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程
-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贵州省农民工创业模式的选择与影响因素分析
- 2016年
- 贵州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劳动力输出大省,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农民到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务工。然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使得大多数的农民工面临结构性失业的难题,为谋求更好的生活,一些农民工选择自主创业。为了解贵州省农民工回乡创业情况,通过对贵州省278个创业农民工进行实地调查,以更好地研究贵州省农民工选择创业模式及其影响因素,以期能够为农民工创业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 罗春尧王鹏程
- 关键词:农民工创业模式影响因素
- 农产品电商可持续增长的动力转换研究
- 2025年
- 在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双重驱动下,农产品电商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流量红利消退、同质化竞争加剧,农产品电商面临增长动能不足的问题。本文基于可持续增长理论和动力转换理论,系统界定了农产品电商的核心概念,构建了多维驱动因素分析框架。研究指出,农产品电商需实现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的动力转换,以应对产业链不完善、质量标准缺失、市场竞争失衡等挑战。在行业、企业与政府三个层面,本文分别提出了完善供应链协同、强化数字化运营、优化政策支持等对策建议。最后,总结了研究贡献与局限,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农产品电商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增长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 王鹏程
- 关键词:数字经济
- 互联网使用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4
- 2023年
- 农民工就业质量提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表征,在促进创业、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运用内生转换模型(ESR)和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模型(IVQR)评估互联网使用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基于反事实假设,使用互联网农民工若未使用互联网,就业质量将下降22.8%;未使用互联网农民工若使用互联网,就业质量将提升18.3%。异质性分析显示,随着就业质量水平的上升,互联网使用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促进作用呈下降趋势,即互联网使用对就业质量较低的农民工就业质量提升效应更强,反映出互联网使用具有显著的“益贫效应”。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通过提高职业匹配程度、人力资本水平、社会资本水平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基于对不同上网用途的重视程度,互联网使用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差异。其中,网络对信息获取与学习越重要,促进作用越强;网络对娱乐与社交越重要,促进作用越弱。
- 马红梅尚嘉豪王鹏程
- 关键词:互联网使用就业质量农民工
- 中国农民增收:政策作用与优化路径被引量:2
- 2018年
- 农民增收问题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当前,国家关于实现农民增收出台了很多政策,也多次举办了相关会议。但在实现农民收入高速增长的目标上,这些国家政策还未达到最大效用。因此,从农民收入整体构成和农民收入内部构成2个角度,对实现农民增收的政策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对比分析出实现农民收入高速增长的瓶颈,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路径。要实现农民增收必须提高农民个人综合素质,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科技水平的进步,有序推进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完善各项惠农补贴体制。
- 王鹏程马红梅
- 关键词:农民增收
- 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被引量:1
- 2025年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明确了城乡融合发展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建设数字乡村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农业、农村、农民三维视角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系统阐释数字乡村建设如何通过促进产业融合、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并揭示其现实基础、现实问题及实现路径。当前,我国在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主要表现在稳步提升的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不断涌现的数字乡村经济新业态、有序高效的城乡要素流动新格局、愈加完善的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但也面临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差距较大、城乡要素协同作用尚未发挥、数字技能和专业人才缺失、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薄弱等现实问题。对此,应加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强化数字经济与乡村资本融合,促进城乡要素协同发展;推进数字技能重塑与人才反哺,创新城乡人才引育模式;推动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提升,夯实城乡融合治理基础。
- 崔华滨王鹏程
- 关键词:农业农村现代化共同富裕
- 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农增收的作用机制与提升路径
- 2025年
- 近年来,我国农民增收取得显著成效,但随着全球经济增速趋缓、农业生产成本攀升、资产闲置问题突出和财政运行难度加大,工资性收入增长动能不足、经营性收入上升空间受限、财产性收入有待深入挖掘、转移性收入提升面临压力等问题不断凸显,农民持续增收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在此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拓宽非农就业渠道、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深化产权制度落实和筑牢返贫致贫底线,逐步成为破解农民持续增收问题和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新时代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农增收提供根本遵循,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基本保障、培育协同化服务主体是核心驱动、创新多元化服务模式是根本路径。
- 王鹏程高鸣
- 关键词:农民增收
-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一个文献综述被引量:7
- 2018年
- 户籍制度改革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讨论已经很多年了,可是并没有显著成效。本文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涵,现状,制约因素,发展路径四个层面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了市民化所需要突破的一系列制约因素,即制度障碍因素、成本障碍因素、以及个人素质障碍因素,并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相对应的发展路径,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市民化进程提供一定的思路借鉴以及决策参考。
- 马红梅王鹏程
- 关键词:市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