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磊

作品数:28 被引量:103H指数:7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火山
  • 6篇年代学
  • 6篇火山岩
  • 5篇地质
  • 5篇岩浆
  • 5篇岩石
  • 5篇山岩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地质意义
  • 4篇东南
  • 4篇东南部
  • 4篇岩石成因
  • 4篇中国东南
  • 4篇中国东南部
  • 4篇锆石
  • 3篇地幔
  • 3篇岩群
  • 3篇杂岩
  • 3篇造山带

机构

  • 26篇桂林理工大学
  • 5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湖南水口山有...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桂林航天工业...
  • 1篇澳门城市大学

作者

  • 28篇刘磊
  • 13篇刘希军
  • 8篇时毓
  • 5篇王葆华
  • 5篇胡荣国
  • 4篇李政林
  • 3篇赵阳
  • 3篇徐夕生
  • 3篇廖帅
  • 2篇左昌虎
  • 2篇付伟
  • 2篇夏炎
  • 2篇龚小晗
  • 1篇张炳晖
  • 1篇李响
  • 1篇刘宝臣
  • 1篇赵志丹
  • 1篇肖文交
  • 1篇贾志强
  • 1篇冯佐海

传媒

  • 7篇桂林理工大学...
  • 3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地质与勘探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水力发电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矿产与地质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 1篇地球科学前沿...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南晚三叠世火山岩的识别:对古太平洋洋壳俯冲启动时限的制约被引量:3
2023年
以粤东地区原认定为早侏罗世的嵩灵组中酸性火山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工作。结果表明:嵩灵组下部3件火山岩形成于204~200 Ma,据此可将华南晚中生代连续活动的火山作用时代前推至晚三叠世。3件样品均具有亏损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其ε_(Hf)(t)值分别为+9.2~+5.7、+5.7~+2.2和+10.0~+2.9,相对于研究区地壳成分明显亏损,暗示该火山岩主要源于古元古代地壳基底物质的重熔,但有明显的亏损幔源物质贡献。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可知,粤东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岩石成因中亏损幔源物质贡献的程度,由晚三叠世向中侏罗世逐渐减弱,但随后又逐渐增强。华南晚侏罗世以来的岩浆活动记录了古太平洋洋壳俯冲晚阶段的信息,中侏罗世以前的岩浆活动则是古太平洋洋壳俯冲早阶段的诱发结果。本文识别出的华南晚三叠世火山岩,暗示古太平洋洋壳俯冲作用的起始时间不晚于晚三叠世。
孙杰刘磊李响赵增霞赵阳
关键词:火山岩洋壳俯冲晚三叠世
北部湾涠洲岛第四纪火山活动:对喷发形式和地幔源区的限定
2025年
北部湾中的涠洲岛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本文探讨了其火山喷发形式和岩浆的地幔源区性质,以期为华南和南海地区最近的构造-岩浆作用过程提供制约。涠洲岛早-中更新世(1.42~0.49 Ma)火山活动以溢流式喷发为主,熔岩流由横路山火山口向四周漫溢,形成盾形火山锥,是涠洲岛的造岛主体;晚更新世(36~13 ka)火山喷发以岩浆-射气喷发形式形成南湾玛珥式火山口,最后的岩浆物质沿鳄鱼山火山口喷发,奠定了涠洲岛现今的地质地貌格局。涠洲岛早-中更新世橄榄玄武岩和晚更新世碧玄岩均属碱性系列,具有相似的Sr-Nd-Pb同位素组成,但前者SiO_(2)含量更高而Mg#更低,显示其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晚更新世碧玄岩的化学成分更接近母岩浆,可能来源于地幔源区的低程度部分熔融。涠洲岛火山岩的地幔源区为亏损的MORB型地幔和EM2型富集地幔混合的结果,可能受到了海南地幔柱的影响,该地幔柱控制了南海更新世以来的构造-岩浆作用过程。
刘磊温洁幸雪连王昕婷夏睿贾悦
关键词:火山机构地幔柱新生代
右江盆地早期演化:来自桂西靖西地区碱性基性-超基性岩地球化学研究的启示被引量:1
2020年
对靖西地区出露的晚古生代基性-超基性岩进行了全岩主量、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基性岩主要为辉绿岩,超基性岩则为苦橄岩;基性岩具有较低的SiO2(51.34%~53.17%)和较高的MgO(4.67%~6.12%)含量,(K2O+Na2O)在5.03%~8.06%,具有典型碱性玄武岩特征;超基性岩则具有更低的SiO2(39.76%)和极高的MgO(23.97%),二者均落入碱性玄武岩系列。基性-超基性岩∑REE在(45.47~128.95)×10-6,(La/Yb)N值在6.67~10.75,δEu值为0.96~1.08,稀土特征总体显示为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型式,具有与OIB相似的配分趋势,指示源区相对富集;基性-超基性岩不相容元素含量整体偏低,略亏损高场强元素(HREE、Nb、Ti等),指示源区部分熔融程度较低。结合前人研究及岩石沉积背景特征,认为靖西基性-超基性岩为右江盆地早期演化的产物,形成于局部拉张的构造环境,与裂谷作用相关,推测该区域晚古生代受金沙江-哀牢山特提斯洋的打开和演化的影响,右江盆地局部拉张裂解,一系列深大断裂沿北西向展开,早期在局部形成与裂谷作用相关的岩浆活动。晚古生代后期右江盆地可能已演变为弧后盆地属性。
