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对盘源性腰痛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盘源性腰痛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3月〜2020年9月医院收治盘源性腰痛患者116例,按住院号尾数的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8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施以运动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的疼痛(VAS)评分和JOA评分变化以及治疗1个月后的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能更有效改善盘源性腰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其腰椎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黄莉 李越 廖涛 邓尚 曾巧关键词:运动疗法 盘源性腰痛 疗效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合并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研究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在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髋部骨折的基础上加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心律失常与西医常规治疗进行对照,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心侓紊乱及ST-T改变。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其心电图改变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合并心律失常疗效满意。 邓尚 李霞 索钢 岳建彪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 心律失常 中西医结合 经皮内镜下颈椎后路循椎弓根减压治疗C7/T1神经根型颈椎病 被引量:2 2022年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因颈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后方侧块关节骨质增生或钩椎关节骨刺形成等退行性改变,对脊神经根造成刺激与压迫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目前,经皮内镜下颈椎后路椎间盘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从后路Keyhole手术技术及显微内镜颈椎间盘切除减压手术发展而来并逐渐成熟,现已成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C7/T1节段因解剖结构的特殊性,PPECD治疗独具优势,但目前国内外文献未见单独报道。PPECD术中需显露病变节段相邻颈椎椎板上下缘与侧块关节内侧重叠区域,即“V”点,该标志随颈部的屈伸活动发生改变,因此在术中以此作为入路的标志可能存在偏移,易增加手术的风险。我们团队在手术过程中以椎弓根作为减压的固定标志,改良PPECD的手术流程,命名为“经皮内镜后路循椎弓根减压手术”。2018年1月~2021年11月我们采用本手术方式治疗C7/T1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13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肖清清 李越 吴忌 楚福明 邓尚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 减压手术 颈椎间盘突出 屈伸活动 脊神经根 钩椎关节 抗骨质疏松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抗骨质疏松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为广泛的临床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为制订一个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治疗方案.方法:将12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利塞膦酸钠5mg,一日1次,治疗组用四川... 索钢 岳建彪 邓尚 朱婵 李霞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中药治疗 椎体后缘离断临床形态分型在内镜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应用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运用椎体后缘离断的临床形态分型方法,评价其在内镜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疗效和可靠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我科收治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住院患者51例,根据后缘离断骨块的稳定性及症状参与程度分为ⅠA、ⅠB、ⅡA、ⅡB组四组;于术前、术后2 d、术后1月、3月、6月对两组患者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等级,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生活质量,同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四组的近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并按规定时间定期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术前四组患者腰痛VAS评分、腿疼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腰痛VAS评分、腿疼VAS评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应用MacNab评价术后疗效,总体优良率94.1%。一致性分析发现,临床形态分型具有较高的组内及组间一致性。术后主刀医师进行的分型与术前分型结果比较时,亦具有很高的符合性。结论临床形态分型具有较高的信度,运用指导脊柱内镜技术治疗PARF可以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王雯 李越 楚福明 吴忌 王艳杰 黄子洋 肖清清 邓尚 崔志健关键词: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信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内镜日间手术卫生经济学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日间手术节约卫生资源的效果。方法选择行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1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手术类别不同分为日间手术组84例与非日间手术组84例,比较两组的住院总费用、药费、治疗费、手术等待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并评价两组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日间手术组住院总费用、药费、治疗费明显低于非日间手术组(P <0.05);非日间手术组的平均手术等待时间为(4.34±2.46)d,平均住院时间为(9.20±4.07)d,而日间手术组手术等候时间为0 d,手术住院时间为1 d,明显低于非日间组(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非日间手术模式相比,日间手术模式可提高床位周转率,降低住院费,在节约卫生资源方面具有优越性。 李越 吴忌 楚福明 唐小松 苏洪 肖清清 邓尚 陈杰关键词:日间手术 卫生经济学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刺配合郑氏舒活酊涂擦治疗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感觉异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郑氏舒活酊涂擦治疗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后感觉异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PELD治疗后出现感觉异常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1例。