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亚敏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黄鱼
  • 3篇大黄鱼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光谱
  • 2篇冷藏
  • 2篇光谱
  • 1篇代谢
  • 1篇代谢功能
  • 1篇冻融
  • 1篇对虾
  • 1篇制品品质
  • 1篇质构特性
  • 1篇渗透脱水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组成
  • 1篇热风
  • 1篇热风干燥
  • 1篇鲐鱼
  • 1篇鲜度
  • 1篇理化特性

机构

  • 4篇宁波大学
  • 4篇浙江医药高等...

作者

  • 4篇汤海青
  • 4篇欧昌荣
  • 4篇李亚敏
  • 2篇高亚文
  • 1篇曹锦轩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前表面荧光光谱鉴别新鲜与冻融大黄鱼被引量:14
2016年
为研究反复冻融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通过理化方法检测了不同冻融次数处理对大黄鱼解冻损失、p H值、色泽、硫代巴比妥酸值、羰基含量等指标的影响,并采用前表面荧光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Fisher线性判别分析法(Fisher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FLDA)对不同冻融次数的大黄鱼进行区分。结果显示随着冻融次数增加,大黄鱼的解冻损失显著增加(P<0.05);p H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L*(亮度)值、b*(黄度)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a*(红度)值下降(P<0.05);羰基含量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增加(P<0.05),反复冻融导致大黄鱼的品质下降。色氨酸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的荧光光谱分别结合PCA和FLDA对不同冻融处理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LDA识别效果优于PCA。通过FLDA建立了新鲜大黄鱼与冻融大黄鱼荧光光谱判别模型,发现色氨酸原始判别的准确率和交叉验证的准确率分别为68.3%和66.7%,NADH原始判别的准确率和交叉验证的准确率均达到100%。由此可见,利用NADH荧光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分析可以鉴别不同冻融处理的大黄鱼。研究结果为水产品新鲜度的快速评价提供参考。
高亚文汤海青欧昌荣李亚敏吴彩叶曹锦轩
关键词:大黄鱼荧光光谱理化特性鲜度
渗透脱水膜包装对南美白对虾干制品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以感官评价、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TVB-N)、复水率和质构等为指标研究渗透脱水膜包装(ODS)脱水过程中南美白对虾的品质变化,并与热风干燥法(HAD)比较。结果表明:随脱水时间的延长,ODS处理的对虾水分含量先下降后趋于稳定,HAD处理的对虾则持续下降。当水分含量由74.15%降至约46.55%时,ODS和HAD所需时间分别约为128.5和5.4 h。ODS的虾干硬度适中,保持了鲜虾原有的色泽和固有气味。对虾脱水过程中TVB-N含量与TBARS值逐渐增加,脱水结束时,ODS与HAD处理的对虾TVB-N含量分别为37.80和63.71 mg/100 g,TBARS值分别为0.28和0.35 mg/kg。ODS处理的虾干复水率为90.64%显著高于HAD的72.14%(p <0.05);虾干复水后,ODS组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分别为3217.24 N、0.24 mm和273.80 mJ,显著低于热风干燥组的4928.97 N、0.32 mm和605.29 mJ (p <0.05),其质构特性均较接近鲜虾。ODS虽然脱水时间较长,但可在冷藏过程中完成脱水,减缓虾干的蛋白质分解与脂肪氧化程度、提高复水性能和质构特性,可为对虾及其他高值水产品的干制提供一种新方法。
李亚敏汤海青欧昌荣昝春兰苏文华张梦思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热风干燥质构特性
前表面荧光光谱法鉴别不同冷藏时间的大黄鱼鲜度被引量:4
2020年
为研究前表面荧光光谱法在水产品品质评价方面的应用,利用前表面荧光对不同冷藏时间的大黄鱼肌肉进行扫描,对色氨酸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的荧光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Fisher线性判别分析(FLDA),并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建立了大黄鱼鱼肉荧光光谱数据和冷藏时间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用PCA方法提取色氨酸和NADH荧光光谱的有效信息,所建模型可区分不同冷藏时间(0~8 d)的大黄鱼样品,且色氨酸作为内源荧光探针的分析效果更好;用FLDA方法分析色氨酸和NADH荧光光谱,留一法(leave-one-out)交叉验证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100%和98%,对不同冷藏时间的大黄鱼区分效果优于PCA方法;PLSR模型中色氨酸和NADH荧光光谱的校正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分别约为1.13、0.41,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约为0.53、0.99,通过NADH荧光光谱建立的PLSR模型预测能力较好。前表面荧光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能够对不同冷藏时间的大黄鱼进行有效区分。本研究结果为前表面荧光光谱技术在大黄鱼冷藏保鲜中对冷藏时间的预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苏文华汤海青欧昌荣高亚文张梦思李亚敏昝春兰
关键词:大黄鱼冷藏时间化学计量学
鲐鱼和大黄鱼冷藏期间体表细菌群落组成和代谢功能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5
2018年
为研究鲐鱼和大黄鱼冷藏期间体表细菌群落和代谢功能的差异,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和PICRUSt工具对鲐鱼和大黄鱼冷藏期间体表细菌群落和代谢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鲐鱼体表细菌群落的丰富度随冷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多样性却下降;大黄鱼体表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变化均不显著。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分别是鲐鱼和大黄鱼体表的优势菌,且其相对丰度分别与鲐鱼(r=0.709,P<0.001)和大黄鱼(r=0.600,P=0.008)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显著正相关;因此,它们可能分别是鲐鱼和大黄鱼体表的特定腐败菌。鲐鱼体表细菌的蛋氨酸、酪氨酸和组氨酸等参与氨基酸代谢的相关基因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同一冷藏时期的大黄鱼(P<0.05),这在一定程度上从细菌代谢水平解释了鲐鱼比大黄鱼更易腐败的原因。研究结果可为不同水产品采取针对性的贮藏保鲜策略提供参考。
程三红汤海青欧昌荣张梦思昝春兰李亚敏
关键词:鲐鱼大黄鱼代谢功能ILLUMIN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