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
- 作品数:49 被引量:606H指数:15
-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 中国居民消费低迷之谜:基于劳动报酬“可支配性”的解释
- 2023年
- 从劳动报酬的“可支配性”视角分析,考虑“五险”“两金”缴费以及个人所得税,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率为49.98%,远低于同属高社会保险缴费国家的法国同期水平。较高税费负担使得劳动报酬的“可支配性”不高才是居民消费能力不强、消费低迷的真正原因。应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切实提高劳动报酬的可支配性,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 刘长庚谷阳张磊
- 关键词: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缴费居民消费能力居民可支配收入
- 社会资本与居民健康——基于CFPS数据的经验分析被引量:9
- 2019年
- 社会资本表现为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取信息和资源的能力,它可能通过影响居民健康行为和情感心理过程,来对居民身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利用2014年CFPS数据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居民自评健康和心理状况都具有正向的积极作用,这一结论在用工具变量估计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仍然稳健;社会资本可在不同程度上促使居民增加健身锻炼、适量饮酒等健康行为以及改善心理状态,从而提升个体健康水平;吸烟行为的机制作用则未得到经验证据支持。研究结论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识别出一条新的路径——通过形塑个体社会资本来促进居民身体健康。
- 韩雷白雁飞张磊
- 关键词:社会资本锻炼吸烟喝酒心理
- 数字乡村建设、产业振兴与农户收入提升
- 2025年
- 数字乡村建设正成为乡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对提高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文章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库与县域数字乡村指数的匹配数据,考察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有效提升农户收入水平,数字乡村建设水平每提升1个标准差,农户家庭人均收入可增加19.8%。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扩大乡村产业规模和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从而带动农户收入增长。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显著提高了农户的非农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这印证了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为农户创造更多创业和就业机会,使其能够分享发展红利,最终实现收入提升。此外,与兼业户相比,纯农户和纯非农户从数字乡村建设中获益更加显著;而需要注意的是,数字鸿沟的存在可能制约数字乡村建设的普惠性效果。文章的研究不仅深化了对乡村数字化发展微观效应的认识,还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 张磊王越陈华帅肖雪
- 关键词:数字乡村农民收入数字鸿沟共同富裕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被引量:11
- 2018年
- 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怎样实现经济发展”的科学问题给予了新的回答,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实现了多个“有机统一”,推动新时代经邦济世达到新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一座思想丰碑,新发展理念、七个“坚持”与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项任务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实践指南,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经济复兴。
- 刘长庚张磊
- 理解“混合所有制经济”:一个文献综述被引量:19
- 2016年
- 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宏观和微观等多个角度的理解,我国当前所说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应主要是指公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在微观(企业)层面的融合。对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的认识,有非"公"非"私"论、"控股"论和"公有制"论等几种观点。要明确"公有制"和"公有性"的区别,从微观控股主体来看,混合所有制经济可能是公有性的,也可能是非公有性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为了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然而,还有一些关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误区和重要问题需进一步澄清和研究,以便更好地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 刘长庚张磊
-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经济公有性利益共同体国企改革
-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吗?被引量:2
- 2024年
- 本文使用2014—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2018年增值税留抵退税试点政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1)相比样本均值而言,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使得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显著提高了3.13%;(2)机制分析表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优化劳动力结构促进劳动收入份额提高;(3)异质性分析表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效应对于非国有企业、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规模较大企业、处于行业竞争较为激烈的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以及普通员工更为凸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后续深化增值税留抵退税改革以及完善税收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 谷阳刘长庚吴雄张磊
- 关键词:劳动收入份额融资约束劳动力结构
- 老有所医与老有所依:医养结合政策的代际经济支持效应被引量:3
- 2025年
- 医养结合政策对于缓解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6年实施的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为政策冲击,基于CHARLS2013年、2018年和2020年的老年人面板数据,系统检验医养结合试点政策对子女向父母提供经济支持的总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医养结合政策对代际经济支持的“挤入效应”强于“挤出效应”,使试点地区子女对父母的代际经济支持显著增加,同时实现“老有所医”和“老有所依”,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冲击会使得政策效应暂时丧失;机制分析表明,医养结合政策可以促进子女就业收入增加,形成代际经济支持的“挤入效应”,同时医养结合政策促进老人健康收益提升、医疗消费减少,形成代际经济支持的“挤出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医养结合试点政策在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大的地区作用相对更强,且对家户收入水平较高、与子女同住、女性、生活自理困难程度较高和高寿老人的影响更为显著。文章为理解医养结合政策对代际经济支持的“挤入效应”提供了可靠证据,为进一步优化医养结合政策、缓解老年人口养老难题提供了有益启示。
- 张磊邓紫琪
- 关键词:家庭养老模式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
- 中国共同富裕的基本逻辑、格局测度及区域差异被引量:17
- 2023年
-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求科学阐明共同富裕的学理逻辑并系统测度共同富裕的事实格局。文章从权利配置视角系统阐释共同富裕的生成逻辑,并构建共同富裕测度指数,分析中国共同富裕的演进特征和空间格局。研究发现:(1)全国及各地区共同富裕的权利子系统配置不平衡,参与权和保障权配置相对滞后,各省份之间收入权、保障权子系统差距较大;(2)全国及各地区共同富裕指数逐年提升,但各省份之间差距较大,其中东部省份共同富裕程度最高,中部省份共同富裕程度略高于西部,但西部增速最快,而东北地区共同富裕程度增长后劲最小;(3)全国共同富裕程度的区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而非区域内,尤其是东部与其他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最大;(4)全国及四大地区共同富裕程度均呈现“高—高”“低—低”的空间聚集模式,且各省共同富裕滞后指数与邻省指数正相关,存在“先富带后富”的空间辐射效应。本研究为理解和测度共同富裕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从而为因地制宜明确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纲领提供了科学借鉴。
- 张磊邓紫琪张川川刘培林
- 关键词:共同富裕
- 数字乡村发展能否提升中国农村居民幸福感——基于中国乡村振兴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
- 2025年
- 本文利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和数字乡村发展数据,探讨了数字乡村发展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乡村发展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和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乡村经济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乡村生活数字化和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均提升了农村居民幸福感,且乡村生活数字化的幸福感提升效应最大。第二,数字乡村发展通过“强化权利、提高能力、包容性参与和共享生态”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第三,数字乡村发展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在村庄贫困状况、村庄地势、身体健康变化状况及相对收入水平四个方面存在差异。
- 陈华帅马伟张磊
- 关键词:生活满意度
- 电商经济发展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吗?被引量:108
- 2017年
- 基于中国2002—2013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本文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考察中国电商经济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1)电商经济发展大幅提升了社会个体的经济参与度,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显著提升;(2)目前这种收益分配并未实现城乡居民的公平共享,显著扩大了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3)此效应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异质性,中、西部地区电商经济发展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效应十分显著,而东部地区这一效应并不存在,可能的解释是东部地区城乡电商均实现较好发展,而中、西部地区城镇和农村电商发展较不均衡。发展电商经济是调整城乡收入分配格局的一种重要新生手段,当前应更加注重提高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参与度。
- 张磊韩雷
- 关键词:收入分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