基础治疗组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每次250 mL,每天1次,连用3 d)、地塞米松注射液(每次10 mg,每天1次,连用3 d),口服甲钴胺片(每次0.5 mg,每天3次,连用30 d),同时进行仰卧位抬腿及踝泵等功能锻炼。联合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和郑氏舒活酊涂擦治疗,针刺治疗每次20 min、郑氏舒活酊涂擦治疗每次15 min,2种治疗方法均每天1次,连续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 d,共治疗2个疗程。根据患者治疗期间的疼痛程度,必要时给予镇痛药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开始后2周及治疗开始后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患者下肢疼痛和麻木程度,采用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问卷表评定感觉异常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治疗开始后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总体疗效,观察记录治疗期间患者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①疼痛VAS评分。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 F=6.748,P =0.002);2组疼痛VAS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 F=6.830,P =0.013);治疗前后不同时点之间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 F=596.189,P =0.000);2组疼痛VAS评分随时间变化均呈降低趋势,但2组的降低趋势不完全一致[(5.762±0.816)分,(2.905±0.436)分,(1.571±0.598)分, F=339.958,P =0.000;(5.952±1.011)分,(3.881±0.757)分,(1.786± 0.624)分, F=269.273,P =0.000];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3个月,2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672 吴忌 李越 楚福明 王雯 苏洪 王艳杰 唐小松 黄子洋 肖清清 邓尚颈椎间孔狭窄症内镜循椎弓根减压 2023年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循椎弓根减压术治疗颈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6月采用经皮内镜循椎弓根减压术治疗的47例颈椎间孔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 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58.8±21.2)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17.5±8.2) ml,术后切口愈合均良好。随访时间平均(8.2±4.5)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次日及末次随访时,患者颈肩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1±1.4),(0.8±1.2),(0.4±0.7),P<0.05]、上肢痛VAS评分[(5.1±1.4),(0.5±0.8),(0.2±0.6),P<0.05]、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24.9±4.8),(2.4±2.6),(1.2±1.2),P<0.05]均显著减少。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次日及末次随访时,椎间孔内口与椎间孔纵轴垂直距离(internal foraminal diameter,IFD)[(3.5±1.1) mm,(4.6±1.1) mm,(4.3±2.2) mm,P<0.05]、椎间孔中口与椎间孔纵轴垂直距离(middle foraminal diameter,MFD)[(3.4±1.2) mm,(4.5±1.3) mm,(4.4±2.5) mm,P<0.05]显著增加,椎间孔外口与椎间孔纵轴垂直距离(distal foraminal diameter,DFD)及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FH)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内镜循椎弓根减压术治疗颈椎间孔狭窄症安全可靠,临床疗效满意,对椎间孔内口、中口减压充分。 崔志健 李越 楚福明 吴忌 唐小松 王雯 黄子洋 肖清清 邓尚关键词:颈椎 内窥镜 减压术 维生素D对老年骨折患者25-羟基维生素D表达及动态心电图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老年骨折患者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表达及动态心电图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90例老年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根据骨折性质给予骨科处理,口服碳酸钙D3片600 mg/d或醋酸钙胶囊600 mg/d。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肌注维生素D2注射液,1次/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25(OH)D表达变化,X线评估骨折愈合效果。根据12导联连续24 h动态心动图监测结果,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血清25(OH)D表达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3个月后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实验组血清25(OH)D表达均有显著升高(P<0.05),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X线骨痂量明显增多,骨折线趋于消失,骨折愈合效果评估优于对照组;两组心电图监测显示心血管事件以心肌缺血、心率失常为主,且实验组心肌缺血、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vs.44.44%,24.44%vs.53.33%,4.44%vs.17.78%,P<0.05]。结论:老年骨折患者加用维生素D治疗可提高血清25(OH)D表达,促进骨折愈合,同时减轻骨折引起的动态心电图异常改变,对减少骨折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效果显著。 邓尚 李霞 岳建彪 魏翾娣 索钢关键词:骨折 维生素D 25(OH)D 动态心电图 双操作通道全内镜下远外侧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 2025年 目的:分析双操作通道全内镜下远外侧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2023年12月我科接受双操作通道全内镜下远外侧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0例;其中退变性腰椎滑脱15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5例;女7例,男13例;年龄49~72(59.95±7.16)岁;病程为2~120(35.15±42.10)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应用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痛及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疗效。对随访期间腰椎CT影像按照Bridwell标准判断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镜下融合手术;手术时间为175~235min(201.75±24.40min)。所有病例随访时间为12~16(14.15±1.14)个月。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中、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20例复查腰椎CT,其中19例(95.0%)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双操作通道全内镜下远外侧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早期随访临床疗效令人满意,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术式选择。 肖清清 李越 楚福明 黄莉 唐小松 王雯 邓尚 崔志健关键词:腰椎滑脱症 腰椎融合术