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远 作品数:5 被引量:15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国石化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更多>>
低压低产井净化与排液新技术研究及试验 被引量:2 2020年 川西地区已开发的侏罗系气藏进入低压低产阶段,普遍面临井底污染与井筒积液并存的问题。现有的净化剂与泡排剂性能单一,净化后不利于气井顺利返排。常规的净化剂与泡排剂组合使用,药剂用量大,成本较高,同时还会增加井筒积液量,加大气井负担。为此,本文根据气井井底污染机理,提出了净化排液一体化技术新思路,引进了井底净化与排液复合药剂。通过开展室内实验评价,该复合药剂具有降黏、溶解与起泡、携液综合性能,能够有效防止气井井下泡排乳化液形成,提升气井井底污染物净化后返排效果,达到低成本保稳产的目的。通过对气井井筒污染与积液的诊断,优选出8口气井,试验后平均单井油套压差缩小0.3MPa,平均单井产气量增加0.05×10^4m^3/d,取得较好的稳产、增产效果。取样观察返排液较常规泡排返排液更加清澈、流动性更好。 郭莉霞 姚远 鲁光亮关键词:井筒积液 铁对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2年 介绍流化催化裂化(FCC)催化剂上铁的来源、存在形式、沉积方式,分析了铁污染的机理及其对FC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提出降低其影响的方法。 石磊 毕林田 姚远关键词:铁 催化裂化 催化剂 裂缝有水气藏气井井筒压力预测方法研究 2021年 裂缝性高温、高压有水气藏具有单井产水量大、气液比低等特点。准确预测井筒压力是判断气井井筒积液、优化气井生产制度和制定排采工艺方案的重要依据,利用川西须家河组气藏38井次实测流压数据,与目前常用的9种气液两相管流压降模型预测的井底压力值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产水量、气液比是影响井筒压降模型计算结果相对误差的主要因素;Ansari和GA模型适用于气液比低于400、产水量100~300 m 3之间的气井;BBO和DR模型适用于气液比低于240、产水量100~300 m 3之间的气井;Gray和HB模型适用于气液比低于1500、产水量低于110 m 3的气井。根据优选的井筒压降模型预测的井筒压力数据制定的工艺措施方案符合气井实际情况,均取得了较好效果。研究结果对提高井筒压力计算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气井优化配产及制定排采方案提供依据。 蒋淮宇 姚远 张茉丽 唐雷 纪梅玲关键词:井筒压力 页岩油压裂水平井试井测试方法研究 2024年 页岩油采用水平井规模压裂开发模式,压裂后井筒周围形成复杂的缝网,流动特征复杂,常规试井方法很难准确描述其流动特征,因此,需要建立一套页岩油压裂水平井试井测试方法。通过结合裂缝有效半缝长、缝宽和裂缝间距及压裂后渗透率等相关参数,建立了水平井压裂后试井模型及一套测试方法;通过模拟稳定产能测试、不稳定试井测试及两井干扰测试,研究工作制度和储层参数对试井曲线的影响,分析试井曲线,确定合理的工作制度和测试时间。结合苏北盆地的实际投产井生产情况,得到定量化测试产量及测试时间等数据资料,综合评价压裂改造效果和井控动态储量,确定合理工作制度和产能,为页岩油有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陈洪才 谌廷姗 庄园 洪亚飞 姚远关键词:流动特征 稳定试井 川西老区新场沙溪庙组气井压窜原因及治理对策分析 2025年 目前川西老区井间干扰现象突出,严重干扰邻井生产。为深入研究川西老区新场沙溪庙组气井井间压裂窜流现象,基于新场沙溪庙组气藏的地质特征,开展压窜井生产特征及压窜原因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处理对策。研究表明:川西新场沙溪庙组气藏孔渗条件较好,微裂缝发育,是导致井间压窜的最主要因素;采用长水平井配合体积压裂的改造方式,形成了复杂的缝网结构,而随着井间距离越来越小,加密井形成的水力裂缝极易沟通邻近生产井的缝网体系,高压流体在井间窜流,产生压裂窜扰现象;该井区生产邻井多、采出程度高,压裂裂缝易波及至低压采空区,对井间沟通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采取“气举补压+提喷”“关井复压+强排带液”等不同的技术对策,86%的压窜井产能均能得到有效恢复,年增产天然气447×10^(4)m^(3)。现场试验表明,该研究成果对减少川西老区井间压窜影响具有指导意义。 刘菁 陈瑶 杨艾 苗锦翔 姚远 易婷 罗鑫林关键词:防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