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萍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太原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非物质文化
  • 3篇非物质文化遗...
  • 2篇旅游
  • 2篇旅游开发
  • 1篇地理
  • 1篇地理环境
  • 1篇形意拳
  • 1篇意拳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名城
  • 1篇文化生态
  • 1篇历史文化名城
  • 1篇旅游研究
  • 1篇旅游研究综述
  • 1篇绿地
  • 1篇化生
  • 1篇公园
  • 1篇公园绿地
  • 1篇城市
  • 1篇城市公园

机构

  • 5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玉溪师范学院

作者

  • 5篇王萍
  • 3篇王璐
  • 1篇孟丽

传媒

  • 3篇忻州师范学院...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商展经济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太原城区城市公园绿地的分布、功能与发展定位
2015年
通过对太原尖草坪区、杏花岭区、迎泽区、晋源区、万柏林区、小店区的城六区公园绿地2003-2013年统计数据和130家公园百度搜索资料分析看出,太原城区公园绿地呈自西、北向东南递减趋势,中心城区、城区边缘、城区外围由内向外形成历史文化、重工业基地和红色文化与自然生态景观三个公园景观圈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发现太原人均公园绿地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区东南部公园绿地严重缺乏,绿化功能突出游憩功能不足等分布和功能定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整体优化空间布局、功能主题化定位和投融资模式改革发展建议.
王萍苗海涛
关键词:城市公园
山西形意拳与地理环境关系分析
2019年
形意拳在地域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下,形成了鲜明的技术风格和文化特色。文章以地理环境对地域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探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形意拳产生和发展的影响,认为山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为形意拳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晋商的发展为镖局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镖局为形意拳提供了发展平台,同时,山西地区稠密的人口加速了形意拳的传播和扩散。
苗童童王萍王璐
关键词:形意拳地理环境
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与旅游开发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法分析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太原市非遗类型齐全,以传统技艺类和民俗类为主;全市非遗呈集聚分布形态,东南多,西北少,从南向北逐渐递减,地区分布不均衡;太原市非遗集中分布两主核心区和一次核心区;不同类型的非遗分布重心不同,传统技艺类集聚分布最明显,民俗类次之。太原市非遗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等因素是分不开的。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同类别的非遗开发模式不同,要针对数量较多的非遗进行重点开发。
王璐王萍苗童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区域文化生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
2025年
文化生存依赖文化生态,区域文化生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影响机制仍是一个探索性课题。本文基于中国知网、Science Direct检索筛选出相关的16篇中文和37篇英文文献,研究发现:(1)国内描述性研究为主,国外解释性研究占优;(2)国外兼顾小时空特殊规律和大时空尺度一般规律研究,机制挖掘重视微小空间、多情景空间和关键要素,研究方法侧重跨学科交叉;(3)依据国外研究趋势,从数据、方法和理论方面提出国内外研究的差距。
王萍孟丽
关键词:文化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统文化
国内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18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名城传统历史文化活的载体。基于2006-2016年相关学术文献,分析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状况,结果表明:名城非遗旅游研究区域集中在东部沿海,中西部较少;研究理论基础较薄弱,主要运用体验经济理论、昂普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方法偏重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研究内容集中在名城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关系、非遗旅游开发对策、非遗旅游开发模式、非遗旅游多角度和非遗旅游评价等方面。
王璐王萍苗童童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