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明
-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晨报副刊》与爱美剧运动
- 2011年
- 面对商业化的文明新戏的堕落和西方话剧剧本排演的失败,以陈大悲为首的一批人借《晨报副刊》的舆论空间倡导了一场非职业演剧的戏剧运动,即爱美剧运动。《晨报副刊》作为爱美剧运动的基地,与戏剧运动的各个环节都发生了紧密并实质性的联系,有力地推动了爱美剧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 王珏季明
- 关键词:爱美剧《晨报副刊》陈大悲
- 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理性回归:生成性逻辑分析框架
- 2018年
- 当预设性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和目标行动结果之间的现实冲突成为常态,继续"预设性执迷"只能变本加厉,基于生成性视角审视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是对现实冲突反思后的理性回归。架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生成逻辑分析框架包括三个核心动作:一是建构"目标共同体"的合法身份;二是阐释"目标共同体"的目标价值;三是形塑"目标共同体目标"的生成特征。
- 安冬平季明
- 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交流合作发展路径研究
- 2021年
- 在深度交流合作中推动基础教育创新发展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共识。动态系统理论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合作发展提供逻辑支持。宏观方面通过系统规划设计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交流合作发展“四期”动态流程;中观方面依托项目载体实现基础教育课程跨域合作开发;微观方面通过数字赋能搭建三地基础教育合作发展智能平台。
- 夏锦萍洪艳琼季明
- 关键词:基础教育
- 中国特色高质量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时代内涵、建设目标与实现路径被引量:2
- 2024年
- 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实现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题中要义。以问题视角切入,当务之急需厘清“是什么、建什么、怎样建”三个基础问题。“是什么”本质是阐释中国特色高质量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时代内涵:基于国家战略要义解读,可架构“立场、使命、战术、评价”四维内涵理解框架;“建什么”本质是明确中国特色高质量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基于内涵四维理解框架,可明确“与时同频、文化承融、教做双湛、协同共生”四大关键建设目标;“怎样建”本质是设计中国特色高质量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实现路径:基于建设目标高效实现,可尝试构建“全生命期教育体系、文化承融赋责制度、教做双元评价机制、协作共赢激励机制”四条实现路径。
- 安冬平傅渝稀季明
- 关键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 高水平职业院校发展目标的自组织生成机理与路径被引量:1
- 2019年
- 新时代的技术革新与不确定性挑战,使高水平职业院校发展目标的确定成为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理论层面,基于复杂科学的自组织理论,可将新时代高水平职业院校发展目标系统视为一个自组织系统,因而优质职业院校发展目标生成过程应转向自组织模式,即在开放、合作的环境中,依靠职业院校目标系统内部力量共同设计并自觉认可而成,据此可构建由问题识别输入系统、目标孕育过程系统和目标生成输出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的优质职业院校发展目标生成系统;实践层面,遵循自组织系统的生成机理与逻辑,依托新时代技术力量可构建以观念重构为前提,以机制创新为驱动,以智能协同为保障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发展目标生成路径。
- 季明安冬平
- 关键词:自组织
- 职业教育发展动力生成模式构建研究
- 2018年
- 当表征线性思维的"预设性职业教育发展动力模式"遭遇信息化、全球化之后,职业教育者们原本努力的职业教育事业已"举步维艰",职业教育发展呼唤内生永恒力量的驱动,此时表征非线性思维的"生成性职业教育发展动力模式"理应合法出场。借助系统论、自组织理论,以"动态目标"为牵引,以"动力永生"为价值主张,可构建"在目标行动主题化中实现动力孕育,在行动主题问题化中实现动力聚合,问题解决动力化中实现动力涌现"的"三段式"职业教育发展动力生成模式。
- 安冬平季明
-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动力
- 一种教学讲台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教学讲台,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下端固定有底板,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设置有台面,所述底板下端的四角处安装有便于讲台移动的转轮,还包括设置在台面背面上的两组相互对称设置的用于演讲过程中物件放置的放置组件,...
- 季明陈姜媛汤晓晴安冬平
- 复杂科学视域下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自组织逻辑与创新建构被引量:11
- 2018年
- 随着实践教学价值日益凸显,实践教学已成为职业院校改革的重头戏。但传统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滞后却将实践教学改革与发展带入了复杂的窘境,复杂科学相关理论作为处理复杂系统的"良药"合法登场为实践教学评价改革带来了新视域,不仅解析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自组织逻辑,助推了实践教学评价理念、评价主体、评价导向、评价功效的自组织转向,而且创新性地勾勒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自组织评价体系。
- 安冬平季明
- 关键词:实践教学评价自组织
- 中等职业学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策略研究
- 2024年
- 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以理论知识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重点在于专业实践。工匠精神则体现在从业者的职业品质、实践能力以及道德修养等方面,是一种行为表现及价值取向,也是一种创造精神、服务精神和品质精神。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要重视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其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坚守工匠精神,发挥自身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 罗理广季明
-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技术型人才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