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艾滋病
  • 1篇大学生
  • 1篇行为者
  • 1篇性行为
  • 1篇依从
  • 1篇依从性
  • 1篇预防控制措施
  • 1篇知晓
  • 1篇知晓率
  • 1篇首次性行为
  • 1篇数据保护
  • 1篇死亡率
  • 1篇同性性行为
  • 1篇青年
  • 1篇青年学
  • 1篇青年学生
  • 1篇肿瘤
  • 1篇卫生监测
  • 1篇男男性行为
  • 1篇男男性行为人...

机构

  • 5篇泰安市疾病预...
  • 2篇山东省疾病预...

作者

  • 5篇成玲
  • 2篇雷杰
  • 2篇杨冬芳
  • 2篇樊爱平
  • 2篇刘亚军
  • 1篇石艳艳
  • 1篇孙永合
  • 1篇宋伟
  • 1篇孙涛

传媒

  • 2篇医学前沿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18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公共卫生监测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解析
2024年
在公共卫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公共卫生监测其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方式,主要监测各种类型的疾病,死亡原因,导致危险行为的因素,环境干扰因素,实施疾病预防接种的时候产生副作用以及使用药物时候产生各种不良反应等等。通过采用公共卫生监测方式,有效观察疾病分布情况,各种病菌传播的途径,确定容易感染的群体以及各种影响因素等等,能够做到持续跟踪观察,并基于所获得的结果测定,以此为重要依据制定控制疾病的有效措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情况以及实施成效已经得到全社会高度重视,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导致其快速传播并在社会上流行,给社会经济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要对疾病做好预防控制工作,就要强化公共卫生监测,本论文针对公共卫生监测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展开研究。
成玲石艳艳宋伟
关键词: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数据保护
泰安市泰山区居民恶性肿瘤患者死亡及减寿状况调查
2016年
目的:了解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及减寿状况。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死因监测系统报告的居民死亡监测数据和泰山区统计局提供的人口资料,对泰山区2010-2012年恶性肿瘤患者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of life lost,P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死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年平均死亡率为145.0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7.96/10万,男性平均死亡率为191.32/10万,标化死亡率为89.78/10万,女性平均死亡率为98.24/10万,标化死亡率为45.7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97,P<0.01)。平均死亡年龄为65.69岁,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年份之间死亡年龄和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F=4.52,P<0.05,x2=11.61,P<0.01)。2010-2012年前5位恶性肿瘤是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肠直肠肛门癌,PYLL顺位前5位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白血病。结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白血病是造成泰山区居民死亡和减寿最主要的恶性肿瘤。
成玲孙永合
关键词:肿瘤死亡率
护理在艾滋病预防与干预中的作用研究
2024年
目的通过研究护理在艾滋病预防与干预中的作用,来了解护理介入是否能提高艾滋病的知晓率,增加安全套使用率,以及改善依从性。方法本研究选取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结果在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方面,观察组在每一个知识点上的知晓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安全套使用率上,观察组的使用率为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00%,P=0.020。在依从性方面,干预后观察组的依从率为96.67%,显著高于干预前的80.00%,P=0.040。结论通过对比研究可知,护理在艾滋病预防与干预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艾滋病的知晓率、增加安全套使用率以及改善依从性,为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护理策略。
成玲李勇
关键词:艾滋病预防护理干预安全套使用率依从性知晓率
大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首次同性性行为与相关行为调查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索大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首次同性性行为与相关行为状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通过同伴推动抽样方法(RDS)和咨询检测等方式招募方便样本,一对一自填式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首次性行为状况及安全套使用信息。结果:成功招募了127名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SM),88.2%的调查对象首次性行为对象是男性,首次同性性行为发生的年龄中位数为19岁;当第一个男性性伴是校外人员时,首次同性性行为被引诱或被胁迫的比例占到28.8%;首次性行为的性伴是男性其自认为性取向是同性恋的比例更高(χ~2=13.49,P=0.00);首次同性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70.1%,首次同性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调查对象最近一次肛交安全套使用比例更高(χ~2=7.72,P=0.05)。结论:首次同性性行为对青年学生的影响较大,应当关注学生首次性行为教育。
樊爱平杨冬芳成玲刘亚军雷杰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首次性行为大学生
2007~2016年泰安市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了解泰安市青年学生的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2016年泰安市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15岁学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以下简称HIV/AIDS)疫情数据以及2012~2016年市疾控中心自愿咨询检测门诊的学生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16年泰安市共发现青年学生HIV/AIDS病例25例,2014~2016年报告例数占累计报告例数的64.00%。报告病例全部为男性、未婚、性途径传播,其中男男性行为传播占88.00%(22/25)。通过咨询检测和专题调查发现的病例最多,占44.00%,其次是医疗机构检测(占28.00%)和性病门诊就诊者检测(20.00%)。确证感染时,CD4+T淋巴细胞平均数为(455.55±266.02)个/μl,最少25个/μl,最多954个/μl。咨询检测门诊接待的学生求询者589人次中,原因为男男同性性行为的占65.20%,发现学生HIV感染者9例。结论近年来泰安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有增加趋势,青年学生中的男男性行为人群应成为校园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樊爱平杨冬芳孙涛成玲刘亚军雷杰
关键词:艾滋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