,空白对照和组大鼠置于未通电流线圈中作为假暴露。连续刺激12周后,大鼠处死提取血液样本,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钙和血磷,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骨钙素(OCN)、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1NP)、抗酒石酸磷酸酶5b(TRACP5b)和1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含量。结果:交变电磁场显著上调了大鼠骨形成标志物血清0CN和P1NP的表达(P〈0.05),下调了骨吸收标志物TRACP5b和CTX的表达(P〈0.05),显著了去势大鼠血钙和血磷的表达(P〈0.05)。结论:交变电磁场能够提升大鼠骨形成速率且抑制其骨吸收速率,血钙和血磷含量,本研究为揭示交变电磁场对缺乏诱发的的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靳占奎 董向辉 孙正明 吴学元 常彦海 凌鸣 徐翠香关键词:交变电磁场 去势 骨形成 骨吸收 陕西地区26 140份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报告分析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报告各指标不同孕周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建立该地区孕中期不同孕周指标参考区间及中位数参考值,提高筛查效率。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行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的26 140例自然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记录血清生化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描述不同孕周孕妇筛查指标的参考区间及中位数。结合产前检查资料用软件评估计算21-三体综合征(DS)、18-三体综合征(ES)、开放性神经管缺陷(NTD)风险率,并分析不同年龄、不同体质量、不同孕周孕妇DS、ES、NTD检出情况的差异。结果初步建立了该地区的孕中期不同孕周血清DS筛查指标参考区间及中位数参考值,AFP、uE3水平从孕14~21周逐步上升而HCG值从孕14~21周逐步降低。26 140例孕妇中DS高风险1 841例(7.04%)、ES高风险166例(0.64%)、NTD高风险456例(1.74%)。不同年龄组间孕妇DS、ES筛查高风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年龄>35岁组的孕妇DS、ES筛查高风险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而不同年龄组间孕妇NTD筛查高风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不同体质量组孕妇DS、ES筛查高风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体质量组孕妇NTD筛查高风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体质量>65kg组的孕妇DS、ES筛查高风险率高于其他体质量组(P<0.05);不同孕周组孕妇DS、ES、NTD筛查高风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筛查高风险率在孕14、15周与其他孕周(16~21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筛查高风险率在孕14、15周与孕16~19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TD筛查高风险率仅在孕15周和19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该地区孕中期不同孕周血清唐氏综合征筛查指标参考区间及中位数参考值意义重大;高龄及高体质量孕妇患DS、ES的风险提高,育� 沈鑫 孙杨 翟卫斌 袁晓华 范芸 黄晓燕 徐翠香关键词:孕中期 唐氏综合征 产前筛查 胃癌中CXCR4 mRNA的表达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胃癌组织中与胃癌进展相关的趋化因子受体4 (C-X-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4,CXCR4)的表达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先根据TCGA数据库,对300余例患者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CXCR4 mRNA表达量进行差异性分析,并与病理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再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检测2018年7月至2022年1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患者胃癌组织标本中CXCR4 mRNA的表达量并分析其与预后和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TCGA数据及临床数据分析均显示,胃癌组织的CXCR4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TCGA数据分析显示,CXCR4 mRNA表达量与肿瘤浸润深度及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OR=1.297、1.437,P均<0.05)。临床数据分析显示,CXCR4 mRNA表达量与肿瘤远处转移及分化程度呈正相关(OR=7.717、3.254,P均<0.05)。TCGA数据及临床数据Kaplan-Meier生存分析均显示,与CXCR4 mRNA低表达组相比,高表达组胃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P=0.008、0.001)。[结论]胃癌组织中CXCR4 mRNA过表达,与肿瘤的进展、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其高表达提示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CXCR4 mRNA可能成为胃癌诊断和靶向治疗新的候选标志物。 常乐 侯强 屈杰 霍雪萍 孙晶莹 赵向绒 冯杨萌 徐翠香 王建华关键词:胃肿瘤 CXCR4 分子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