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红茹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市海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眩晕
  • 2篇远处转移
  • 2篇突发性耳聋
  • 2篇突发性聋
  • 2篇全聋
  • 2篇肿瘤
  • 2篇耳聋
  • 2篇发性耳聋
  • 2篇META分析
  • 2篇测听
  • 2篇测听法
  • 2篇纯音
  • 1篇虚拟现实
  • 1篇眩晕患者
  • 1篇咽肿瘤
  • 1篇药物治疗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分析
  • 1篇中耳
  • 1篇中耳炎

机构

  • 7篇北京市海淀医...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吴文
  • 8篇张红茹
  • 5篇白宇
  • 4篇张欣
  • 2篇黄志刚
  • 2篇陈晓红
  • 2篇赵丽英
  • 2篇孙艳萍
  • 1篇张华
  • 1篇陈涵

传媒

  • 4篇中国耳鼻咽喉...
  • 2篇国际耳鼻咽喉...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国近10年腺样体肥大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危险因素Meta分析
2025年
目的 探讨腺样体肥大(adenoid hypertrophy,AH)合并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防止AH合并SOM的发作提供临床依据及预防对策。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AH合并SOM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由两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1篇文献,总样本量为10 536例,其中AH合并SOM组4497例、对照组6039例。Meta分析各危险因素的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年龄(OR=4.50,95%CI=4.03~5.01,P<0.01),病程(OR=0.60,95%CI=0.47~0.78,P<0.01),鼻塞流涕(OR=1.45,95%CI=0.99~2.11,P=0.06),母乳喂养(OR=0.81,95%CI=0.41~1.60,P=0.54),过敏性鼻炎(OR=1.28,95%CI=1.05~1.57,P=0.02),腺样体大小(OR=3.49,95%CI=2.69~4.53,P<0.01),扁桃体肥大(OR=1.11,95%CI=0.70~1.77,P=0.65),被动吸烟史(OR=1.51,95%CI=0.92~2.49,P=0.11),性别(OR=0.99,95%CI=0.86~1.13,P=0.83),身体质量指数(OR=-0.40,95%CI=-1.28~0.49,P=0.38)。结论 年龄、病程、过敏性鼻炎和腺样体大小与AH并发SOM的发病风险显著关联,而性别、鼻塞流涕、母乳喂养、扁桃体肥大、被动吸烟史和身体质量指数不是AH并发SOM的危险因素。明确AH并发SOM的相关因素,有助于对伴有上述危险因素者早期干预,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陈平张欣张红茹吴文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肥大META分析
突发性耳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导致突发性耳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年龄21~70岁,病程在1周内的突发性耳聋患者,调查发病前1周有无熬夜(凌晨后入睡),有无劳累、紧张压力感,是否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发病前是否有病毒性感冒病史,有无噪音接触史;运用SPSS 20.0软件对影响突发性耳聋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和极重度聋4类突发性耳聋中,"熬夜"、"感冒"和"劳累紧张压力感"3个因素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平坦下降型和高频下降型这两类突发性耳聋中,"接触噪音史"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平坦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和极重度聋3类突发性耳聋中,以"年龄小于35岁"为参考类别,其他3个高年龄段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熬夜"、"感冒"和"劳累紧张压力感"是4类突发性耳聋的危险因素。"接触噪音史"是平坦下降型和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发生的另一危险因素。年龄增加是平坦下降型和高频下降型及全聋型突发性耳聋的另一种危险因素。
张红茹吴文赵丽英白宇孙艳萍
全聋型突发性耳聋临床预后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全聋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年龄21-70岁,病程在1周内的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纯音测听全部频率听阈升高,0.5、1、2、4kHz平均听阈≥81 dBHL)。采用统一治疗方案,前列地尔注射液+舒血宁+腺苷钻胺+激素和高压氧治疗。将不同治疗时间、不同频率听力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52例,其中男22例(42.31%),女30例(57.69%),连续用药1周、2周和3周总有效率分别为38.46%、57.69%、65.38%,组间听力改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48,P=0.018)。第2周和第3周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650,P=0.420)。第2周和第3周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865,P=0.451)。第2周和第3周总显效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44,P=0.1622)。治疗3周后备频率听力恢复情况比较,不同频率间痊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32),其中低频0.25 kHz痊愈率为46.16%,0.5 kHz痊愈率为34.61%,明显高于其它频率。不同频率间总显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243,P〈0.001)。不同频率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008,P〈0.001),其中0.25、0.5 kHz总有效率均为78.85%。经过3周治疗后,不伴有眩晕的极重度聋患者总有效率为77.78%,痊愈率为26.92%,伴有眩晕的极重聋患者总有效率为52%,痊愈率为1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11,P=0.051);但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05,P=0.0000)。结论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连续治疗3周可明显改善患者听力,且低频区听力恢复要好于高频区。不伴有眩晕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痊愈率要高于伴有眩晕的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
张红茹孙艳萍陈涵赵丽英吴文白宇
关键词:眩晕预后
下咽癌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9年
下咽癌是头颈部最常发生远处转移的肿瘤,一旦发生远处转移往往预后极差。远处转移是影响下咽癌预后的主要决定因素,也是临床决策的重要因素。然而,下咽癌远处转移的预防或早期治疗策略仍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探索下咽癌远处转移相关影响因素,对下咽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及改善预后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就下咽癌远处转移的部位,下咽癌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以及下咽癌远处转移的过程做一综述。
陈平张欣张红茹白宇陈晓红黄志刚吴文
关键词:下咽肿瘤肿瘤转移
鼻阻力测定及鼻声反射评估鼻内镜手术通气功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9年
