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晓燕

作品数:7 被引量:7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砷暴露
  • 2篇皮肤
  • 2篇患病
  • 2篇患病率
  • 1篇蛋白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芽生菌病
  • 1篇银屑
  • 1篇银屑病
  • 1篇中毒
  • 1篇肉芽
  • 1篇肉芽肿
  • 1篇砷中毒
  • 1篇生活质量
  • 1篇特应性
  • 1篇特应性皮炎
  • 1篇脓皮病
  • 1篇皮病
  • 1篇皮肤表现

机构

  • 7篇中南大学
  • 1篇永州市中心医...

作者

  • 7篇黄晓燕
  • 6篇陈明亮
  • 3篇肖易
  • 2篇粟娟
  • 2篇陈翔

传媒

  • 3篇2014全国...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6
  • 3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纳洛酮改善慢性砷暴露相关瘙痒人群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效果: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2025年
目的明确纳洛酮改善慢性砷暴露相关瘙痒人群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效果,并研究砷代谢及内啡肽受体相关基因多态性的修饰效应。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于2019年1-3月在湖南省常德市某砷暴露人群中招募符合条件的中重度慢性瘙痒患者,随机分配至干预组和对照组,舌下含服纳洛酮或安慰剂(0.4 mg/d),连续7 d。在给药前和给药第7天对患者进行重复测量,主要结局为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次要结局为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睡眠质量。使用连接酶检测反应分型技术进行三价砷甲基转移酶基因和3个阿片类受体基因的分型。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不同药物干预对结局指标的影响,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人口学信息及各基因型与治疗分组对DLQI变化值的交互作用。结果共纳入126例慢性砷暴露相关瘙痒患者,男73例,女53例,随机分配至对照组64例和干预组62例,年龄分别为(60.0±9.1)岁和(58.4±8.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收入、受教育程度及发砷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DLQI下降变化值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79±6.84比-5.19±8.10;P=0.008),但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及睡眠质量的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线性回归分析示纳洛酮显著影响DLQI变化,粗回归系数为-3.60(95%CI:-6.25,-0.96;P=0.008)。分层分析显示κ阿片类受体基因rs1051660野生型(CC)患者的治疗应答显著优于突变型(CA),仅rs1051660基因型和药物对DLQI变化的影响有交互作用(P=?0.014)。结论纳洛酮可有效改善慢性砷暴露相关瘙痒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κ阿片类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治疗应答有关。
黄晓燕粟娟陈明亮陈翔肖易沈敏学
关键词:瘙痒症纳洛酮生活质量环境暴露砷暴露
湖南省某砷尾矿地区居民砷中毒皮肤损害患病率及相关因素调查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湖南省某砷尾矿地区居民砷中毒皮肤损害的现况。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设计,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招募湖南省石门县白云乡3个村庄所有18岁以上的村民(孕妇除外),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人口学信息,由皮肤科医师检查调查对象有无砷中毒皮肤损害,收集血液、尿液和头发样本测定砷含量。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砷中毒皮肤损害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92名砷尾矿地区村民,756名(69.2%,95%CI:66.5%~72.0%)村民有砷中毒皮肤损害,表现为角化过度、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发砷含量为0.31(0.14,0.74)μg/g,血砷含量为0.84(0.67,1.10)μg/L,尿砷含量为60.31(41.71,91.52)μg/L。多因素分析表明,砷中毒皮肤损害的发生与年龄、居住地和职业暴露史存在显著相关性,与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迁移史、发砷、血砷和尿砷浓度无相关性。以18~39岁组为对照,40~59岁和≥60岁组的调整OR值分别为11.34(95%CI:5.98~21.50,P<0.001)和71.82(95%CI:35.81~144.05,P<0.001)。以望羊桥村村民为对照,鹤山村和磺厂社区村民的调整OR值分别为2.89(95%CI:2.05~4.08,P<0.001)和4.13(95%CI:1.94~8.78,P<0.001)。以无职业暴露史(村民)为对照,有职业暴露史村民的调整OR值为1.99(95%CI:1.04~3.83,P=0.039)。结论湖南省某砷尾矿地区仍有近70%居民呈现砷中毒皮肤损害改变。砷暴露时间和既往砷暴露水平与皮肤损害患病风险相关。
黄晓燕肖易敬丹榕陈明亮沈敏学
关键词:砷中毒皮肤表现患病率砷暴露
我国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痤疮和荨麻疹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被引量:72
2020年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数据库文献,发现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痤疮、荨麻疹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调查相对较多,是目前皮肤病流行病学研究较受关注的疾病。1998年、2002年和2014年3次全国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从0.69%,3.07%增加到12.94%。1984年和2008年两次全国调查发现银屑病的患病率从0.123%增加到0.47%。2008年全国性调查发现痤疮的患病率为8.1%。荨麻疹尚缺乏全国性调查。各疾病的危险因素不同,其中特应性皮炎、银屑病和荨麻疹与环境、精神紧张等有关,痤疮则与皮肤类型、饮食等有关。但我国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所采用的诊断方法不同,其中有较多研究以患者自报作为诊断。各研究的结果可靠性不一、可比性不足,且均缺乏随访数据;因此有必要建立我国自然人群皮肤病的队列研究。
陈丽萍黄晓燕肖易粟娟沈敏学陈翔
关键词:皮肤病患病率
伴IgA球蛋白增多的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一例
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是一种临床极其罕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好发于面部的结节和斑块,常合并系统性病变。病理改变为真皮深层大面积明显的渐进性坏死与黄色肉芽肿样浸润灶交替分布。本文报道了一例面部和前胸质硬斑块的病人,经过两次病...
黄晓燕陈明亮
关键词:球蛋白IGA
文献传递
着色芽生菌病1例
患者,男,60岁,因'右上肢及背部斑块、疣状增生10余年'于2013年8月20日于我院就诊。诉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背红色斑块,自觉疼痛,有糜烂病史,患者未重视,未予治疗。皮疹渐向上发展,右上肢及背部出现类似红斑,红...
陈明亮黄晓燕
关键词:着色芽生菌病
文献传递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并多发性鳞癌
患者,女,50岁,因'全身多处红斑、肿块并破溃40余年'于2013年1月14日来我院就诊。诉自幼年起全身多处散在红色丘疹,以双手背为主。十几岁时曾外用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无效,后丘疹蔓延至全身,皮损逐渐增大且隆起表面,形...
陈明亮黄晓燕
关键词: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文献传递
坏疽性脓皮病1例
男性,63岁,因面部、双手背、双小腿红斑块、丘疹、糜烂反复发作5年于2014年1月14日来我院就诊。诉无明显诱因出现,初起为红色小丘疹,渐增大为红斑,中间坏死形成溃疡,有流脓病史,不痛不痒,可自行愈合,反复发作。既往体健...
陈明亮黄晓燕
关键词:坏疽性脓皮病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