覃显著刘磊刘希军刘希军廖帅李政林付伟廖帅潘罗忠胡荣国
关键词:岩石地球化学晚古生代右江盆地
浙江山头郑晚中生代火山岩–二长质侵入岩岩石成因
2025年
二长质岩石是探索深部物质组成、演化和动力学机制的理想对象,本文对浙江山头郑地区二长质侵入岩和伴生的外围火山岩开展研究,以揭示这些火山岩和侵入岩的成因联系,并为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机制提供制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外围流纹岩形成于139.32 ± 0.88 Ma而石英二长岩侵入体形成于105.4 ± 1.1 Ma,分别属于早白垩世早期和晚期岩浆活动产物,二者没有直接的成因联系。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和全岩Mg#值等信息显示,流纹岩和石英二长岩均主要来自古老地壳基底的重熔,但有不同程度的亏损幔源物质加入,其中参与形成石英二长岩的幔源物质贡献比例更高。亏损地幔物质贡献比例的升高,反映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上覆岩石圈伸展程度增强,板片由低角度俯冲转变为高角度俯冲。Monzonitic rocks are ideal to explore the composition, evolution and dynamics of deep materials within Earth. In this paper, monzonitic intrusion and associated peripheral volcanic rocks in the Shantouzheng area, Zhejiang Province are studied to reveal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volcanic and intrusive rocks, and to provide constraints for the Late Mesozoic tectono-magmatic evolution history in SE China. 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rhyolites were formed at 139.32 ± 0.88 Ma and the intrusive quartz monzonite was formed at 105.4 ± 1.1 Ma, which belong to the early and late episodes of Early Cretaceous magmatic activities respectively, and there is no direct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Zircon Lu-Hf isotope compositions and Mg# values of the studied samples indicate that both rhyolites and quartz monzonites are mainly derived from remelting of ancient crustal basement, but there is obvious input of mantle materials, and the input proportion to form the quartz monzonite is higher. The increase in the contribution ratio of depleted mantle materials
张纯桐卞争艳王昕婷夏睿贾悦刘磊
关键词:火山岩晚中生代岩石成因
秦岭造山带秦岭岩群斜长角闪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9
2020年
本文对秦岭造山带秦岭岩群的三个斜长角闪岩(变质沉积岩)样品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限定了秦岭岩群的形成时代,讨论了秦岭岩群的构造背景及归属问题。锆石定年结果显示了971 Ma、1222 Ma和840 Ma三个最大沉积年龄。秦岭岩群是一个杂岩体,秦岭岩群至少存在中元古代(较老组成部分)和新元古代早期(较新组成部分)的岩性单元。秦岭岩群变质沉积岩的锆石年龄峰主要集中在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具有与扬子块体和华北块体明显不同的锆石年代学特征,秦岭岩群在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为独立发展的微陆块。结合秦岭岩群的年代学特征及前人的研究结果,秦岭岩群中的变质沉积岩应沉积于弧相关的构造环境。
柏治安时毓刘希军刘希军赵增霞刘磊
关键词:秦岭岩群斜长角闪岩锆石年代学
桂北罗城垒洞煌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8
2018年
利用LA-ICP-MS法对桂北罗城垒洞煌斑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定年。所分析的锆石晶形有的呈自形柱状,有的呈浑圆-椭圆状,少数锆石具有核-幔结构,阴极发光(CL)图像显示其有明显的震荡环带,符合岩浆锆石特征。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主要集中在830和810 Ma,与江南造山带变质基底四堡群和丹洲群的形成年龄基本一致,暗示这些锆石可能为来自四堡群和丹洲群地层中的捕获锆石或继承锆石。形成于830 Ma左右的锆石与侵入于四堡群的花岗岩类岩石可能为同一次构造事件的产物,也可能为这些花岗岩类岩石中的捕获锆石或继承锆石;179±2 Ma的锆石年龄(晚中生代燕山早期)则很可能代表了煌斑岩的变质年龄。
