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炀

作品数:17 被引量:17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共建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矿业工程
  • 3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篇岩爆
  • 3篇动载
  • 3篇声发射
  • 2篇地压
  • 2篇洞室
  • 2篇液控
  • 2篇液控换向阀
  • 2篇液压
  • 2篇液压加载
  • 2篇液压伺服
  • 2篇液压伺服阀
  • 2篇液压系统
  • 2篇砂岩
  • 2篇伺服
  • 2篇伺服阀
  • 2篇巷道
  • 2篇卸荷
  • 2篇换向阀
  • 2篇回油
  • 2篇冲击地压

机构

  • 1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滨州学院
  • 1篇辽宁科技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山西兰花科技...

作者

  • 13篇王炀
  • 7篇刘冬桥
  • 6篇何满潮
  • 3篇王炯
  • 3篇任富强
  • 2篇郭志飚
  • 2篇张晓云
  • 2篇陈上元
  • 1篇宋常胜
  • 1篇杨军
  • 1篇杜斌斌
  • 1篇任晓龙

传媒

  • 3篇煤炭科学技术
  • 3篇煤炭学报
  • 1篇现代隧道技术
  • 1篇岩土力学
  • 1篇矿业科学学报
  • 1篇北京力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声发射幅频分布的大理岩岩爆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为了对岩爆前后声发射信号在幅值、主频方面的分布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探究大理岩在岩爆破坏阶段产生的声发射信号本质特征以及大理岩岩爆破坏产生的内在规律,采用三向加载和单面卸载的方式模拟岩石的应力状态变化过程,将大理岩制成标准的试件并开展了2例岩爆模拟试验,采集了试验过程中的三向应力时程曲线和声发射信号,通过分析三向应力时程曲线将岩爆试验过程划分为加载初期、加卸载阶段和岩爆阶段3大阶段,并对比分析了不同试验阶段内的声发射信号在幅值和主频方面的分布规律,同时提出了声发射信号在幅值-主频平面内分布密度的概念,分析了岩爆前后声发射信号在幅值-主频平面内的分布规律,得到了不同试验阶段声发射信号在幅值-主频平面内的密度最大位置,研究了大理岩发生岩爆的内部破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理岩发生破坏的声发射本征固有频率在以90 kHz和270 kHz为中心的2个频率带中,不随加载应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不同阶段的幅值-频率分布规律有明显区别,岩爆阶段的声发射事件密度最大处对应的主频不小于加载阶段,岩爆阶段出现声发射最高幅值,岩爆阶段的声发射平均主频在200 kHz以上,岩爆阶段的声发射最高幅值和平均主频均大于加载阶段,表明了岩爆阶段岩石发生了更加剧烈的破坏。
杜帅王炀
关键词:岩爆声发射分布密度
基于声发射波形分析的锦屏大理岩岩爆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岩爆破坏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力学行为,影响岩爆的因素众多。文章通过对锦屏大理岩进行两例全程破坏和一例非全程破坏岩爆试验,采集试验过程中的应力和声发射参数,以应力曲线和声发射累计能量曲线为基础确定了关键点,并针对关键点对岩爆过程中的声发射波形进行分析,得到了锦屏大理岩发生岩爆的本质规律。结果表明,锦屏大理岩在单位时间内的声发射波形数分布与关键点有很大相关性,单波占绝大多数,双波、三波和四波在关键点处分布较为集中,多波只在岩爆时刻出现;锦屏大理岩在岩爆阶段与前期加载阶段相比,会有单位时间内波形数数不清的岩爆波产生,是其岩爆阶段的独有特征。
杜帅王炀
关键词:岩爆声发射
动载与长轴位置关系对椭圆形洞室围岩冲击岩爆影响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为探究扰动荷载与椭圆形洞室长轴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冲击岩爆特征的影响机制,采用含椭圆形孔洞的长方体试样,在真三轴加载条件下,设置了扰动方向与椭圆长轴平行和垂直的两种位置关系,开展了椭圆形洞室冲击岩爆试验。结合录像装置,从岩爆弹射破坏过程、弹射速度、破坏模式及碎屑尺度几个方面讨论了椭圆形洞室冲击岩爆特征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不同位置关系的试样岩爆过程相同,并且爆坑都呈现出V字型。扰动方向与椭圆长轴垂直的试样在初始破坏应力、岩爆破坏应力、岩爆弹射速度,爆坑尺寸、碎屑质量以及粗粒碎屑占比上均要小于扰动方向与椭圆长轴平行的试样。扰动方向与椭圆长轴垂直的试样的碎屑特征主要表现为薄片长条状。扰动方向与椭圆长轴平行的试样能明显提升洞室结构的承载力,但是岩爆现象更加剧烈,其碎屑特征主要表现为厚板状。
王炀王炀刘冬桥胡天祥何满潮
基于二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块系花岗岩超低摩擦效应实验研究被引量:20