目前对鼻内镜手术前后通气功能的评估障碍缺乏客观、统一的标准和量化指标,导致临床上常会出现术前、术后检查结果与患者对鼻塞程度的主观评价不一致.鼻声反射测量、鼻阻力测量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客观评价鼻腔通气状况的方法,可明确鼻腔形态,确定鼻腔最狭窄部位.因此,本文就鼻阻力测定及鼻声反射评估鼻内镜手术前后通气功能做一综述,明确该项检查在鼻腔手术的评估中体现出的价值性,及是否可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陈平张欣张红茹白宇吴文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
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使用REDCap软件建立突发性聋临床资料数据库,纳入2019年7月—2024年7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治疗的突发性聋患者,分成单纯药物治疗组和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应用Logistic建立倾向评分模型,使用近邻匹配法进行匹配以保持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一致。匹配后纳入统计的突发性聋患者共184例,单纯药物治疗组92例,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92例。以疗效分级(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为主要评估指标,并计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率之和),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分析突发性聋不同听力曲线分型对疗效的影响。结果①单纯药物治疗组和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治疗3周后随访总有效率分别为58.7%与60.9%,两组间疗效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②不同听力曲线对疗效的影响:平坦型突发性聋患者57例,单纯药物治疗组和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6.7%与81.5%,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5);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95例,单纯药物治疗组和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3.0%与51.0%,两组间疗效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药物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13例,单纯药物治疗组和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与57.1%,两组间疗效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19例,单纯药物治疗组和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0%与55.6%,两组间疗效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可提高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疗效,尤其对平坦型突发性�
张红茹张华白宇高培陆洁宇吴文
关键词:突发性聋高压氧治疗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远处转移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
2022年
目的评价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远处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HNSCC远处转移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外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75—2021年,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1年1月至2021年6月。由两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研究,包含13129例HNSCC患者,其中远处转移者1279例、非远处转移者1185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不是HNSCC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OR=1.11,95%CI 0.94-1.33,P=0.23),分化、分期、临床T分期、临床N分期、包膜外扩散、局部控制是HNSCC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OR=0.29,95%CI 0.21-0.40,P<0.00001;OR=0.12,95%CI 0.08-0.18,P<0.00001;OR=0.35,95%CI 0.28-0.43,P<0.00001;OR=0.26,95%CI 0.22-0.31,P<0.0001;OR=3.29,95%CI 2.53-4.27,P<0.00001;OR=0.25,95%CI 0.15-0.43,P<0.00001)。结论HNSCC远处转移与分化、分期、临床T分期、临床N分期、包膜外扩散、局部控制相关,明确HNSCC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可为疾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循证医学基础。
陈平张欣张红茹陈晓红黄志刚吴文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远处转移META分析
全聋型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虚拟现实前庭康复治疗前后前庭功能变化及其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全聋型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采用虚拟现实前庭康复治疗前后前庭功能的变化及其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3年8月于北京市海淀医院初诊并采用虚拟现实前庭康复治疗的全聋型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75例为试验组,另取同期未进行前庭康复的全聋型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41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复测0.25~8 kHz平均听阈,其中39例患者受损听力提高30 dB以上纳入显效,35例患者受损听力提高15~30 dB纳入有效,42例患者受损听力提高低于15 dB纳入无效。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双温试验、视频头脉冲试验等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使用R软件评估前庭功能参数对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前庭功能无显著差异(P均>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前庭-眼动反射增益值较高,眩晕持续时间、扫视波异常率、不对称比异常率、单侧反应减弱指数异常率、优势偏向异常率较低(P均<0.05)。试验组治疗显效率高于对照组(20.00%vs 2.44%,χ^(2)=6.875,P=0.009)。除眩晕障碍量表-情感外,试验组治疗后眩晕障碍量表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均<0.05)。无效组患者接受虚拟现实前庭康复治疗率、水平半规管增益值和后半规管增益值较低,年龄、初诊时间、听力损失、单侧反应减弱指数异常率、优势偏向异常率、扫视波异常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初诊时间≥14 d、听力损失≥100 dB、单侧反应减弱指数异常、优势偏向异常、扫视波异常是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接受虚拟现实前庭康复治疗对提高疗效具有积极作用。联合双温试验与视频头脉冲试验结果对疗效预测价值最优,联合预测参数C统计量(C-statistics)为0.861(95%CI:0.566~0.984,P<0.001),净重新分类指数(NRI)为0.735(95%CI:0.589~0.990,P<0.001),综合判
严森张红茹高培吴文
关键词:虚拟现实前庭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