郭智超时毓时毓付伟刘希军付伟刘磊
关键词:煌斑岩年代学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
一种造孔剂烧结制备6系泡沫铝合金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造孔剂烧结制备6系泡沫铝合金材料的方法。该6系泡沫铝合金材料以粒径为300‑500μm,纯度99.99%的NH<Sub>4</Sub>HCO<Sub>3</Sub>颗粒为造孔剂;6系铝合金粉粒径为100‑...
江鸿杰杨振兴李飞龙刘磊陆安顺
文献传递
中天山南缘乌瓦门地区蛇绿混杂岩中前寒武花岗质岩块年代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2019年
中天山乌瓦门地区蛇绿混杂岩中出露了较多的花岗质岩块,但对于其来源、属性、形成时代及其构造意义,尚缺乏系统的厘定。岩相学表明,乌瓦门地区构造混杂岩中的花岗质岩具有区域变质成因的花岗质岩石特点,经定年测试分析乌瓦门混杂岩中变质花岗质岩中的锆石年龄为(2343±11)Ma和(1702±22)Ma,进一步表明它们并不是与蛇绿岩形成过程中有成因联系的斜长花岗岩。通过对比中天山地块和塔里木地块的岩相学、地层学以及岩浆事件记录,进一步支持中天山地块存在前寒武纪基底及其与塔里木克拉通的构造亲缘性。
王梦超刘磊刘希军王葆华龚小晗张治国谭震江
关键词:变质花岗岩中天山
湘南康家湾铅锌矿床成矿机制:来自流体包裹体的证据
2023年
康家湾铅锌矿床位于湖南省常宁市境内,属于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系统的矿相学、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包裹体显微测温以及激光拉曼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康家湾铅锌矿成矿流体性质及演化机制。康家湾铅锌矿床主要发育富液相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其次为少量富气相两相水溶液包裹体。根据脉体穿插关系,该矿床分为3个成矿期次:1)成矿早期,均一温度峰值320~340℃,盐度(w(NaCl_(eqv)))峰值为16%~18.0%;2)成矿期,包括两个阶段,Ⅱ-1阶段,均一温度峰值260~280℃,盐度峰值12%~14%;Ⅱ-2阶段,均一温度峰值120~140℃,盐度峰值6%~8%;3)成矿后期,均一温度峰值100~120℃,盐度峰值<2%。激光拉曼分析表明康家湾铅锌矿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_(2)O,成矿流体主要为水盐体系。康家湾铅锌矿成矿深度较浅(约1.4 km),成矿作用在逐渐减压的环境中进行。成矿流体早期为岩浆水,后期混入大气降水,混合作用是康家湾铅锌矿成矿流体的主要演化机制。
左昌虎左昌虎夏政刘磊刘磊王铁义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
桂西南凭祥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研究——对古特提斯洋最晚北向俯冲事件的启示被引量:13
2019年
华南西南缘凭祥地区位于特提斯构造域东端,华南与印支陆块碰撞缝合带的北部,该区出露的三叠纪中酸性火山岩是古特提斯洋俯冲过程中在华南陆块边缘形成的大陆弧产物,这些火山岩同时携带的大量来自华南陆块基底的捕获锆石为华南陆块的构造热事件研究将提供重要的信息。对凭祥地区三叠系北泗组英安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获得了一个英安岩样品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27.8±1)Ma,这些英安岩具有高SiO2、K2O含量,极低的MgO、MnO和CaO含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和U)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的特点,显示了典型的岛弧岩浆作用特征,代表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至华南陆块之下形成的大陆弧产物。其余两个英安岩样品中的70粒锆石主要为来自华南陆块基底的捕获锆石,其年龄数据变化区间较大,为1010~231Ma,这些捕获锆石U-Pb年龄频谱分布主要集中在四个区间:①1010~800Ma(峰值900Ma),其锆石的εHf(t)值为4.5~15.1,响应扬子和华夏陆块之间聚合—裂解—再聚合的构造演化事件,反应了其幔源岩浆的广泛参与;②720~620Ma(峰值680Ma)响应南华纪已拼合的扬子-华夏陆块的再次发生裂解;③490~400Ma(峰值450Ma),其锆石的εHf(t)值为2.2^-7.8,响应华南早古生代加里东运动有关的壳-幔相互作用岩浆事件;④280~230Ma(峰值250Ma),其锆石εHf(t)值为-13.6^-16.5,地壳模式年龄为2.3~2.1Ga,代表了印支与华南陆块之间古特提斯洋俯冲闭合的岩浆事件。文章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凭祥北泗组英安岩与华南陆块的亲缘性,其结晶年龄限定了华南与印支陆块之间的古特提斯洋俯冲结束、陆-陆开始碰撞的最晚时限为中—晚三叠纪。
李政林刘希军肖文交鲍厚银时毓刘磊廖帅覃显著
关键词:火山岩古特提斯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