2018年
基于国内外超低摩擦效应的实验研究现状,设计了块系花岗岩超低摩擦效应模拟实验。制作了中心含圆柱形洞室的花岗岩立方体模型试样,运用自主研发的实验设备研究了在静荷载的基础之上施加动态荷载后块系花岗岩的变化特征。实验过程中采用二维数字图像相关测试方法(2D-DIC),获得了试件表面的全场位移信息,依据位移信息求出块体加速度值,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试件受力分析,求得了块系岩体摩擦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2D-DIC测试技术能够准确的测得石块的位移变化,依据位移变化可以证实伴随着水平向扰动荷载作用,洞口上方岩块左右两侧节理间隙逐步增大,岩块间的摩擦力降低,且摩擦力的变化周期与扰动荷载的周期相同;利用2D-DIC测试技术是有效的,从实验的角度验证了超低摩擦效应的存在。
何满潮王炀刘冬桥任晓龙张晓云
瞬时卸荷的液压系统
本公开提供一种瞬时卸荷的液压系统,涉及液压加载技术领域。该瞬时卸荷的液压系统包括进油通道、液压伺服阀、回油通道和液控换向阀,其中:进油通道,具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与一油箱连通,出油口与一液压缸连通;液压伺服阀,设于进...
何满潮李杰宇任富强刘冬桥王炀
文献传递
条带式双级加筋土挡墙抗震设计方法探讨
在公路抗震设计规范和双级挡土墙的土体破坏模式的基础上,对双级加筋土挡墙进行研究,提出了条带式双级加筋土挡墙的抗震设计方法,可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王炀韩战
关键词:抗震
文献传递
深部动压巷道非对称变形力学机制及控制对策被引量:46
2016年
为解决深部动压巷道支护的技术难题,以鹤煤九矿东总回风巷为研究背景,针对东总回风巷非对称变形量大且难支护的问题,采用现场调研、工程地质分析、物理相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和控制对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变形破坏受围岩岩性、构造应力、采动应力、重力、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变形力学机制确定为IABIIABDIIIABC型;采动应力造成巷道围岩应力场的大小和方向发生了改变,是巷道产生非对称变形的主要因素。通过选取针对性的控制对策将复合型变形力学机制转化为单一型,提出了"锚网索喷+底角锚杆+全断面注浆+反底拱"非对称耦合控制对策,并在现场进行了应用。相似模拟和现场监测结果显示:该控制对策有效控制了围岩非对称变形,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陈上元宋常胜郭志飚王炯王炀
关键词:变形力学机制
动载诱发冲击地压巷道围岩应力计算与试验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基于动载诱发冲击地压是静载和动载共同作用所致,推导了静载和动载共同作用条件下圆形巷道围岩应力的计算公式,并采用对带孔石膏模型试件施加动静复合荷载,模拟了动载诱发冲击地压过程,通过图像采集系统实时拍摄动载诱发冲击地压过程现象,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孔口附近应力数据。试验发现,动载诱发冲击地压经历了裂纹产生、裂纹扩展、碎屑剥落和巷道大面积破坏4个阶段。通过试验和计算结果对比发现,孔口附近应力试验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一致,表明该计算方法可以用于现场动载诱发冲击地压巷道围岩应力的估算,进而为现场防冲支护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刘冬桥王炀胡祥星任富强
关键词:冲击地压动载围岩应力计算方法模型试验
构造破碎带巷道破坏机理分析及控制技术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解决构造区破碎围岩巷道的支护问题,以兴业煤矿主斜井为研究背景,采用工程地质分析、数值模拟、理论计算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变形破坏机理和支护对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变形破坏受围岩性质、地质构造、水、采空区、支护形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变形力学机制确定为ⅠAB CⅡA DⅢA B C复合型变形力学机制。通过变形力学机制转化,提出了"锚网索喷+底角锚杆+全断面注浆"耦合支护方案。数值模拟及现场工业试验结果显示,在此支护方案下,实现了支护体与围岩的耦合,经120天的监测结果显示,相比原支护方案,顶底板、两帮移近量分别由原来的380、345.7 mm降至46.7、36.9 mm。
陈上元杜斌斌郭志飚王炀
关键词:构造破碎带控制技术
瞬时卸荷的液压系统
本公开提供一种瞬时卸荷的液压系统,涉及液压加载技术领域。该瞬时卸荷的液压系统包括进油通道、液压伺服阀、回油通道和液控换向阀,其中:进油通道,具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与一油箱连通,出油口与一液压缸连通;液压伺服阀,设于进...
何满潮李杰宇任富强刘冬桥王炀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