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锐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2篇动车
  • 2篇动车组
  • 2篇磨耗
  • 2篇车辆
  • 2篇车轮
  • 2篇车组
  • 1篇动力学性能
  • 1篇多目标优化
  • 1篇多目标优化设...
  • 1篇优化设计
  • 1篇在机测量
  • 1篇整体式
  • 1篇数控
  • 1篇数控系统
  • 1篇数控系统软件
  • 1篇踏面
  • 1篇踏面磨耗
  • 1篇铣刀
  • 1篇系统软件
  • 1篇立铣

机构

  • 4篇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赵锐
  • 2篇崔大宾
  • 1篇温泽峰
  • 1篇李立
  • 1篇丁国富
  • 1篇李俊
  • 1篇江磊
  • 1篇杨欣雨

传媒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组合机床与自...
  • 1篇铁道科学与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UMAC的开放式五轴磨床数控软件研发被引量:10
2017年
为了实现国产五轴磨床数控系统的自主研发,通过对开放式数控系统硬件及软件结构体系的分析,提出基于UMAC运功控制器的五轴磨床数控系统的设计方案。针对数控系统对上位机的功能需求,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进行上位机软件的功能模块设计。研究了上位机与UMAC的通信方式,及代码检验、PMAC运动程序自动生成、加工过程代码同步显示、伺服参数整定等关键技术,利用软件工程技术在.NET平台上开发出一套五轴磨床数控软件,该软件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单,能根据用户角色权限进行系统用户管理、数控机床加工控制及数控系统参数调节等操作。
杨欣雨赵锐马术文丁国富
关键词:数控系统软件开放式数控系统模块化
整体式立铣刀螺旋角在机测量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测量立铣刀的螺旋角,基于接触式测量设计了一种在机测量方法。该方法在五轴磨床上通过测头与立铣刀接触获取探测点的坐标,根据这些坐标值计算螺旋角。研究了在机测量系统软硬件组成。针对螺旋角的测量,建立了螺旋线模型。通过测量路径生成算法对螺旋线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确定探测点和运动矢量,通过测量代码生成算法根据探测点和运动矢量生成测量数控代码,通过数据处理算法对探测点坐标进行计算求得螺旋角。经过测量验证,实测螺旋角绝对误差不超过0.218°,相对误差不超过0.8%,方差不超过0.006平方度。
赵锐陈思远江磊马术文
关键词:接触式测量螺旋角在机测量
车轮踏面凹形磨耗对动车组车辆运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4
2020年
基于武广线上运行的某高速动车组车轮的磨耗状态的跟踪测试,发现车轮踏面以凹形磨耗为主。对不同运行阶段实测车轮踏面磨耗状态进行分析,研究磨耗车轮与钢轨接触时的接触几何参数。根据线路上实际运行动车组性能参数,运用SIMPACK软件包完成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S1002CN车轮与实测踏面车辆的运行稳定性、平稳性及安全性指标,研究车轮踏面凹形磨耗对列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车轮踏面凹形磨耗将导致转向架及轮对横向加速度急剧增大,车辆稳定性、平稳性将有所降低,凹形磨耗是引起转向架横向报警的直接原因。
殷俊雷鹏程崔浩蕾赵锐崔大宾
关键词:踏面磨耗动力学性能
面向轮缘磨耗的动车组车轮型面多目标优化设计被引量:6
2019年
CRH1型动车组最初采用的LMA型车轮踏面不能很好地匹配列车的悬挂参数,影响了列车在直线和大半径曲线上运行时的稳定性,后被新设计的LMD型踏面取代。LMD型踏面为列车运行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却出现了严重的轮缘磨损和钢轨侧磨现象。此次优化过程首先对LMA和LMD型踏面的综合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并依据当前两种型面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以保证车辆直线运行稳定性与减小通过小半径曲线时的轮缘磨耗为目标,建立数值优化模型,并采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快的计算速度与收敛性;获得的新型车轮踏面可以保证CRH1型动车组较好的直线运行稳定性,小半径曲线通过时较小的轮轨横向力和轮对冲角。研究内容为车轮型面的多目标优化提供了可行方案,为改善CRH1型动车组综合服役性能提供理论参考。
崔大宾赵锐李俊佘家豪李立温泽峰
关键词:多目标优化轮缘磨耗车辆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